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TO/RCO系统用阀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710834 阅读:5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RTO/RCO系统用阀,包括阀体、转阀结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阀体内部为腔室结构,所述腔室结构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在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在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二分隔板,所述转阀结构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外部,并与所述转阀结构相连接。所述RTO/RCO系统用阀采用转阀结构,没有阀杆的行程要求,只需阀转轴带动阀芯转动即可实现此阀的开关动作,此种设计阀芯运动阻力小,切换快速灵活,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位置和方式更加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RTO/RCO系统用阀
技术介绍
RTO/RCO是利用有机废气高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处理有机废气的一种废气处理设备,RTO/RCO由一个炉膛和两个或多个蓄热床组成,废气流向的切换是由对应两个蓄热床的两套立式提升阀完成的。图1中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提升阀,所述提升阀包括驱动机构1、塔状结构2、阀体3、阀座4、阀杆5和阀板6,所述塔状结构2的一端与所述阀体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塔状结构2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1连接在一起,所述阀体3为腔室结构,分为第一腔室31、第二腔室32和第三腔室33,所述阀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口34、第二气口35和第三气口36,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31、第二腔室32、第三腔室33连通;所述阀座4包括第一阀座41和第二阀座42,两者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31和第二腔室32之间的分隔板37以及第一腔室31与第三腔室33之间的分隔板38上;所述阀板6连接在所述阀杆5的一端,所述阀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1相连。具体应用时,所述提升阀竖向布置在炉体侧面,所述第一气口34、第二气口35、第三气口36分别连接第一蓄热床、第二蓄热床、气源/出气口,通过所述驱动机构1推动所述阀杆5带动所述阀板6交替压合在所述第一阀座41和第二阀座42上,从而控制有机废气交替流入/流出第一蓄热床和第二蓄热床,从而完成所述第一蓄热床和第二蓄热床的周期性吸热/放热过程。上述提升阀为滑阀结构,其阀芯在设计上采用上下运动方式,阻力大,行程长,且占地面积大,对安装方式和位置有较严格的要求,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TO/RCO系统用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的RTO/RCO系统用阀,包括阀体、转阀结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阀体内部为腔室结构,所述腔室结构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在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在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二分隔板,所述转阀结构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外部,并与所述转阀结构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转阀结构为球阀结构或者蝶阀结构。优选地,所述转阀包括阀座、阀芯和阀转轴,两个转阀的阀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上,所述阀座与所述阀芯的接触面为圆环形或者球形,所述阀芯为圆盘形或者球形,所述阀芯的外表面与所述阀座的内表面之间相互配合,实现无间隙密封。优选地,所述阀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阀座与所述阀芯相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优选地,在所述阀芯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为,在阀芯处于打开状态时,与阀座内流过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本技术提供的RTO/RCO系统用阀,采用转阀结构,没有阀杆的行程要求,只需阀转轴带动阀芯转动即可实现此阀的开关动作,此种设计阀芯运动阻力小,切换快速灵活,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位置和方式更加灵活,如根据需要布置在炉体的下面或者侧面等均可。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提升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RTO/RCO系统用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RTO/RCO系统用阀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RTO/RCO系统用阀的转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RTO/RCO系统用阀100包括阀体110、转阀120和驱动机构130。所述阀体110与图1中的现有结构相同,其内部为腔室结构,所述转阀120设置于所述阀体110的内部腔室中,所述驱动机构130设置于所述阀体110的外部,并与所述转阀120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阀120的阀芯的转动。与图1中结构大体相同,本申请中的阀体110包括第一腔室111、第二腔室112第三腔室113,所述第一腔室111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12和第三腔室113之间,在所述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设置有第一分隔板117,在所述第一腔室111和第三腔室113之间设置有第二分隔板118。所述阀体11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口114、第二气口115、第三气口116,三者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1、第二腔室112、第三腔室113,所述三个气口上均设置有法兰,可分别实现所述第一腔室111、第二腔室112、第三腔体113与外部通道的连接。如图2-4所示,所述转阀120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转阀1201和第二转阀1202,两个转阀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117和第二分隔板118上。所述转阀120为球阀结构或者蝶阀结构(图4中示出的为蝶阀结构)。所述转阀120包括阀座121、阀芯122和阀转轴123,所述阀座121与所述阀芯122的接触面优选为圆环形或者球形,所述阀芯122外形与所述阀座121的内环形状尺寸相配,所述阀芯122为圆盘形或者球形,所述阀芯的外表面与所述阀座的内表面之间相互配合,实现无间隙密封;所述阀转轴123的一端穿过所述阀座与所述阀芯122相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130相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所述阀转轴123能够带着所述阀芯122相对于所述阀座121转动,从而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转阀120。所述驱动机构130为电动马达等常见电驱动机构。如图4所示,在所述阀芯122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导流槽1221,所述导流槽1221在阀芯12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导流槽1221的延伸方向与阀座121内流过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这样,可减少阀芯122对流过的流体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紊流的发生。具体应用时,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气口114、第二气口115和第三气口116分别与气源、第一蓄热床和第二蓄热床(图中未示出)连接在一起,实现连通,当所述第一转阀1201在所述驱动机构1301的驱动下打开、所述第二转阀1202在所述驱动机构1302的驱动下关闭时,所述气源的废气进入并通过所述第一腔室111进入所述第二腔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RTO/RCO系统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转阀结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阀体内部为腔室结构,所述腔室结构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在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在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二分隔板,所述转阀结构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外部,并与所述转阀结构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TO/RCO系统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转阀结构和
驱动机构;所述阀体内部为腔室结构,所述腔室结构包括第一腔室、第
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
在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在所述第一腔室与
第三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二分隔板,所述转阀结构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
在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外
部,并与所述转阀结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RCO系统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
转阀结构为球阀结构或者蝶阀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RCO系统用阀,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