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9021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纵梁结构,属于半挂车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鹅颈处设置的大横梁、从鹅颈处向前延伸的前部纵梁、从鹅颈处向后延伸的后部纵梁;前部纵梁包括前上翼板、前腹板、前下翼板,前下翼板的下方设置有中腹板,中腹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下翼面帮板;后部纵梁包括后上翼板、后腹板、后下翼板;大横梁由大横梁折弯件Ⅰ、大横梁折弯件Ⅱ和大横梁筋板组成,所述大横梁折弯件Ⅰ与大横梁折弯件Ⅱ固定连接成盒型,所述大横梁纵向板面上设置有大横梁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纵梁结构简化生产工艺,提高钢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半挂车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鹅颈式单胎半挂车的纵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单胎骨架车的纵梁,由于纵梁的前、后部中心距不一致,纵梁结构做成喇叭口结构:纵梁由上翼板、下翼板及腹板组成;喇叭口结构的纵梁上翼板及下翼板有变截面,无法利用现有的型材,需要用数控切割机单独下料,钢材利用率较低,且生产周期较长;纵梁腹板,需要在数控切割机下料后,再在指定位置折弯,如专利号为ZL201320425619.8的技术公布的一种半挂车纵梁,即采用冷弯成型、腹板折弯一端平面附在翼板上的结构;最后腹板与上下翼板固定连接。综上所述,喇叭口结构的纵梁,生产工艺复杂,钢材利用率较低,生产成本高,且生产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半挂车纵梁结构,简化生产工艺,提高钢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鹅颈处设置的大横梁、从鹅颈处向前延伸的前部纵梁、从鹅颈处向后延伸的后部纵梁;所述前部纵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横梁的上方,包括前上翼板、前腹板、前下翼板,所述前下翼板的下方设置有中腹板,所述中腹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下翼面帮板,下翼面帮板一端与前下翼板固定连接,并顺着前下翼板的方向向前延伸一段距离,下翼面帮板另一端与所述大横梁下侧固定连接,并向后延伸一段距离,所述前上翼板后端设置有前上翼板折弯部Ⅰ和前上翼板折弯部Ⅱ;所述后部纵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横梁的后端,包括后上翼板、后腹板、后下翼板,所述后下翼板前端设置有后下翼板折弯部Ⅰ和后下翼板折弯部Ⅱ;所述大横梁由大横梁折弯件Ⅰ、大横梁折弯件Ⅱ和大横梁筋板组成,所述大横梁折弯件Ⅰ与大横梁折弯件Ⅱ固定连接成盒型,所述大横梁纵向板面上设置有大横梁筋板。所述后上翼板前端与大横梁焊接。所述后下翼板折弯件与大横梁焊接。所述中腹板与前腹板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后腹板上开有预设数量的六边形孔。所述大横梁上开有预设数量的圆形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大横梁由折弯件及筋板固定连接组成,前部纵梁与后部纵梁通过与大横梁的固定连接实现纵梁的组装,不再需要腹板折弯及数控切割机切割上下翼板,上下翼板直接利用型材即可,简化生产工艺,提高钢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大横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大横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图中:1.前上翼板,11.前上翼板折弯部Ⅰ,12.前上翼板折弯部Ⅱ,2.前腹板,3.前下翼板,4.后上翼板,5.后腹板,6.后下翼板,61.后下翼板折弯部Ⅰ,62.后下翼板折弯部Ⅱ,7.下翼面帮板,8.中腹板,9.大横梁,91.大横梁折弯件Ⅰ,92.大横梁折弯件Ⅱ,93.大横梁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技术的实施方法:如图1-图6所示,一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鹅颈处设置的大横梁9、从鹅颈处向前延伸的前部纵梁、从鹅颈处向后延伸的后部纵梁;所述前部纵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横梁9的上方,包括前上翼板1、前腹板2、前下翼板3,所述前下翼板3的下方设置有中腹板8,所述中腹板8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下翼面帮板7,下翼面帮板7一端与前下翼板3固定连接,并顺着前下翼板3的方向向前延伸一段距离,下翼面帮板7另一端与所述大横梁9下侧固定连接,并向后延伸一段距离,所述前上翼板1后端设置有前上翼板折弯部Ⅰ11和前上翼板折弯部Ⅱ12;所述后部纵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横梁9的后端,包括后上翼板4、后腹板5、后下翼板6,所述后下翼板6前端设置有后下翼板折弯部Ⅰ61和后下翼板折弯部Ⅱ62;所述大横梁9由大横梁折弯件Ⅰ91、大横梁折弯件Ⅱ92和大横梁筋板93组成,所述大横梁折弯件Ⅰ91与大横梁折弯件Ⅱ92固定连接成盒型,所述大横梁9纵向板面上设置有大横梁筋板93。