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用电磁阀,包括阀座及与阀座密封连接的阀座封盖,阀座设有冲排水进口、浓水排口及冲洗回流水口,阀座内设有接通冲排水进口的进水腔及接通冲洗回流水口的冲洗回流流道,阀座与阀座封盖构成有接通浓水排口的浓水出水腔。冲洗回流流道和浓水出水腔均与进水腔接通,进水腔和冲洗回流流道接通的水路上设有控制进水腔与冲洗回流流道之间水路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封水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多用电磁阀构成的纯水机系统,采用上述结构的多用电磁阀应用在纯水机系统上时,在对反渗透滤组进行冲洗时能对冲洗水进行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水设备及其构成的水处理系统,具体是多用电磁阀及其构成的纯水机系统。
技术介绍
纯水机系统在制水过程中浓水从反渗透滤组的浓水出口排出,因浓水中常常附带一些杂质,部分杂质会停留在反渗透滤组内,在纯水机系统反复的制水过程中,停留在反渗透滤组中的杂质会越来越多,这就会影响到纯水机系统制出的净水质量。为了保证纯水机系统制出的水的水质纯净,人们常常对家用纯水系统的反渗透滤组进行冲洗,进而避免杂质在反渗透滤组中沉积。现有纯水机系统在对反渗透滤组进行冲洗时,冲洗水直接排放掉,这就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应用在纯水机系统上时,在对纯水机系统的反渗透滤组进行冲洗时能将冲洗水直接回流到纯水机系统制水管路中,进而将冲洗水反复利用且可将冲洗水用于制水水路进行控制的多用电磁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多用电磁阀构成的纯水机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多用电磁阀,包括阀座及与阀座密封连接的阀座封盖,阀座设有冲排水进口、浓水排口及冲洗回流水口,阀座内设有接通冲排水进口的进水腔及接通冲洗回流水口的冲洗回流流道,阀座与阀座封盖构成有接通浓水排口的浓水出水腔,所述冲洗回流流道和浓水出水腔均与进水腔接通,进水腔和冲洗回流流道接通的水路上设有控制进水腔与冲洗回流流道之间水路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封水组件。所述阀座构成有接通进水腔和浓水出水腔的泄压封水口二,所述浓水出水腔内设有泄压弹簧二和泄压封座二,泄压封座二封闭泄压封水口二,泄压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作用于阀座封盖内顶部和泄压封座二,泄压弹簧二和泄压封座二构成控制进水腔与浓水出水腔之间水路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泄压组件二 ;所述阀座连接有阻流杆,阀座与阻流杆之间构成有接通进水腔与浓水出水腔的阻流流道。现有一些阀体也通过设置阻流流道来进行憋压,但为了避免阀体内组件损坏,其阻流流道一般设置较大,因此需要与该阀体连接的水路提供足够大的压力。本专利技术在设置时,阻流流道可设置到足够的小,泄压组件二辅助阻流流道对进水腔内的憋压效果进行控制,泄压组件二对进水腔内水压进行泄压的水压值可通过调节泄压弹簧二来进行调控,因泄压组件具有对进水腔内水压进行泄压的功能,多用电磁阀内组件及其前置相关组件不会因所在流域内水压过大而损坏。所述阀座连接有泄压封水板,泄压封水板构成有接通冲洗回流流道与浓水出水腔的泄压封水口一,所述浓水出水腔内设置有泄压封座一和泄压弹簧一,泄压封座一封闭泄压封水口一,泄压弹簧一两端分别作用于阀座封盖内顶部和泄压封座一,泄压封座一和泄压弹簧一构成控制冲洗回流水口和浓水出水腔之间水路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泄压组件一。所述阀座在进水腔接通冲洗回流流道的水路上构成有冲洗单向口,阀座连接有控制水流从冲洗单向口至冲洗回流流道单向流通的冲洗单向阀。上述多用电磁阀构成的纯水机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原水管、一级滤组、二级滤组、三级滤组、增压断水泵、反渗透滤组、单向阀、后置碳滤组及净水龙头,所述单向阀与后置碳滤组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储水桶和高压开关,所述储水桶内设有净水腔,单向阀与后置碳滤组之间的管路与储水桶的净水腔接通,所述反渗透滤组设有净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净水出口与单向阀连接;所述纯水机系统还包括多用电磁阀,所述多用电磁阀的冲排水进口与反渗透滤组的浓水出口连接,冲洗回流水口与增压断水泵的泵断水组件前水路接通。 多用电磁阀构成的纯水机系统制水时,多用电磁阀关闭,浓水通过反渗透滤组的浓水出口进入多用电磁阀的进水腔内,封水组件阻断进水腔与冲洗回流流道之间的水路,浓水通过阻流流道进入浓水出水腔内,再经过浓水排口排出;若进入进水腔内的浓水过多,此时进水腔内水压克服泄压弹簧二的作用力,泄压封头座二不再密封泄压封水口二,进水腔内浓水从泄压封水口二进入浓水出水腔内,进而通过浓水排口排出。在对纯水机系统的反渗透滤组进行冲洗时,多用电磁阀开启,进水腔与冲洗回流流道之间的水路接通,进入进水腔的冲洗水通过冲洗单向阀进入冲洗回流流道内,再通过冲洗回流水口进入纯水机系统的增压断水泵的泵断水组件前水路上。