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1505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多路换向阀,具体指一种油路为辅助联与转斗联及动臂联为并联形式,转斗联与动臂联为串并联形式,且为整体式结构的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阀体上端设置有进油口,阀体下端侧面设置有出油口;阀体内设置有辅助联、转斗联和动臂联;辅助联、转斗联和动臂联分别设置有辅助阀杆、转斗阀杆、动臂阀杆;阀体的上设置有单向阀一、单向阀二、油口A、油口a、油口B和油口b以及单向阀三、单向阀四、油口D、油口d,单向阀三和单向阀四通过桥路二相连通,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通过桥路一相连通,桥路一与进油口连通;油口A和油口a连接有辅助油缸;油口B和油口b连接有转斗油缸;油口D和油口d连接有动臂油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
,涉及到一种多路阀,具体指一种多路换向阀
技术介绍
轮式装载机(英文名称:WheelLoad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港口、码头、煤炭、矿山、水利、国防等工程和城市建设等场所的铲土运输机械。它对于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工程建设速度,提高工程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对松散物料进行铲装及短距离运输作业。它是工程机械中发展最快、产销量及市场需求最大的机种之一。我们平时看到最多的是轮式装载机,与它相对的是履带式的装载机。与履带式的相比它具有机动性能好,不破坏路面,操作方便等优点。所以轮式装载机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上有配套于大中型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但是市场上的多路换向阀无法实现辅助油缸与动臂、转斗油缸的联合动作,而且大多的多路换向阀采用是整体式结构,油路形式为串并联结构,只能实现单一油缸斗动作,无法实现多油缸联合动作,且转斗小腔单独增设补油单向阀,增加了该处单向阀外漏及内漏大的故障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路为辅助联与转斗联及动臂联为并联形式,转斗联与动臂联为串并联形式,且为整体式结构的多路换向阀。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端设置有进油口,阀体下端设置有出油口;所述阀体内自阀体上端向下端依次设置有辅助联、转斗联和动臂联;所述辅助联、转斗联和动臂联分别设置有辅助阀杆、转斗阀杆、动臂阀杆;所述阀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单向阀一、单向阀二、油口A、油口a、油口B和油口b,所述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通过桥路一相连通,所述桥路一与进油口连通;所述油口A和油口a连接辅助油缸;所述油口B和油口b连接转斗油缸;所述阀体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单向阀三、单向阀四、油口D、油口d,所述单向阀三和单向阀四通过桥路二相连通,所述油口D和油口d连接动臂油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的上端设置有主溢流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的上端侧面设置有测压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油口B和出油口相连通的二次溢流阀一以及分别与油口b和出油口相连通的二次溢流阀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次溢流阀一和二次溢流阀二分别位于阀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且二次溢流阀一和二次溢流阀二位于同一直线,且这二次溢流阀一、二自带补油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阀杆、转斗阀杆、动臂阀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在阀体上的后端盖,另一端设有固定在阀体上的前端盖,所述前端盖上设置有防尘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口设置于阀体上端的上端面上,所述出油口设置于下端的侧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的下端的底面上设有工艺孔,便于对阀体内部油道进行喷砂处理,所述工艺孔上设置有密封螺堵。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多路换向器采用的是整体式结构,结构更加紧凑、重量轻、压力损失小,故障维修点少等优点,大批量生产时,综合成本更低,通过桥路一和桥路二的设置可以实现辅助联与转斗联及动臂联的并联,转斗联与动臂联的串并联形式,实现多油缸联合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4是图1中A-A的结构剖视图;图5是图1中B-B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图2中C-C的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图中标号含义:1-阀体;2-测压口;3-进油口;4-出油口;51-辅助油缸;52-辅助阀杆;61-转斗油缸;62-转斗阀杆;71-动臂油缸;72-动臂阀杆;8-单向阀一;9-单向阀二;10-单向阀三;11-单向阀四;12-油口A;13-油口a;14-油口B;15-油口b;16-油口D;17-油口d;18-桥路一;19-桥路二;20-主溢流阀;21-二次