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6072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7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平衡车,包括:一上盖组件;一底盖组件固设于上盖组件;一支撑组件固设于上盖组件及底盖组件之间并具有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一转动机构固接于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中间且具有轴承及轴杆,轴承固接于第二支撑件,轴杆的一端固接于第一支撑件且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于轴承并具有限位部;一回位机构固设于第二支撑件且对轴杆的限位部的两侧提供复位;二车轮分别固接于支撑组件两侧;一电池模块及操控模块固设于该支撑组件及该底盖组件之间,操控模块电性连接该电池模块及该轮毂电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电动平衡两轮车,特别指使用者通过自体平衡或双足扭转承载平台而驱动的电动平衡车
技术介绍
电动平衡车是近年引起极大风潮的崭新交通工具,其主要运作原理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也就是车辆本身的自动平衡能力。通过车体内置的陀螺仪来侦测车体所处的状态,再通过中央微处理器计算与分析以操控电动机进行相对应的作动,达到平衡车的动态稳定。从外型上看,常见的电动平衡车由两个轮子组成,分别分布在使用者左右两侧,两个轮子中间设有可相互转动的两个承载平台,使用者双脚分别站立于该承载平台上,再通过使用者的双脚或重心变化使其所站立的承载平台产生枢转,进而达到操控车体前进、后退、停止及旋转等动作。然而,传统的电动平衡车的左右承载平台之间并未设有回位机构,因此当左右承载平台之间呈现相对枢转后,该二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并无法自动恢复为相互平行的状态,若此时使用者欲开启电源或欲从地面踏上平衡车的承载平台时,由于二承载平台的平面并未相互平行,亦即不在同一平面上,车体会产生盲目的转动,如此将导致使用者无法平衡而跌落地面等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不足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平衡车,其可使相对枢转的左右承载平台于常态性时,即能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依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动平衡车,其包括:一上盖组件,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上盖及一第二上盖,该第一上盖及该 第二上盖顶面分别为一承载平台;一底盖组件,固设于该上盖组件,该底盖组件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底盖及一第二底盖;一支撑组件,固设于该上盖组件及该底盖组件之间,该支撑组件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支撑件及一第二支撑件;一转动机构,固接于该第一支撑件及该第二支撑件中间且具有一轴承及一轴杆,该轴承固接于该第二支撑件,该轴杆的一端固接于该第一支撑件,该轴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过该轴承并具有一限位部;一回位机构,固设于该第二支撑件且对该轴杆的限位部的两侧提供复位;二车轮,分别可转动地固接于该支撑组件的两侧;二轮毂电动机,分别固设于二该车轮内;一电池模块,固设于该支撑组件及该底盖组件之间;以及一操控模块,固设于该支撑组件及该底盖组件之间且具有多组传感器,该操控模块电性连接该电池模块及该轮毂电动机。通过本技术上述技术特征,当该左右承载平台产生相对转动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也同步产生相对转动,此时固接于该第二支撑件的回位机构会对固接于该第一支撑件的轴杆的限位部提供一复位力,使该左右承载平台恢复为平行状态,如此即可避免现有平衡车盲目转动的情况,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有关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动平衡车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技术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A-C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的示意图,主要显示该回位机构作动的情形;图6A-C为类同于图5A-C,为另一视角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电动平衡车10 上盖组件12 第一上盖 14 第二上盖16 承载平台 18 弧形挡部182 缓冲件20 底盖组件22 第一底盖 24 第二底盖242 充电界面30 支撑组件32 第一支撑件 322 第一筒体34 第二支撑件 342 第二筒体40 转动机构42 轴承 44 轴杆442 限位部 46 分隔套筒462 分隔环部50 回位机构52 弹性件 522 固定部524 弹性复位部 54 锁固件60 车轮 62 轮毂电动机70 电池模块702 卡扣部75 操控模块 752 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平衡车1,主要由一上盖组件10、一底盖组件20、一支撑组件30、一转动机构40、一回位机构50、二车轮60、二轮毂电动机62、一电池模块70以及一操控模 块75所组成,其中:该上盖组件10,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上盖12及一第二上盖14,该第一上盖12及该第二上盖14顶面分别为一承载平台16。当电动平衡车1于使用状态时,该上盖组件10位于最顶部。该二承载平台16供使用者双足踩踏。