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流阀组、液压系统、负载敏感式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9171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4:55
分合流阀组,包括第一和第二二通插装阀(25,27),该第一和第二二通插装阀(25,27)各自的第一油口(7,9)相互连通,且各自的液控口(13,16)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内部液控油路(14,18)连接于换向阀(23),该换向阀(23)连接于内部液控进油油路(11)的一端和内部液控回油油路(12)的一端,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7,9)连通,且第二二通插装阀的第二油口连接有合流供油油路(30)。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分合流阀组的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分合流阀组能够根据需要控制不同液压泵供油的分合流控制,其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可靠,基本不存在溢流损失、系统过热等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液压供油油路上的分合流阀,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合流阀组。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所述分合流阀组的液压系统和负载敏感式液压系统。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大吨位、超大吨位的工程机械(例如移动式起重机)的发展,工程机械的工作负载(例如起重重量)越来越大,相应的工程机械的工作机构,例如起重机的变幅机构、伸缩机构等也越来越大,工作机构进行动作,尤其是快速动作时需要的液压油流量也越来越大,单个液压泵输出的液压油流量很难满足系统需要的流量。另外,工程机械的上车需要液压控制的动作越来越多,需要的液压泵数量越来越多,这受到底盘布置空间和结构的限制,液压泵布置困难,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为此,现有技术中采用分合流阀对多个液压泵泵出的液压油进行分合流控制,从而可以利用数量相对较少的液压泵实现大流量的需要。另外,公知地,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和调节特性,其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中,但是现有技术的分合流阀并不能适应于负载敏感式液压泵的分合流控制。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2094861A和CN102434519A公开的分合流液压系统,其中采用的分合流阀不但结构复杂,工作不可靠,而只适用于定量泵的分合流控制,其不可避免地存在溢流损失,系统过热等缺点,并不适用于负载敏感式液压系统的分合流控制。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分合流阀组,以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合流阀组,该分合流阀组不但能够应用于液压系统中进行分合流控制,而且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可靠。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合流阀组,该分合流阀组不但具有上述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而且能够有效地应用负载敏感式液压系统中实现分合流控制。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能够通过相对简单的液压结构有效地实现分合流控制。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载敏感式液压系统,该负载敏感式液压系统能够不但能够实现分合流控制,而且能够相对有效地实现负载反馈调节功倉泛。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能够通过相对简单的液压结构有效地实现可靠的分合流控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合流阀组,其中,包括第一和第二二通插装阀,该第一和第二二通插装阀各自的第一油口相互连通,且各自的液控口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内部液控油路连接于换向阀,该换向阀连接于内部液控进油油路的一端和内部液控回油油路的一端,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且所述第二二通插装阀的第二油口连接有合流供油油路;所述换向阀能够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内部液控油路与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连通且所述第二内部液控油路与所述内部液控回油油路连通,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内部液控油路与所述内部液控回油油路连通且所述第二内部液控油路与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一二通插装阀的液控口为与该第一二通插装阀的复位弹簧腔连通的液控口 ;所述第二二通插装阀的液控口为与该第二二通插装阀的复位弹簧腔连通的液控□。优选地,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的正向端口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作为分流控制的一种隔离优选结构形式,所述合流供油油路上设置有隔离用单向阀,该隔离用单向阀的正向端口与所述第二二通插装阀的第二油口连通。作为分流控制的另一种隔离优选结构形式,所述分合流阀组还包括辅助液控进油油路,该辅助液控进油油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合流供油油路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辅助液控进油油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的正向端口与所述合流供油油路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内部液控油路上分别设置有阻尼阀。优选地,所述分合流阀组还包括梭阀,该梭阀的第一输入油口与反馈油路控制阀的第一连接油口连通,该反馈油路控制阀至少还包括第二连接油口,所述反馈油路控制阀能够控制为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油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连接油口连通或截止。优选地,所述反馈油路控制阀还包括第三连接油口,该第三连接油口与所述内部液控回油油路连通,所述反馈油路控制阀能够控制为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油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连接油口或所述第三连接油口连通,从而使得所述梭阀的第一输入油口选择地与所述第二连接油口连通或者与所述内部液控回油油路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液压泵、至少一个第二液压泵、第一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和第二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其中,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上述不具有负载反馈功能的分合流阀组,各个所述第一液压泵的泵送油口能够经由第一泵油油路向所述分合流阀组的所述第一油口泵送液压油,所述第一二通插装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一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的进油口之间连接有分流供油油路,所述第二二通插装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二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的进油口之间连接有合流供油油路,且各个所述第二液压泵的泵送油口经由第二泵油油路连接于所述合流供油油路,以能够向所述第二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的进油口泵送液压油。