溢流阀一;22-二次溢流阀二;23-后端盖;24-前端盖;25-防尘罩;26-定位套;27-定位座;28-钢球;29-凹槽;30-压紧弹簧;31-工艺孔;32-密封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端设置有进油口3,阀体1下端侧面设置有出油口4,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设置于阀体1上端的上端面上,所述出油口4设置于下端的侧面上;所述阀体1内自阀体1上端向下端依次设置有辅助联、转斗联和动臂联;所述辅助联、转斗联和动臂联内分别设置有辅助阀杆52、转斗阀杆62、动臂阀杆72;所述阀体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单向阀一8、单向阀二9、油口A12、油口a13、油口B14和油口b15,所述单向阀一8和单向阀二9通过桥路一18相连通,所述桥路一18与进油口3连通;所述油口A12和油口a13连接有辅助油缸51;所述油口B14和油口b15连接有转斗油缸61;所述阀体1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单向阀三10、单向阀四11、油口D16、油口d17,所述单向阀三10和单向阀四11通过桥路二19相连通,所述油口D16和油口d17连接有辅助油缸5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1的上端设置有主溢流阀20,当辅助联、转斗联和动臂联进行运动的时候,可以进行过载保护,使系统压力不再增加,提高安全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1的上端侧面设置有测压口2,便于测试系统压力,排查故障点,平时不用时用螺堵堵住。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分别与油口B14和出油口4相连通的二次溢流阀一21以及分别与油口b15和出油口4相连通的二次溢流阀二22,通过设置二次溢流阀一21和二次溢流阀二22在转斗运动过程中,实现对应油路的安全保护和补油功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次溢流阀一21和二次溢流阀二22分别位于阀体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且二次溢流阀一21和二次溢流阀二22位于同一直线,这样能更好地利用阀体1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且重量轻。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阀杆52、转斗阀杆62、动臂阀杆7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在阀体1上的后端盖23,另一端设有固定在阀体1上的前端盖24,所述前端盖24上设置有防尘罩25,这样起到防尘的效果;同时本实施例中辅助阀杆52的一端和动臂阀杆72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定位套26,定位套26上套设有所述后端盖23,辅助阀杆52和动臂阀杆72采用钢球28定位式,转斗阀杆62采用弹簧自动复位式;所述定位套26设置有定位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端设置有进油口(3),阀体(1)下端设置有出油口(4);所述阀体(1)内自阀体(1)上端向下端依次设置有辅助联、转斗联和动臂联;所述辅助联、转斗联和动臂联分别设置有辅助阀杆(52)、转斗阀杆(62)、动臂阀杆(72);所述阀体(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单向阀一(8)、单向阀二(9)、油口A(12)、油口a(13)、油口B(14)和油口b(15),所述单向阀一(8)和单向阀二(9)通过桥路一(18)相连通,所述桥路一(18)与进油口(3)连通;所述油口A(12)和油口a(13)连接有辅助油缸(51);所述油口B(14)和油口b(15)连接有转斗油缸(61);所述阀体(1)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单向阀三(10)、单向阀四(11)、油口D(16)、油口d(17),所述单向阀三(10)和单向阀四(11)通过桥路二(19)相连通,所述单向阀三(10)与所述动臂联连通,所述单向阀四(11)与所述辅助联连通,所述油口D(16)和油口d(17)连接有动臂油缸(7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端设
置有进油口(3),阀体(1)下端设置有出油口(4);所述阀体(1)内自阀
体(1)上端向下端依次设置有辅助联、转斗联和动臂联;所述辅助联、转斗联
和动臂联分别设置有辅助阀杆(52)、转斗阀杆(62)、动臂阀杆(72);所
述阀体(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单向阀一(8)、单向阀二(9)、油口A(12)、
油口a(13)、油口B(14)和油口b(15),所述单向阀一(8)和单向阀二(9)
通过桥路一(18)相连通,所述桥路一(18)与进油口(3)连通;所述油口A
(12)和油口a(13)连接有辅助油缸(51);所述油口B(14)和油口b(15)
连接有转斗油缸(61);所述阀体(1)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单向阀三(10)、
单向阀四(11)、油口D(16)、油口d(17),所述单向阀三(10)和单向阀
四(11)通过桥路二(19)相连通,所述单向阀三(10)与所述动臂联连通,
所述单向阀四(11)与所述辅助联连通,所述油口D(16)和油口d(17)连接
有动臂油缸(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换向阀,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挺王军陈善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宏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