纯水机系统在制水过程和纯水机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时,若增压断水泵泵前水路水压过高,部分原水经过冲洗回流水口进入冲洗回流流道内,冲洗回流流道内水压增加,冲洗回流流道内水压克服浓水出水腔内泄压弹簧一对泄压封头座一的作用力,冲洗回流流道与浓水出水腔接通,此时原水经过浓水排口排出,进而可对制水水路上的相关组件进行承压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多用电磁阀的阀座设有冲排水进口、浓水排口及冲洗回流水口,阀座内设有接通冲排水进口的进水腔及接通冲洗回流水口的冲洗回流流道,阀座与阀座封盖构成有接通浓水排口的浓水出水腔,本专利技术的多用电磁阀应用于纯水机系统时,冲排水进口与反渗透滤组的浓水出口连接,冲洗回流水口与增压断水泵的泵断水组件前水路接通,在对反渗透滤组进行冲洗时,可通过开启多用电磁阀,使冲洗水经过冲洗回流水口排入增压断水泵的泵断水组件前的制水水路上,进而可对冲洗水进行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本专利技术中冲洗水可循环利用,进而在对反渗透滤组进行冲洗时可延长冲洗时间,进而保证冲洗质量。(2)本专利技术阀座构成有接通进水腔和浓水出水腔的泄压封水口二,泄压弹簧二和泄压封座二构成控制泄压封水口二是否接通进水腔与浓水出水腔的泄压组件二,阀座连接有阻流杆,阀座与阻流杆之间构成有接通进水腔与浓水出水腔的阻流流道,本专利技术在现有一些阀体仅设置阻流流道对其内水压进行憋压的基础上增加泄压组件二,泄压组件二辅助阻流流道对浓水进行泄流,本专利技术的阻流流道可设置到足够的小,进而可提高憋压效果,本专利技术在泄压组件二的作用下能避免进水腔内水压过大而导致多用电磁阀内组件及其前置相关组件受损。(3)本专利技术泄压封座一和泄压弹簧一构成控制冲洗回流水口和浓水出水腔之间水路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泄压组件一,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泄压组件一对增压断水泵的泵前水路进行泄压,进而避免纯水机系统因水压过高而损坏。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多用电磁阀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纯水机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01—原水管,102—储水桶,103—一级滤组,104—二级滤组,105—三级滤组,106—增压断水泵,107—浓水排管,108—冲洗回流水口,109—多用电磁阀,110一反渗透滤组,111一单向阀,112一闻压开关,113一后置碳滤组,114一净水龙头,201—冲排水进口,202—进水腔,203—封水组件,204—电控组件,205—阀座,206—浓水流道,207—浓水排口,208—阻流流道,209—阻流杆,210—冲洗单向阀,211—冲洗回流流道,212—泄压封水板,213—泄压封水口一,214—泄压封座一,215—泄压弹簧一,216—密封圈,217—阀座封盖,218—泄压弹簧二,219—泄压封座二,220—泄压封 水口二,221—冲洗单向口,222—封水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I : 如图I所示,多用电磁阀,包括阀座205及与阀座205密封连接的阀座封盖217,阀座205设有冲排水进口 201、浓水排口 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用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205)及与阀座(205)密封连接的阀座封盖(217),阀座(205)设有冲排水进口(201)、浓水排口(207)及冲洗回流水口( 108),阀座(205)内设有接通冲排水进口(201)的进水腔(202)及接通冲洗回流水口(108)的冲洗回流流道(211 ),阀座(205)与阀座封盖(217)构成有接通浓水排口(207)的浓水出水腔,所述冲洗回流流道(211)和浓水出水腔均与进水腔(202)接通,进水腔(202)和冲洗回流流道(211)接通的水路上设有控制进水腔(202)与冲洗回流流道(211)之间水路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封水组件(20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用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05)构成有接通进水腔(202 )和浓水出水腔的泄压封水口二( 220 ),所述浓水出水腔内设有泄压弹簧二( 218 )和泄压封座二(219),泄压封座二( 219 )封闭泄压封水口二( 220 ),泄压弹簧二( 218 )的两端分别作用于阀座封盖(217)内顶部和泄压封座二(219),泄压弹簧二(218)和泄压封座二(219)构成控制进水腔(202)与浓水出水腔之间水路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泄压组件二 ;所述阀座(205 )连接有阻流杆(209 ),阀座(205 )与阻流杆(209 )之间构成有接通进水腔(202 )与浓水出水腔的阻流流道(208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用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05)连接有泄压封水板(212 ),泄压封水板(212)构成有接通冲洗回流流道(211)与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昌,
申请(专利权)人:吴瑞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