再者,依照使用状态的不同,该第一上盖12可供左足或右足踩踏,而该第二上盖14则供另一足踩踏。自俯视观之,该第一上盖12及该第二上盖14呈漏斗形并相接于漏斗渐缩处。该第一上盖12及该第二上盖14的相对外侧分别设有一弧形挡部18,各该弧形挡部18位于各该车轮60的上方且覆盖各该车轮60的一部分,从而阻挡各该车轮60行进时所溅起的泥水。于本实施例中,各该弧形挡部18之前、后缘及上缘还设置有缓冲件182,从而避免碰撞造成该弧形挡部18破裂。该底盖组件20,固设于该上盖组件10,该底盖组件20同样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底盖22及一第二底盖24,于使用状态时,该底盖组件20位于最底部。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底盖24设有一充电界面242(如图4所示),该充电接口242电性连接于该电池模块70。该支撑组件30,固设于该上盖组件10及该底盖组件20之间。于本技术中,该上盖组件10、支撑组件30及底盖组件20通过螺锁固定在一起。该支撑组件30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支撑件32及一第二支撑件34,该第一支撑件32与该第二支撑件34相邻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筒体322及一第二筒体342,供该转动机构40穿设固接之用。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该上盖组件10及该底盖组件20为塑料材质,该支撑组件30为铝合金材质,从而可兼顾整体重量及平衡车的强度,但实际应用并不以此为限。该转动机构40,固接于该第一支撑件32及该第二支撑件34中间且具有一轴承42及一轴杆44,该轴承42固接于该第二支撑件34的第二筒体342并可随该第二筒体342同轴转动,该轴杆44的一端固接于该第一支撑件32的第一筒体322并可随该第一筒体322同轴转动,该轴杆44的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过该轴承42并具有一限位部442,于本实施例中,该限位部442自该轴杆44外壁延其轴向向外延伸的一凸块。该回位机构50,固设于该第二支撑件34且对该轴杆44的限位部442的两侧提供复位;于本实施例中,该回位机构50包括一弹性件52及一锁固件54,该弹性件52具有一固定部522及二弹性复位部524自该固定部522两端延伸而出,该固定部522卡固于该锁固件54顶面,而该锁固件54则通过螺锁的方式将该弹性件52固设于该锁固件54及该第二支撑件34之间。二该车轮60,分别可转动地固接于该第一支撑件32及该第二支撑件34的外侧。二该轮毂电动机62,则分别固设于各该车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盖组件,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上盖及一第二上盖,该第一上盖及该第二上盖顶面分别为一承载平台;一底盖组件,固设于该上盖组件,该底盖组件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底盖及一第二底盖;一支撑组件,固设于该上盖组件及该底盖组件之间,该支撑组件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支撑件及一第二支撑件;一转动机构,固接于该第一支撑件及该第二支撑件中间且具有一轴承及一轴杆,该轴承固接于该第二支撑件,该轴杆的一端固接于该第一支撑件,该轴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过该轴承并具有一限位部;一回位机构,固设于该第二支撑件且对该轴杆的限位部的两侧提供复位;二车轮,分别可转动地固接于该支撑组件的两侧;二轮毂电动机,分别固设于二该车轮内;一电池模块,固设于该支撑组件及该底盖组件之间;以及一操控模块,固设于该支撑组件及该底盖组件之间且具有多组传感器,该操控模块电性连接该电池模块及该轮毂电动机;当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相对转动时,该回位机构会施以一弹性恢复力于该轴杆的限位部,以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盖组件,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上盖及一第二上盖,该第一上盖及该第二上盖顶面分别为一承载平台;一底盖组件,固设于该上盖组件,该底盖组件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底盖及一第二底盖;一支撑组件,固设于该上盖组件及该底盖组件之间,该支撑组件具有呈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一第一支撑件及一第二支撑件;一转动机构,固接于该第一支撑件及该第二支撑件中间且具有一轴承及一轴杆,该轴承固接于该第二支撑件,该轴杆的一端固接于该第一支撑件,该轴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过该轴承并具有一限位部;一回位机构,固设于该第二支撑件且对该轴杆的限位部的两侧提供复位;二车轮,分别可转动地固接于该支撑组件的两侧;二轮毂电动机,分别固设于二该车轮内;一电池模块,固设于该支撑组件及该底盖组件之间;以及一操控模块,固设于该支撑组件及该底盖组件之间且具有多组传感器,该操控模块电性连接该电池模块及该轮毂电动机;当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相对转动时,该回位机构会施以一弹性恢复力于该轴杆的限位部,以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该回位机构包括一弹性件及一锁固件,该弹性件固设于该锁固件及该第二支撑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具有一固定部及二弹性复位部自该固定部两端延伸而出,该固定部卡固于该锁固件,该二弹性复位部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彬黄智威王福曜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锐哲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