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437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安装于汽车正面前部,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横梁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纵梁,纵梁与横梁连接,车身前部防撞结构还包括:支撑梁,连接在横梁和纵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前部防撞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前部防撞结构与障碍物发生小重叠面偏置碰时,发生变形并吸收能量,降低A柱下部即乘员舱前部与障碍物的碰撞强度,障碍物对车辆的撞击力和车辆的惯性力,使车辆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进而使A柱下部即乘员舱前部可以部分或完全避开障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前部防撞结构与障碍物发生正面碰撞时,该结构在端部发生溃缩,不影响正面碰撞的吸能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于2012年新增加了 25%重叠面碰撞测试,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它地区的碰撞安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顾客认识到,偏置碰、角碰等碰撞形式更接近于实际的交通事故模式。因此,提高25%重叠面偏置碰和角碰的成绩,对于保证顾客安全,和提高整车的产品竞争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际交通事故中,发生25%以下的小重叠面碰撞测试偏执碰和角碰时,障碍物会避开车辆纵梁,仅冲撞开发动机盖、翼子板等外覆盖件和悬架等安装件,即可直接撞向A柱下部。由于前纵梁等吸能结构没有起到作用,乘员舱承受了几乎全部的碰撞力,导致溃缩严重,直接影响乘员的生存空间。此情况下,如果单纯增大横梁宽度、提高纵梁强度,则会影响正面碰撞的吸能效果。故需要一种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在不影响正面碰撞安全性前提下,提高25%以下的小重叠面偏置碰和角碰安全性。技术内容为了克服小重叠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安装于汽车正面前部,所述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横梁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防撞结构还包括:支撑梁,连接在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安装于汽车正面前部,所述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横梁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防撞结构还包括:支撑梁,连接在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曲形成弯曲部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弯曲部分分别安装一所述纵梁,所述支撑梁一端与所述弯曲部分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凯丁祎乔军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