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265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23:50
一种自动二轮车,具有:车架,其具有作为底架的主框架,而该主框架包括向后下方倾斜的直线状的前半部、与所述前半部的后端连接的圆弧状的中间部以及与所述中间部的后端连接并向后下方且从所述前半部缓慢倾斜的直线状的后半部;转向机构,其位于所述主框架前方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摆臂,其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撑位于所述主框架后方的后轮;滤气器,其位于所述主框架前半部的下方;发动机,其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下方且所述滤气器的后方,且具有进气口的气缸盖朝向前方且气缸中心线向大致水平配置;进气通道,其从所述滤气器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节气门,其设在所述进气通道上,调整进气流量;燃料喷射装置,其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下游侧且所述主框架后半部的下方;迂回道,其连接所述节气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怠速控制阀,其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上方且所述滤气器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之间,调整所述迂回道的进气流量。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确保车架与发动机的相对配置的自由度并可配置怠速控制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自动二轮车。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具有所谓底架(主骨架)形式的主框架的自动二轮车。这种自动二轮车具有从头管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主框架、以及悬吊在该车架下方的发动机。发动机的气缸朝向前方。另外,该自动二轮车具有:位于主框架前端部下方的滤气器;将该滤气器和气缸盖的进气口连接起来的进气通道;对进气通道的进气流量进行调整的节气门;以及位于节气门下游侧的燃料喷射阀。在上述结构中,进气通道、节气门和燃料喷射阀位于主框架的近旁,以便用尽量短的路程连接滤气器和进气口。尤其,燃料喷射阀由于向进气口开口的方向凸伸到进气通道,故容易接近主框架。因此,有一种具有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自动二轮车:在具有中途折弯的主框架、且由主框架的前半直线部及中间弯曲部的边界线的下方延长线和后半直线部及中间弯曲部的边界线的下方延长线所夹持的区域,配置进气通道中节气门的阀芯旋转中心的下游侧,在气缸体及气缸盖的接合面的上方延长面的前方侧配置主框架的中间弯曲部中的外侧曲线的中点,燃料喷射阀收纳在所述区域内。且将燃料喷射阀的上端部配置在所述中点的前方,将与燃料喷射阀的上端部嵌合的燃料供给管与中间弯曲部的下表面相对接近而配置(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 — 249028号公报)。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以往的自动二轮车中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是,在使燃料喷射阀的喷射口正对进气口的状态下,为了避免燃料喷射阀与主框架的干扰,而在主框架的中间弯曲部的下方区域内配置进气口。在这种配置中,损害车架与进气口的相对配置、进而损害车架与发动机的相对配置关系的自由度。另外,在自动二轮车中为了控制怠速时的发动机转速而具有迂回节气门的迂回道、以及调整迂回道的进气流量的怠速控制阀的结构中,必须在进气通道与主框架的狭窄的间隙中增加这些迂回道和怠速控制阀。在该场合,必须考虑到对于这些迂回道和怠速控制阀自身的配置部位以及确保配置它们用的容积的燃料喷射阀的配置部位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燃料喷射装置的自动二轮车,该燃料喷射装置具有能确保车架与发动机的相对配置的自由度并可配置怠速控制阀的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的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动二轮车,其特点是,具有:车架,该车架具有作为底架的主框架,而该主框架包括向后下方倾斜的直线状的前半部、与所述前半部的后端连接的圆弧状的中间部以及与所述中间部的后端连接并向后下方且从所述前半部缓慢倾斜的直线状的后半部;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位于所述主框架前方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摆臂,该摆臂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撑位于所述主框架后方的后轮;滤气器,该滤气器位于所述主框架前半部的下方;发动机,该发动机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下方且所述滤气器的后方,且具有进气口的气缸盖朝向前方且气缸中心线向大致水平配置;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从所述滤气器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节气门,该节气门设在所述进气通道上,调整进气流量;燃料喷射装置,该燃料喷射装置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下游侧且所述主框架后半部的下方;迂回道,该迂回道连接所述节气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怠速控制阀,该怠速控制阀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上方且所述滤气器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之间,调整所述迂回道的进气流量。此外,上述实施例最好具有如下那样的形态。最好是,所述怠速控制阀,在侧面看车辆时位于将主框架前半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和所述后半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所构成的角度作成二等分的线段的后方侧。另外,最好是,具有:旋转阀芯,该旋转阀芯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节气门内而对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流量进行调整;以及可动阀芯,该可动阀芯位于所述怠速控制阀内,并被支撑成可向与所述旋转阀芯的旋转中心线大致平行的方向进退而对所述迂回道的进气流量进行调整。另外,最好是,具有:阀轴,该阀轴贯通所述节气门内外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阀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与所述阀轴的一方端部连接而对所述旋转阀芯的开度进行测量;节气门带轮,该节气门带轮与所述阀轴的另一方端部连接成一体旋转而传递油门操作;以及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与驱动所述可动阀芯的促动器电气连接,并位于所述节气门带轮的所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附近。另外,最好是,所述进气通道做成位于所述主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一方侧并从所述滤气器向所述进气口延伸的结构。