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9802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成型方法,所述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包括散热片框架和引线框架,所述散热片框架连有散热片,所述引线框架的芯片座上贴有芯片,所述散热片和芯片通过结合材连接在一起,所述引线框架设有第一管脚,所述散热片框架上设有第二管脚和第三管脚。所述半导体封装结构成型方法将第二管脚、第三管脚设置在散热片上面,第一管脚与芯片座底部电极相连接,为电流输入端;散热片框架上的3个第二管脚与芯片上表面电极相连接,为电流输出端;散热片框架上的第三管脚焊接导线,为电流控制端,大大减少了导线的应用,减少了作业流程加速了散热;注塑成型后,半导体双面均露出胶体,实现双面散热,提高半导体的散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所述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包括散热片框架和引线框架,所述散热片框架连有散热片,所述引线框架的芯片座上贴有芯片,所述散热片和芯片通过结合材连接在一起,所述引线框架设有第一管脚,所述散热片框架上设有第二管脚和第三管脚。所述半导体封装结构成型方法将第二管脚、第三管脚设置在散热片上面,第一管脚与芯片座底部电极相连接,为电流输入端;散热片框架上的3个第二管脚与芯片上表面电极相连接,为电流输出端;散热片框架上的第三管脚焊接导线,为电流控制端,大大减少了导线的应用,减少了作业流程加速了散热;注塑成型后,半导体双面均露出胶体,实现双面散热,提高半导体的散热功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封装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半导体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而且其存储量、信号处理速度和功率急速发展,但体积却越来越小,这一趋势加速了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其中,引线框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骨架,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或分立器件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金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引线框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芯片座和引脚。其中芯片座在封装过程中位芯片提供机械支撑,而引脚则是连接芯片到封装外的电学通路。引线框架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起到了封装电子器件的支撑作用,同时防止树脂在引线间突然涌出,为塑料提供支撑;其次它使芯片连接到基板,提供了芯片线路板的电及热通道。集成电路在使用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热量,尤其是功耗较大的电路,产生的热量就更加大,因此在工作时就要求引线框架必须具有很好的导热性,否则在工作中就会由于热量较大且不能及时发散出去而烧坏芯片。引线框架的主要功能是为集成电路芯片提供机械支撑载体,并且作为导电介质连接集成电路外部电路,传送电信号,以及与封装材料一起,向外散发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现有导线框架通过散热片来进行散热,但缺点是由于芯片上管脚过多,造成热量散发过慢,同时现有导线框架与散热片的结合还有很多其他缺陷,比如:结合不精确、效率低下等。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CN201629305U中公开了一种引线框架的散热封装结构,包括一引线框架及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四周开设有通孔与所述通孔配合在散热片上开设有凸块,所述引线框架及散热片经通孔与凸块冲压卡合连接。所述封装结构通过凸块冲压卡合连接这种方式,散热功能有限。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CN202394951U中公开了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片,本技术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片,在片体底面中部设一个凹槽,在凹槽内设有一个与凹槽匹配一致的镶件,在镶件的外表面上镀银层。所述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片散热功能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一种构造清晰简洁、散热功能良好的半导体封装结构;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的成型方法,一种至少实现封装结构构造清晰简洁、散热功能良好的成型方法。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散热片框架和引线框架,所述散热片框架连有散热片,所述引线框架的芯片座上贴有芯片,所述散热片和芯片通过结合材连接在一起,所述引线框架设有第一管脚,所述散热片框架上设有第二管脚和第三管脚。其中,所述引线框架上4个第一管脚与芯片座底部电极相连接,为电流输入端;散热片框架上的3个第二管脚与芯片上表面电极相连接,为电流输出端;散热片框架上的第三管脚焊接导线,为电流控制端。较佳地,为控制引线框架和散热片框架的精确位置叠合,所述引线框架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散热片框架上设有定位脚。较佳地,为了将芯片座和散热片与相对应的框架连接及提高连接强度,所述引线框架和散热片框架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成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的芯片座四周设有半蚀刻区,第一管脚连接芯片座,将芯片座电极直接导通第一管脚,所述第一管脚上设有第一爬锡孔,所述引线框架上还设有定位槽和第一连杆; 焊接芯片:使用结合材在芯片座上面焊接芯片; 准备散热片框架:所述散热片框架上设有第二管脚和第三管脚,第二管脚和第三管脚上皆设有第二爬锡孔,所述散热片框架上还设有第二连杆和定位脚,所述散热片框架上连有散热片; 芯片焊接散热片:使用结合材将散热片与芯片焊接,同时散热片框架上的定位脚插入到引线框架上的定位槽内; 焊线:使用导线将第三管脚与芯片连接,实现导通; 载入治具烘烤:将焊线后的半导体放入治具,然后送入烤箱烘烤,烘烤后结合材固化,进而半导体整体高度确定; 注塑成型:在引线框架背面贴上一次胶膜,从而在注塑的时候半导体上表面和胶膜表面贴合在磨具的上下表面,进而成型后双表面均路出胶体; 电镀:将裸露在胶体外的第一管脚、第二管脚、第三管脚和引线框架上镀上锡层,此时,第一爬锡孔和第二爬锡孔也会镀上锡层; 切脚成型:使用模具将多余的引线框架和散热片框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切除,同时将第一管脚、第二管脚和第三管脚多余部分切除。较佳地,所述散热片框架上设有用来平衡散热片站立在芯片上的支撑脚。较佳地,为了防止在安装时无法区分各个管脚的脚位将半导体装反,,所述引线框架上设有脚位识别孔。其中,为了注塑时能够牢牢锁住树脂,所述引线框架及散热片框架上设有背面半蚀刻区和正面半蚀刻区。更佳地,为增加第一管脚、第二管脚和第三管脚切除多余部分后尽可能多的含有锡层,在切除第一管脚、第二管脚和第三管脚时切割位置为第一爬锡孔和第二爬锡孔处。更佳地,为增加焊接效率,在芯片焊接散热片时,每次焊接时一枚引线框架焊接100颗散热片。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I)将第二管脚、第三管脚设置在散热片上面,减少了导线的使用减少了作业流程加速了散热,同时减少了第二连杆的使用,解决了后续注塑成型及第二连杆切割问题。2)第一管脚与芯片座底部电极相连接,为电流输入端;散热片框架上的3个第二管脚与芯片上表面电极相连接,为电流输出端;散热片框架上的第三管脚焊接导线,为电流控制端;大大减少了导线的应用,进而减少热量的损耗。3)注塑成型后,半导体双面均露出胶体,实现双面散热,提高半导体的散热功能。4)通过定位槽和定位脚,能够精确控制引线框架和散热片框架的位置叠合。5)第一爬锡孔和第二爬锡孔的设置,使得切脚成型后侧壁上的锡层能够保留下来,提高了半导体与电路板焊接的可靠性。6)通过散热片凸出高度、治具压紧后烘烤以及引线框架贴胶膜等工艺有效的防止了溢胶的发生及芯片的破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半导体封装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引线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引线框架侧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半散热片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散热片框架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散热片框架和引线框架,所述散热片框架连有散热片,所述引线框架的芯片座上贴有芯片,所述散热片和芯片通过结合材连接在一起,其特征是,所述引线框架设有第一管脚,所述散热片框架上设有第二管脚和第三管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周
申请(专利权)人:杰群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