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负载敏感多路阀及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8064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负载敏感多路阀及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阀芯、阀体结构复杂导致加工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该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包括换向阀、单向阀及压力补偿阀,换向阀处于工作状态时,驱动液压油出口与换向阀进油口之间的油路通过换向阀的换向阀芯上的节流槽与换向阀的换向阀体之间形成的液压油通道与Ls反馈油口相连;压力补偿阀的出油口与换向阀进油口相连;单向阀的进油口与压力补偿阀的弹簧腔上的通油口并联后与Ls反馈油口相连。该负载敏感多路阀包括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简化换向阀阀体与阀芯的结构,降低其制造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设置该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的负载敏感多路阀以及设置该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负载敏感多路阀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核心元件,位于泵和执行元件之间,用于控制液压油流量大小和流向,从而集中控制工程机械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常用液压先导控制或电液比例控制主阀芯使各执行机构能够同时自由动作,避免压力扰动。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存在以下特点:1、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阀中,压力补偿阀结构起均衡负荷作用,在换向联工作时,A、B口的压力是通过阀芯与阀体的不同配合,将负载工作压力引出,并反馈到系统中,从而补偿负载低的换向联的压力,使主阀芯进出口的压差保持恒定,从而使负载流量只与主阀芯节流槽开口有关。2、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阀最高Ls压力信号的选择采用梭阀来实现,采用梭阀选择Ls信号最高压力,使负载敏感多路阀油道非常复杂,且不易于做成整体式负载敏感多路阀。3、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在换向过程中Ls压力波动较大,且容易产生冲击。4、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阀中,换向联的先导控制口安装在阀体两侧,管路安装及其维护不方便。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阀中,压力补偿阀结构虽然能够均衡负载,但是其各联负载反馈压力是通过阀芯、阀体不同的配合位置反馈到压力补偿阀一端,使阀芯、阀体结构复杂,增加了其加工难度。2、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阀的负载反馈控制油路没有安装滤网结构,因工程机械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主油路中的液压油会受污染,容易堵塞负载敏感多路阀负载反馈控制油路中的阻尼孔。3、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阀的Ls油路通常与负载敏感泵的控制口相连,则系统在工作时,Ls油路形成一个闭死的容腔,形成困油现象,导致Ls油路压力升高形成系统压力冲击。4、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阀杆弹簧座没有加工通油槽,换向联主阀芯开始换向时的先导压力作用面积小,换向响应延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设置该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的负载敏感多路阀以及设置该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阀芯、阀体结构复杂,导致加工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包括换向阀、单向阀以及压力补偿阀,其中:所述换向阀上设置有驱动液压油出口、换向阀进油口以及Ls反馈油口;所述换向阀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相连,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之间的油路通过所述换向阀的换向阀芯上的节流槽与所述换向阀的换向阀体之间形成的液压油通道与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所述压力补偿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相连;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压力补偿阀的弹簧腔上的通油口并
联后与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力补偿阀的弹簧腔上的通油口通过阻尼与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两者之间的油路与所述Ls反馈油口以及所述压力补偿阀的弹簧腔上的通油口之间的液压油通道上设置有滤网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力补偿阀包括补偿阀阀体以及补偿阀阀芯,所述补偿阀阀体与所述换向阀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补偿阀阀芯上设置有端面封油结构,由所述压力补偿阀的进油口进入的液压油能驱动所述补偿阀阀芯的端面封油结构移动至使从所述压力补偿阀的进油口至所述压力补偿阀的出油口的液压油通道导通的位置;由所述压力补偿阀的出油口进入的液压油能驱动所述补偿阀阀芯的端面封油结构移动至使从所述压力补偿阀的出油口至所述压力补偿阀的进油口的液压油通道截止的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换向阀上设置有换向阀回油口、第一通油口以及第二通油口,所述换向阀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换向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通油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以及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所述第二通油口与所述换向阀回油口相连,所述第一通油口形成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所述换向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通油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以及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所述第一通油口与所述换向阀回油口相连,所述第二通油口形成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所述换向阀处于回油状态时,所述第一通油口、所述第二通油口以及所述Ls反馈油口三者均与所述换向阀回油口相连,所述第一通油口与所述第二通油口两者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之间的油路截止。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
