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式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9757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23:54
跨乘式电动车辆(1)是通过电动马达(5)产生的行驶动力将驱动轮(3)旋转驱动的电动二轮车(1),具备:作为电动马达(5)的电源的电池组(60);和容纳电池组(60)的电池壳体(80)。电池壳体(80)具有可分割地结合的一对第一壳体半体(111)及第二壳体半体(112),第一壳体半体(111)及第二壳体半体(112)的分割线在电池壳体(80)的底壁上延伸。第一壳体半体(111)及第二壳体半体(112)分别具有形成分割线的第一凸缘部(114)及第二凸缘部(116);使第一凸缘部(114)及第二凸缘部(116)以相互配合的状态可分割地结合。

Straddle type electric vehicle

Straddle type electric vehicle (1) by electric motor (5) driving power produced by the driving wheel (3) rotatably driven electric vehicle with two wheels (1), with: as the electric motor (5) battery power supply (60); and (60) the group containing the battery (battery shell 80). The battery casing (80) is divisible with a pair of first half shell body (111) and two case (112), the first half of the housing body (111) and two (112) of the housing body dividing line in the battery casing (80) on the bottom wall of the extension. The first half shell body (111) and two case (112) respectively with half body forming a first flange section line (114) and two (116); the flange portion of the first flange portion (114) and two (116) to the flange part matched with integral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跨乘式电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电动二轮车等通过来自于电池的电力驱动电动马达而产生行驶动力的跨乘式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环境保护等为目的开发出以通过蓄积在电池中的电能而驱动的电动马达为行驶动力源的电动二轮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一侧开放的箱体、和堵住箱体的开口的盖体的电池壳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672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改善在跨乘式电动车辆上的搭载性,优选的是尽量使壳体小型化,但是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跨乘式电动车辆的续航性,优选的是尽量使电池大型化。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点而仅仅减小壳体内壁和电池之间的间隙只会使相对于壳体装卸电池时的作业性变差。又,在电池变得大型化时,不得不通过壳体支持电池的大重量。难以同时实现使壳体尽量小型化、和为了支持电池的大重量而对壳体赋予充分的刚性的两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使尽可能大型化的电池相对于尽可能小型化的壳体可容易装卸,并且提高壳体的刚性。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形成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跨乘式电动车辆是通过由电动马达产生的行驶动力将驱动轮旋转驱动的跨乘式电动车辆,具备:作为所述电动马达的电源的电池组;和容纳所述电池组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具有可分割地结合的一对第一壳体半体及第二壳体半体,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的分割线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底壁上延伸;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分别具有形成所述分割线的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且在使所述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相互配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可分割地结合。根据上述结构,电池壳体是将一对壳体半体结合而成。因此,即使电池组在容纳于电池壳体内的状态下靠近电池壳体的内壁,也可以在像这样形成而尽可能小型化的电池壳体内简单地装卸尽可能大型化的电池组。电池壳体例如可以左右分割或前后分割。这样,一对壳体半体的配合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分割线在电池壳体的底壁上延伸。而且,通过使各壳体半体的凸缘部相互配合,以此使这些壳体半体接合。因此,在分割线周边的刚性得到改善,在容易受到电池组的重量的作用的底壁上的刚性提高。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中的一个相较于另一个向所述电池壳体的壳体外侧露出,且朝向与前方不同的方向。另外,前方是跨乘式电动车辆的前进行驶方向,是以驾驶员所观察的方向为基准的前方。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假设在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形成有间隙,也可以使该间隙朝向前方以外的方向。因此,可以适当地防止雨水和因车轮而溅出并相对于车身相对地向后方前进的水等浸入到电池壳体内。也可以是具备用于将所述电池组固定在所述电池壳体上的电池固定部,所述电池固定部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根据上述结构,没有必要以将电池组固定在电池壳体上为目的而在电池壳体上形成贯通孔。因此,可以适当地防止雨水和因车轮而溅出的水等浸入到电池壳体内。也可以是具备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半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半体结合的壳体结合部,所述壳体结合部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外表面。根据上述结构,没有必要以结合一对壳体半体为目的而在限定电池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壁面上形成贯通孔。因此,可以适当地防止雨水和因车轮而溅出的水等浸入到电池壳体内。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在前后方向上可分割地结合,所述第一壳体半体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壳体半体靠近行驶方向前方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凸缘部具有比所述电池壳体的剩余部分向壳体外方突出的外方突出部、和从所述外方突出部向后方延伸的后方突出部,所述后方突出部位于比所述第二凸缘部靠近壳体外方的位置上且朝向后方。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假设在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形成间隙,也可以使该间隙朝向后方。因此,可以适当地防止雨水和因车轮而溅出并相对于车身相对地向后方前进的水等浸入到电池壳体内。