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后二轮车倾斜度控制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控制装置、电机和手把,其中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前、后二轮车是否发生倾斜,并在发生倾斜时将倾斜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倾斜信息,控制电机带动手把转动,以使手把在转动时带动前、后二轮车的轮胎动作,从而对前、后二轮车的倾斜度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前、后二轮车的倾斜状况进行检测,并根据该倾斜状况对前、后二轮车手把的转向进行调节,从而带动前、后二轮车的轮胎动作,可以对前、后二轮车的倾斜度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可以提高前、后二轮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前、后二轮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后二轮车倾斜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自行车、摩托车等前、后二轮车的不断发展,如何保证用户在驾驶前、后二轮车时的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目前,用户在驾驶前、后二轮车时,通常需要用户自己根据经验来控制前、后二轮车的倾斜度,这样就导致用户的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前、后二轮车倾斜度控制系统,以解决目前的前、后二轮车在驾驶过程中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前、后二轮车倾斜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控制装置、电机和手把,其中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前、后二轮车是否发生倾斜,并在发生倾斜时将倾斜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倾斜信息,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手把转动,以使所述手把在转动时带动所述前、后二轮车的轮胎动作,从而对所述前、后二轮车的倾斜度进行控制。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机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手把左、右两个手柄上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中一个电机带动所述手把转动,并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当前倾斜信息不在预设的范围内,则根据所述当前倾斜信息,控制另一个电机带动所述手把转动。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机的固定端通过固定支座固定在所述前、后二轮车上。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手把或所述前、后二轮车的方向立管上。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前、后二轮车的行驶速度,并将所述行驶速度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行驶速度为零时,根据所述倾斜信息,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手把转动。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前、后二轮车自身的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在所述前、后二轮车熄火后,根据所述倾斜信息,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手把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对前、后二轮车的倾斜状况进行检测,并根据该倾斜状况对前、后二轮车手把的转向进行调节,从而带动前、后二轮车的轮胎动作,可以对前、后二轮车的倾斜度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可以提高前、后二轮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2、本技术通过将两个电机对称设置在手把的左、右两个手柄上,可以保证前、后二轮车的平衡性;3、本技术通过控制装置每次只将其中一个电机作为工作电机,另一个电机作为备用电机,在工作电机发生故障时,根据当前倾斜信息控制另一个备用电机带动手把转动,可以提高倾斜度控制的准确度和稳定性;4、本技术通过将电机的固定端通过固定支座固定在前、后二轮车上,可以保证电机的输出轴稳定地带动手把转动;5、本技术通过将检测装置设置在手把或者方向立管上,可以保证检测装置的检测准确度;6、本技术通过在非机动前、后二轮车上设置速度传感器,并在速度传感器显示非机动前、后二轮车停止后,根据倾斜信息控制电机带动手把转动,可以实现非机动前、后二轮车在停止后也可以保持平衡,从而可以简化非机动前、后二轮车的停放操作;7、本技术通过将控制装置与机动前、后二轮车自身的控制系统连接,可以在前、后二轮车熄火后,根据倾斜信息,控制电机带动手把转动,从而可以简化机动前、后二轮车的停放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前、后二轮车倾斜度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图2是电机安装位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前、后二轮车倾斜度控制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前、后二轮车倾斜度控制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为本技术前、后二轮车倾斜度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电路示意图。该前、后二轮车倾斜度控制系统可以包括检测装置110、控制装置120、电机130和手把140,其中检测装置110可以用于检测前、后二轮车是否发生倾斜,并在发生倾斜时将倾斜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120,此后控制装置120可以根据该倾斜信息,控制电机130带动手把140转动,以使手把140在转动时带动前、后二轮车的轮胎动作,从而对前、后二轮车的倾斜度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该检测装置110可以为重力陀螺仪,电机130可以为步进电机,且该电机130的输出轴可以与手把140固定连接。当检测装置110检测到前、后二轮车发生倾斜时,可以将倾斜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120,控制装置120在本地可以预先存储前、后二轮车倾斜方向、倾斜角与电机130转动方向、转动角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当前、后二轮车向左倾斜的角度为α1时,对应地电机130顺时针转动,且转动角为β1;当前、后二轮车向右倾斜的角度为α2时,对应地电机130逆时针转动,且转动角为β2。控制装置120在接收到该倾斜信息后,可以根据该倾斜信息中前、后二轮车的倾斜方向、倾斜角,从该对应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电机130转动方向、转动角。此后,控制装置120可以按照查找出的转动方向、转动角控制电机130转动。另外,控制装置120在本地也可以预先存储前、后二轮车倾斜方向、倾斜角范围与电机130转动方向、转动角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控制装置120在接收到倾斜信息后,可以首先确定该倾斜信息中前、后二轮车的倾斜角所在的倾斜角范围,然后根据该倾斜角范围以及该倾斜信息中前、后二轮车的倾斜方向,从对应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电机130转动方向、转动角。此后,控制装置120可以按照查找出的转动方向、转动角控制电机130转动。由于电机130的输出轴与手把140固定连接,因此电机130在转动时也会带动手把140转动,并使手把140带动前、后二轮车的轮胎动作,从而对前、后二轮车的倾斜度进行控制。由于手把140带动前、后二轮车的轮胎动作的过程为公知技术,因而在此不再予以赘述。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技术通过对前、后二轮车的倾斜状况进行检测,并根据该倾斜状况对前、后二轮车手把的转向进行调节,从而带动前、后二轮车的轮胎动作,可以对前、后二轮车的倾斜度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可以提高前、后二轮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为了保证前、后二轮车的平衡性,该电机130可以为两个,这两个电机对称设置在手把140的左、右两个手柄上,如图2所示,第一电机131设置在手把140的左手柄上,第二电机132设置在手把140的右手柄上。控制装置120每次可以对第一电机131和第二电机132中的一个电机进行控制。由于电机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存在故障或者损坏的情况,并且当电机故障或损坏时,将不能带动手把转动,从而对前、后二轮车的倾斜度进行控制,因此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10可以在检测到前、后二轮车发生倾斜时,实时向控制装置120发送倾斜信息,控制装置120在向第一电机131和第二电机13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后二轮车倾斜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控制装置、电机和手把,其中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前、后二轮车是否发生倾斜,并在发生倾斜时将倾斜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倾斜信息,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手把转动,以使所述手把在转动时带动所述前、后二轮车的轮胎动作,从而对所述前、后二轮车的倾斜度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二轮车倾斜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控制装置、电机和手把,其中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前、后二轮车是否发生倾斜,并在发生倾斜时将倾斜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倾斜信息,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手把转动,以使所述手把在转动时带动所述前、后二轮车的轮胎动作,从而对所述前、后二轮车的倾斜度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手把左、右两个手柄上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中一个电机带动所述手把转动,并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当前倾斜信息不在预设的范围内,则根据所述当前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塞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