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194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后部设有绕过后地板备胎池的弯曲部和等截面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设于所述弯曲部的后方。本实施例的后地板纵梁的后部为等截面的平直部,可适应平台车型的后悬长度变化,当车型的后悬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截短后地板纵梁后部的平直部可以保持纵梁本体结构及截面不变,可沿用原有的后地板纵梁结构,进而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成本大幅度下降。进一步地,后地板纵梁的纵梁后段的翻边的边缘与后地板备胎池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满足于不同型号尺寸的备胎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
技术介绍
后地板纵梁作为整车后部碰撞的主要承载结构,必须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现有的后地板纵梁结构中,没有考虑到后地板纵梁的平台化沿用,这不利于减少后地板纵梁设计及模具开发、制造等费用,不利于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后地板纵梁没有考虑平台化沿用,这不利于减少后地板纵梁设计及模具开发、制造等费用,不利于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本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以满足平台化车型的后悬长度变化,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后部设有绕过后地板备胎池的弯曲部和等截面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位于所述弯曲部的后方。后地板纵梁的后部为等截面的平直部,可适应平台车型的后悬长度变化,当车型的后悬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截短后地板纵梁后部的平直部可以保持纵梁本体结构及截面不变,可沿用原有的后地板纵梁结构,进而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后地板纵梁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后段,所述纵梁前段的后部与所述纵梁后段的前部连接,所述弯曲部设于所述纵梁后段的中部,所述平直部设于所述纵梁后段的后部。进一步地,所述后地板纵梁的截面为倒U形,其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至后地板的翻边。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兼容于不同型号尺寸的后地板备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一步地,所述翻边的边缘与后地板备胎池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允许在更换大尺寸的备胎后,纵梁后段仍满足与备胎池在Y向(车身横向)上的所需间隙,满足于不同型号尺寸的备胎使用要求,无需更换纵梁后段。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后段的中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吸能筋。该吸能筋的作用是在汽车后部发生碰撞时,纵梁后段能充分吸收碰撞能量,最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由此提高了车辆后碰性能。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筋为凹筋,以提高其吸能的性能。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后段的中部为等截面的弯曲部。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与所述后地板焊接连接。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后地板纵梁的后部设有等截面的平直部,可适应平台车型的后悬长度变化,当车型的后悬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截短后地板纵梁后部的平直部可以保持纵梁本体结构及截面不变,可沿用原有的后地板纵梁结构,进而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成本大幅度下降。此外,纵梁后段的翻边的边缘与后地板备胎池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满足于不同型号尺寸的备胎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车身后部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纵梁后段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纵梁后段的倒立状态下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纵梁后段的右视图。其中,1、后地板;2、备胎池;3、左纵梁;4、右纵梁;5、纵梁前段;6、纵梁后段;61、弯曲部;62、平直部;63、翻边;64、吸能筋;7、后地板纵梁撑板;8、后围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1中示出了车身后部结构,后地板I上的备胎池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左纵梁3和右纵梁4,左纵梁3和右纵梁4为大致对称的结构,本实施例以左纵梁3为详细说明的对象。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该后地板纵梁的后部设有绕过后地板备胎池的弯曲部61和等截面的平直部62,平直部62位于弯曲部的后方。该后地板纵梁的后部设有等截面的平直部62,可适应平台车型的后悬长度变化,当车型的后悬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截短后地板纵梁后部的平直部62可以保持纵梁本体结构及截面不变,可沿用原有的后地板纵梁结构,进而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本实施例的后地板纵梁可为一体结构的纵梁或者为分体式的纵梁,以下以分体式的纵梁结构为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后地板纵梁包括纵梁前段5和纵梁后段6,纵梁后段6的前部与纵梁前段5的后部连接。纵梁后段6的中部为绕过后地板备胎池2的弯曲部61,该弯曲部61是为了满足不同型号尺寸的备胎使用要求,保证纵梁后段6与后地板备胎池2的安全间隙。在车身装配时,纵梁后段6的后部与后地板纵梁撑板7以及后围板8焊接连接。本实施例的纵梁后段6的后部为等截面的平直部62,如图2所示,该平直部62的长度设为L,该长度L在后续平台化车型的后悬变化范围之内,可通过截短该纵梁后段的平直部62,以保持纵梁总体结构及截面不变,沿用该后地板纵梁后段结构,使得纵梁满足后续平台车型的后悬变化,从而节省了模具、夹具等设计开发成本,缩短了产品开发、更新周期,成本大幅下降。本实施例的纵梁后段6的中部为等截面的弯曲部61,设置等截面的弯曲部61是为了保证汽车后碰能量传递的连贯性。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纵梁后段6的截面为倒U形,其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至后地板上的翻边63,使得纵梁后段6的截面整体为“几”字形,纵梁后段6的翻边63连接至后地板I上,从而在纵梁后段6和后地板I之间形成整体的封闭腔体结构,可提高纵梁的强度。本实施例的纵梁后段6的翻边63焊接在后地板I上。如图1所示,为了使本实施例的纵梁后段6兼容不同型号尺寸的备胎,翻边63的边缘与备胎池2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K,该间隙K允许在更换大尺寸的备胎后,纵梁后段仍满足与备胎池在Y向(车身横向)上的所需间隙,无需更换纵梁后段,从而可沿用原有的后地板纵梁,满足于不同型号尺寸的备胎使用要求。本实施例的后地板纵梁的截面为倒U形,因此纵梁前段5和纵梁后段6的截面均为U形结构,以纵梁后段6为例,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纵梁后段6的中部的两侧分别设有U形的吸能筋64,该吸能筋64设置在纵梁后段6的两个侧部上,该吸能筋64为凹筋,可提高其吸能性能。吸能筋64的作用是在汽车后部发生碰撞时,释放撞击瞬间产生的冲击力,最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由此提高了车辆后碰性能。为了进一步增加吸能作用,在纵梁后段6的两个侧部均分别设置了多条吸能筋64。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纵梁后段的后部设置为具有一定长度的等截面的平直部,可适应平台车型的后悬长度变化,当车型的后悬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截短纵梁后段的平直部可以保持纵梁本体结构及截面不变,可沿用原有的后地板纵梁结构,进而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进一步地,纵梁后段的翻边的边缘与备胎池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K,该间隙K允许在更换大尺寸的备胎后,纵梁后段仍满足与备胎池在Y向(车身横向)上的所需间隙,满足于不同型号尺寸的备胎使用要求,无需更换纵梁后段。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后部设有绕过后地板备胎池的弯曲部和等截面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设于所述弯曲部的后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纵梁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后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后部设有绕过后地板备胎池的弯曲部和等截面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设于所述弯曲部的后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纯福戴太亮耿富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