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纵梁后部加强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纵梁后部加强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过程中,前纵梁是最重要的吸能部件。如何抗击并分散碰撞力,减小前围板侵入量,是对前纵梁结构研究的重点。现有技术中在前纵梁后部上方设置有横梁,并且两端分别与A柱连接,以起到抵抗碰撞力的作用。然而,这种设置下,横梁不能成为有效传递碰撞力来减小前围板侵入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传递碰撞力,减小前围板侵入量的前纵梁后部加强结构及汽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前纵梁后部加强结构,包括第一横梁和一对第二横梁,其中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在左、右前纵梁的根部之间,所述第二横梁分别连接在同侧的所述前纵梁的根部与A柱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横梁位于前围板之外。其中,还包括一对第三横梁,分别连接在同侧的所述前纵梁的根部与所述A柱之间,与所述第二横梁相互叠置形成封闭截面。其中,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均通过焊接与所述前纵梁的根部安装,所述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均通过焊接或螺栓与所述A柱安装,所述第三横梁在所述前纵梁的根部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纵梁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1)和一对第二横梁(2),其中所述第一横梁(1)连接在左、右前纵梁(4)的根部(40)之间,所述第二横梁(2)分别连接在同侧的所述前纵梁(4)的根部(40)与A柱(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纵梁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I)和一对第二横梁(2),其中所述第一横梁(I)连接在左、右前纵梁(4)的根部(40)之间,所述第二横梁(2)分别连接在同侧的所述前纵梁(4)的根部(40)与A柱(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I)位于前围板(6)之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纵梁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第三横梁(3),分别连接在同侧的所述前纵梁(4)的根部(40)与所述A柱(5)之间,与所述第二横梁(2)相互叠置形成封闭截面。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肖晶,钟建强,杨国勇,徐璐,胡玲玲,杨万庆,袁焕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