换向阀包括先导结构,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所述换向阀进油口、所述Ls反馈油口以及所述换向阀回油口均设置在所述换向阀的换向阀体上;其中:所述先导结构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或所述第二端盖上的先导油口,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换向阀体之间形成第一先导油腔室,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换向阀体之间形成第二先导油腔室,所述先导油口包括第一先导油口以及第二先导油口,由所述第一先导油口进入所述第一先导油腔室的液压油或由所述第二先导油口与所述换向阀体上的先导油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先导油腔室的液压油能驱动所述换向阀芯在所述换向阀体内移动至左位、中位以及右位,所述换向阀芯移动至左位或右位时所述换向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换向阀芯移动至中位时所述换向阀处于回油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先导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先导油腔室内的弹簧以及内弹簧座,所述弹簧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内弹簧座背离所述换向阀体的部分相抵接且所述弹簧的弹力驱动所述内弹簧座与所述换向阀芯的端部相抵接,所述内弹簧座接近所述换向阀芯端部边棱处的位置设置有弹簧座通油槽。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换向阀芯上设置有主阀芯通油槽,所述换向阀芯移动至中位时所述主阀芯通油槽与所述换向阀体之间形成允许所述第一先导油腔室或所述第二先导油腔室内的液压油中的气体通过且与所述换向阀回油口连通的空气排除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端盖或所述第二端盖上可拆卸连接有行程调节部件,所述行程调节部件能沿所述换向阀芯的移动方向锁定在所述第一端盖或所述第二端盖的不同位置处,所述换向阀芯移动至左位或右位时与所述行程调节部件相抵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
换向阀芯的周向外壁设置有至少两个台阶,所述节流槽设置在所述台阶的边棱处,所述换向阀体上设置有贯通所述换向阀体的液压油通孔,所述节流槽与所述换向阀体之间形成的液压油通道与所述换向阀体的液压油通孔相连且共同形成的液压油通路,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之间的油路通过该液压油通路与Ls反馈油口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节流槽设置在所述换向阀芯的周向外壁,所述换向阀芯移动至中位时所述Ls反馈油口与所述换向阀回油口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9/201510023400.html" title="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负载敏感多路阀及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负载敏感多路阀及工程机械液压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阀、单向阀(1)以及压力补偿阀(3),其中:所述换向阀上设置有驱动液压油出口、换向阀进油口以及Ls反馈油口;所述换向阀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相连,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之间的油路通过所述换向阀的换向阀芯(5)上的节流槽与所述换向阀的换向阀体(11)之间形成的液压油通道与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所述压力补偿阀(3)的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相连;所述单向阀(1)的进油口与所述压力补偿阀(3)的弹簧腔上的通油口并联后与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阀、单向阀(1)以及压力补偿阀(3),其中:所述换向阀上设置有驱动液压油出口、换向阀进油口以及Ls反馈油口;所述换向阀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相连,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之间的油路通过所述换向阀的换向阀芯(5)上的节流槽与所述换向阀的换向阀体(11)之间形成的液压油通道与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所述压力补偿阀(3)的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相连;所述单向阀(1)的进油口与所述压力补偿阀(3)的弹簧腔上的通油口并联后与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补偿阀(3)的弹簧腔上的通油口通过阻尼(2)与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两者之间的油路与所述Ls反馈油口以及所述压力补偿阀(3)的弹簧腔上的通油口之间的液压油通道上设置有滤网结构(27、2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补偿阀(3)包括补偿阀阀体以及补偿阀阀芯(13),所述补偿阀阀体与所述换向阀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补偿阀阀芯(13)上设置有端面封油结构(131),由所述压力补偿阀(3)的进油口进入的液压油能驱动所述补偿阀阀芯(13)的端面封油结构(131)移动至使从所述压力补偿阀(3)的进油口至所述压力补偿阀(3)的出油口的液压油通道导通的位置;由所述压力补偿阀(3)的出油口进入的液压油能驱动所述补偿阀阀芯(13)的端面封油结构(131)移动至使从所述压力补偿阀(3)
\t的出油口至所述压力补偿阀(3)的进油口的液压油通道截止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上设置有换向阀回油口、第一通油口以及第二通油口,所述换向阀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换向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通油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以及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所述第二通油口与所述换向阀回油口相连,所述第一通油口形成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所述换向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通油口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以及所述Ls反馈油口相连,所述第一通油口与所述换向阀回油口相连,所述第二通油口形成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所述换向阀处于回油状态时,所述第一通油口、所述第二通油口以及所述Ls反馈油口三者均与所述换向阀回油口相连,所述第一通油口与所述第二通油口两者与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之间的油路截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换向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包括先导结构,所述驱动液压油出口、所述换向阀进油口、所述Ls反馈油口以及所述换向阀回油口均设置在所述换向阀的换向阀体(11)上;其中:所述先导结构包括第一端盖(19)、第二端盖(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19)或所述第二端盖(32)上的先导油口,所述第一端盖(19)与所述换向阀体(11)之间形成第一先导油腔室,所述第二端盖(32)与所述换向阀体(11)之间形成第二先导油腔室,所述先导油口包括第一先导油口(20)以及第二先导油口(37),由所述第一先导油口(20)进入所述第一先导油腔室的液压油或由所述第二先导油口(37)与所述换向阀体(11)上的先导油通道(114)进入所述第二先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军清刘莹莹翟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