另外,最好是,所述滤气器具有位于所述主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另一方侧并夹着所述主框架而与所述进气通道并排延伸的鼓出部。此外,最好是,所述燃料喷射装置做成随着朝向从与所述进气通道连接的根部延伸成长条状的突出端向远离所述主框架的方向倾斜的结构。此外,最好是,具有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突出端连接的燃料软管、以及与驱动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电磁螺线管电气连接并朝向车辆外侧的第二连接端子。技术的效果采用上述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可提供这样一种具有燃料喷射装置的自动二轮车:可确保车体主框架与发动机的相对配置的自由度并可配置怠速控制阀。另外,上述较佳的实施形态的效果在后述中与实施例对应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右视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右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后视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局部截面图。图7是表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节气门的截面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迂回道的截面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说明与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相关的本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的实施形态。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表示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的描述,以图示的状态或乘在自动二轮车I上的驾驶者为基准。如图1所示,自动二轮车I具有:所谓底架形式的车架2 ;位于车架2前方的前轮5 ;位于车架2前方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5的转向机构6 ;位于车架2后方的后轮7 ;将后轮7支撑成向上下方向摆动自如的摆臂8 ;以及位于车架2下方的发动机9。车架2是所谓底架形式,将多个钢铁制中空管组合成一体而成。车架2具有:位于前头部的头管11 ;从头管11分支并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主框架12 ;从主框架12后端部分支并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架13 ;以及从主框架12和后架13的连接部分向下方垂下的多个发动机托架15、16。头管11将转向机构6支撑成可向车辆左右方向操舵。发动机托架16除发动机9外对成为摆臂8的摆动中心的枢轴17进行支撑。另外,转向机构6具有:内装有悬架机构(图示省略)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5的左右一对前叉18 ;与前叉18顶部连接的左右一对操纵杆21。驾驶者通过对操纵杆21进行左右操舵而可使自动二轮车I转弯。位于车辆右侧的操纵杆21是油门把手21a。摆臂8将后轮7支撑成旋转自如且上下摆动自如。后缓冲单元22夹装在车架2与摆臂8之间对从后轮7传递到车架2的力予以缓冲。发动机9通过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具有:车架,该车架具有作为底架的主框架,而该主框架包括向后下方倾斜的直线状的前半部、与所述前半部的后端连接的圆弧状的中间部以及与所述中间部的后端连接并向后下方且从所述前半部缓慢倾斜的直线状的后半部;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位于所述主框架前方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摆臂,该摆臂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撑位于所述主框架后方的后轮;滤气器,该滤气器位于所述主框架前半部的下方;发动机,该发动机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下方且所述滤气器的后方,且具有进气口的气缸盖朝向前方且气缸中心线向大致水平配置;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从所述滤气器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节气门,该节气门设在所述进气通道上,调整进气流量;燃料喷射装置,该燃料喷射装置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下游侧且所述主框架后半部的下方;迂回道,该迂回道连接所述节气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怠速控制阀,该怠速控制阀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上方且所述滤气器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之间,调整所述迂回道的进气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22 JP 2011-2554091.一种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架,该车架具有作为底架的主框架,而该主框架包括向后下方倾斜的直线状的前半部、与所述前半部的后端连接的圆弧状的中间部以及与所述中间部的后端连接并向后下方且从所述前半部缓慢倾斜的直线状的后半部; 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位于所述主框架前方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 摆臂,该摆臂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撑位于所述主框架后方的后轮; 滤气器,该滤气器位于所述主框架前半部的下方; 发动机,该发动机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下方且所述滤气器的后方,且具有进气口的气缸盖朝向前方且气缸中心线向大致水平配置; 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从所述滤气器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 节气门,该节气门设在所述进气通道上,调整进气流量; 燃料喷射装置,该燃料喷射装置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下游侧且所述主框架后半部的下方; 迂回道,该迂回道连接所述节气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 怠速控制阀,该怠速控制阀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上方且所述滤气器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之间,调整所述迂回道的进气流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怠速控制阀位于在侧面看车辆时将主框架前半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和所述后半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所构成的角度作成二等分的线段的后方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野岳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