也可以是具备容纳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内侧电装品、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外的外侧电装品、和将所述电池组或所述内侧电装品与所述外侧电装品电气连接的电气配线,所述电气配线从所述电池壳体的后表面向所述外侧电装品延伸。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假设在电气配线和电池壳体之间形成有间隙,也可以使该间隙朝向后方。因此,可以适当地防止雨水和因车轮而溅出并相对于车身相对地向后前进的水等浸入到电池壳体内。也可以是所述电池壳体具有可拆卸地安装在上部的上盖,所述内侧电装品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上部。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容易进行内侧电装品的维修。又,即使假设水浸入到电池壳体内,也由于内侧电装品位于与壳体下部有段距离的上部,因此可以适当地防止电装品被水浸泡。也可以是具备以在前后方向上夹着所述电池壳体的形式配置的前轮及后轮、和用于排出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空气的排气风扇,所述排气风扇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上部。根据上述结构,排气风扇配置在上部,因此与配置在下方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雨水通过风扇浸入电池壳体内的担忧。专利技术效果:由以上说明可知,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使电池相对于壳体容易装卸,且可以提高壳体的刚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参照附图的基础上,由以下的优选的实施形态的详细说明得以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跨乘式电动车辆的一个示例示出的电动二轮车的左视图;图2是示出连接于图1所示的电池组及逆变器(inverter)上的电装品及电气配线的框图;图3是从前侧、右侧及上侧观察并示出将电装品及电气配线组装在图1所示的电池组内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前侧、右侧及上侧观察并示出图1所示的电池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从后侧、右侧及上侧观察并示出将上盖从图4所示的电池壳体上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的电池壳体的右侧剖视图;图7是图4所示的电池壳体的局部俯视剖视图;图8是图4所示的电池壳体的局部俯视剖视图;图9是图4所示的电池壳体的局部俯视剖视图;图10是图1所示的向下框架及电池壳体的仰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向下框架及电池壳体的局部主剖视图;图12是根据变形例的向下框架及电池壳体的局部主剖视图;图13是根据另一变形例的向下框架及电池壳体的局部主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方向的概念是以由骑乘在作为跨乘式电动车辆的一个示例示出的电动二轮车上的驾驶员所观察的方向为基准。在以下说明中,在所有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电动二轮车的整体结构)图1是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跨乘式电动车辆的一个示例示出的电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如图1所示,电动二轮车1具备作为从动轮的前轮2、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配置在前轮2及后轮3之间的车身框架4、和支持于车身框架4上的电动马达5。该电动二轮车1不具备内燃机,而形成为通过由电动马达5产生的行驶动力旋转驱动后轮3的结构。前轮2可旋转地支持于以一定的后倾角倾斜且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叉6的下部。前叉6的上部与转向轴7连接,在转向轴7的上部安装有杆型的把手8。把手8的右手柄是驾驶员用于调节由电动马达5产生的行驶动力的加速器手柄(未图示)。车身框架4具有头管11、左右一对且上下一对的主框架12、左右一对的向下框架13、左右一对的枢接框架14、左右一对的摇臂15和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跨乘式电动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乘式电动车辆,是通过由电动马达产生的行驶动力将驱动轮旋转驱动的跨乘式电动车辆,具备:作为所述电动马达的电源的电池组;和容纳所述电池组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具有在水平方向上能分割地结合的一对第一壳体半体及第二壳体半体,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的分割线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底壁上延伸;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底壁以所述分割线为分界线,由所述第一壳体半体的底壁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的底壁构成;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分别具有形成所述分割线的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且在使所述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相互配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能分割地结合;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在前后方向上能分割地结合,所述第一壳体半体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壳体半体靠近前方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凸缘部具有比所述电池壳体的剩余部分向壳体外方突出的外方突出部和从所述外方突出部向后方延伸的后方突出部,所述后方突出部位于比所述第二凸缘部靠近壳体外方的位置上且朝向后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跨乘式电动车辆,是通过由电动马达产生的行驶动力将驱动轮旋转驱动的跨乘式电动车辆,具备:作为所述电动马达的电源的电池组;和容纳所述电池组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具有在水平方向上能分割地结合的一对第一壳体半体及第二壳体半体,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的分割线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底壁上延伸;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底壁以所述分割线为分界线,由所述第一壳体半体的底壁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的底壁构成;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分别具有形成所述分割线的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且在使所述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相互配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能分割地结合;所述第一壳体半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半体在前后方向上能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义基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