作为另一种液压系统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负载敏感式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负载敏感式变量泵、至少一个第二负载敏感式变量泵、分别带有负载反馈口的第一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和第二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其中,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根据上述带有负载反馈功能的分合流阀组,各个所述第一负载敏感式变量泵的泵送油口能够经由第一泵油油路向所述分合流阀组的所述第一油口泵送液压油,所述第一二通插装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一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的进油口之间连接有分流供油油路,所述第二二通插装阀的第二油口所连接的所述合流供油油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的进油口,且各个所述第二负载敏感式变量泵的泵送油口经由第二泵油油路连接于所述合流供油油路,以能够向所述第二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的进油口泵送液压油;所述梭阀的第二输入油口与所述第一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的负载反馈口之间连接有第一负载反馈输入油路,该梭阀的输出油口经由第一负载反馈输出油路连接于各个所述第一负载敏感式变量泵的负载反馈液控口 ;以及所述反馈油路控制阀的第二连接油口与所述第二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的负载反馈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负载反馈输入油路,该第二负载反馈输入油路上连接有第二负载反馈输出油路,该第二负载反馈输出油路连接到各个所述第二负载敏感式变量泵的负载反馈液控口上。典型地,所述第一负载反馈输出油路上还连接有第一负载反馈溢流油路,该第二负载反馈溢流油路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二负载反馈输出油路上还连接有第二负载反馈溢流油路,该第二负载反馈溢流油路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典型地,所述第一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和第二液压工作回路控制阀分别为集成有比例换向阀或比例多路换向阀的控制阀组。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中,该工程机械包括根据上述任一液压系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分合流阀组能够利用液压泵泵出的液压油作为液控油,并通过换向阀的换向控制第一和第二二通插装阀的工作状态,从而能够根据需要控制不同液压泵供油的分流和合流控制,其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可靠,基本不存在溢流损失、系统过热等缺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合流阀组,其中,包括第一和第二二通插装阀(25,27),该第一和第二二通插装阀(25,27)各自的第一油口(7,9)相互连通,且各自的液控口(13,16)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内部液控油路(14,18)连接于换向阀(23),该换向阀(23)连接于内部液控进油油路(11)的一端和内部液控回油油路(12)的一端,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7,9)连通,且所述第二二通插装阀(27)的第二油口(10)连接有合流供油油路(30);所述换向阀(23)能够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内部液控油路(14)与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11)连通且所述第二内部液控油路(18)与所述内部液控回油油路(12)连通,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内部液控油路(14)与所述内部液控回油油路(12)连通且所述第二内部液控油路(18)与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1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分合流阀组,其中,包括第一和第二二通插装阀(25,27),该第一和第二二通插装阀 (25,27)各自的第一油口(7,9)相互连通,且各自的液控口( 13,16)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内部液控油路(14,18 )连接于换向阀(23 ),该换向阀(23 )连接于内部液控进油油路(11)的一端和内部液控回油油路(12)的一端,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7, 9)连通,且所述第二二通插装阀(27)的第二油口(10)连接有合流供油油路(30);所述换向阀(23)能够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内部液控油路(14)与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11)连通且所述第二内部液控油路(18)与所述内部液控回油油路(12)连通,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内部液控油路(14)与所述内部液控回油油路(12)连通且所述第二内部液控油路 (18 )与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流阀组,其中,所述第一二通插装阀(25)的液控口(13) 为与该第一二通插装阀(25)的复位弹簧腔(19)连通的液控口 ;所述第二二通插装阀(27) 的液控口(16)为与该第二二通插装阀(27)的复位弹簧腔(19)连通的液控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流阀组,其中,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11)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8),该第一单向阀(28)的正向端口(32)与所述第一油口(7,9)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流阀组,其中,所述合流供油油路(30)上设置有隔离用单向阀(34),该隔离用单向阀(34)的正向端口与所述第二二通插装阀(27)的第二油口 (10)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流阀组,其中,所述分合流阀组还包括辅助液控进油油路(31),该辅助液控进油油路(3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部液控进油油路(1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合流供油油路(30)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合流阀组,其中,所述辅助液控进油油路(31)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9),该第二单向阀(29)的正向端口(33)与所述合流供油油路(30)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流阀组,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内部液控油路(14,18)上分别设置有阻尼阀(15,17)。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合流阀组,其中,所述分合流阀组还包括梭阀(22),该梭阀(22)的第一输入油口(39)与反馈油路控制阀(21)的第一连接油口(43)连通,该反馈油路控制阀(21)至少还包括第二连接油口(44),所述反馈油路控制阀(21)能够控制为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油口(43)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连接油口(44)连通或截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合流阀组,其中,所述反馈油路控制阀(21)还包括第三连接油口(45),该第三连接油口(45)与所述内部液控回油油路(12)连通,所述反馈油路控制阀(21)能够控制为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油口(43)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连接油口(44)或所述第三连接油口(45)连通,从而使得所述梭阀(22)的第一输入油口(39)选择地与所述第二连接油口(44)连通或者与所述内部液控回油油路(12)连通。10.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液压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琴胡廷江李英智刘建华郭纪梅许俭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