本技术所述的后上翼板4前端与大横梁9焊接。本技术所述的后下翼板折弯部Ⅱ62与大横梁9焊接。本技术所述的中腹板8与前腹板2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本技术所述的后腹板5上开有预设数量的六边形孔。本技术所述的大横梁9上开有预设数量的圆形孔。本技术的加工过程是:前上翼板1、前腹板2及前下翼板3固定连接在一起,做成前部纵梁,前上翼板1仅折弯成前上翼板折弯部Ⅰ11;后上翼板4、后腹板5、后下翼板6固定连接在一起,做成后部纵梁,后下翼板仅折弯成后下翼板折弯部Ⅰ61;如图3所示,大横梁9由大横梁折弯件Ⅰ91、大横梁折弯件Ⅱ92固定连接成盒型,并焊接大横梁筋板93而成;如图5所示,先将大横梁9置于后部纵梁中后腹板5的豁口处,将后上翼板4前端与大横梁9焊接,后下翼板折弯成后下翼板折弯部Ⅱ62,并与大横梁9焊接;如图5、6所示,前部纵梁放在大横梁9的相应位置,前上翼板折弯成前上翼板折弯部Ⅱ12,并与大横梁9焊接;中腹板8与前腹板2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中腹板8固定在前下翼板3的下方,后部与大横梁9固定连接,下翼面帮板7固定在中腹板8的外侧壁上,其一端与前下翼板3固定连接,并顺着前下翼板3的方向向前延伸一段距离,其另一端与大横梁9下侧固定连接,并向后延伸一段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大横梁由折弯件及筋板固定连接组成,前部纵梁与后部纵梁通过与大横梁9的固定连接实现纵梁的组装,不再需要腹板折弯及数控切割机切割上下翼板,上下翼板直接利用型材即可,简化生产工艺,提高钢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纵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鹅颈处设置的大横梁(9)、从鹅颈处向前延伸的前部纵梁、从鹅颈处向后延伸的后部纵梁;所述前部纵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横梁(9)的上方,包括前上翼板(1)、前腹板(2)、前下翼板(3),所述前下翼板(3)的下方设置有中腹板(8),所述中腹板(8)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下翼面帮板(7),下翼面帮板(7)一端与前下翼板(3)固定连接,并顺着前下翼板(3)的方向向前延伸一段距离,下翼面帮板(7)另一端与所述大横梁(9)下侧固定连接,并向后延伸一段距离,所述前上翼板(1)后端设置有前上翼板折弯部Ⅰ(11)和前上翼板折弯部Ⅱ(12);所述后部纵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横梁(9)的后端,包括后上翼板(4)、后腹板(5)、后下翼板(6),所述后下翼板(6)前端设置有后下翼板折弯部Ⅰ(61)和后下翼板折弯部Ⅱ(62);所述大横梁(9)由大横梁折弯件Ⅰ(91)、大横梁折弯件Ⅱ(92)和大横梁筋板(93)组成,所述大横梁折弯件Ⅰ(91)与大横梁折弯件Ⅱ(92)固定连接成盒型,所述大横梁(9)纵向板面上设置有大横梁筋板(9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鹅颈处设置的大横梁(9)、从鹅颈处向前延伸的前部纵梁、从鹅颈处向后延伸的后部纵梁;所述前部纵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横梁(9)的上方,包括前上翼板(1)、前腹板(2)、前下翼板(3),所述前下翼板(3)的下方设置有中腹板(8),所述中腹板(8)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下翼面帮板(7),下翼面帮板(7)一端与前下翼板(3)固定连接,并顺着前下翼板(3)的方向向前延伸一段距离,下翼面帮板(7)另一端与所述大横梁(9)下侧固定连接,并向后延伸一段距离,所述前上翼板(1)后端设置有前上翼板折弯部Ⅰ(11)和前上翼板折弯部Ⅱ(12);所述后部纵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横梁(9)的后端,包括后上翼板(4)、后腹板(5)、后下翼板(6),所述后下翼板(6)前端设置有后下翼板折弯部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宏帅李善银周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梁山中集东岳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