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车载的折叠输油管路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8546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可折叠输油管路装置及车辆,包括:回转支撑装置,可安装于车辆上,用于实现水平方向回转;旋转底座组件,安装在回转支撑装置上表面,跟随回转支撑装置实现回转,对上部的输油装置起到底部支撑的作用;第一油缸组件,一端转动连接在旋转底座组件上,另一端可连接其他油缸组件,用于作为油液的输送通道;底座油缸,用于转动第一油缸组件的旋转角度;至少一个其他油缸组件,顺序连接在第一油缸组件的末端,用于作为油液的输送通道。输油装置的中间钢管,一方面作为油液的输送通道,另一方面直接作为整个输油管路装置的伸展臂,通过油缸摆动直接实现输油管的位置及角度的变化,油液可直接通过中间管路进行大范围工作半径、自动化运输。自动化运输。自动化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车载的折叠输油管路装置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输油管路
,具体涉及一种可车载的折叠输油管路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输油管路装置主要功能是连接油库与油罐车,完成油品的输送,是港口专业码头、油库广泛使用的专用设备。其主要结构主要由管路、旋转接头、支撑装置等组成,结构多采用折叠式管道的形式,保障管道内油品的输送顺畅。
[0003]目前港口码头采用的输油臂装置结构都比较大,在进行下一级油液入库及野外油库储存时,需要一种轻量化的车载可折叠输油管路装置,实现油液远距离自动化的输送。
[0004]专利CN201720549340.9提供的一种输油臂的新型底盘,主要应用于港口专业码头,不适合安装在车辆通用底盘上跟随车辆完成城市、野外等油库的输油工作。
[0005]专利CN112282369A,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臂架,混凝土泵车臂架外侧悬挂安装有管路装置,可实现油液输送,但臂架箱体的重量导致整个臂架装置重量太大,而且管路安装在箱体外侧,导致收缩后整体外形尺寸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轻量化的车载可折叠输油管路装置,输油装置的中间钢管,一方面作为油液的输送通道,另一方面直接作为整个输油管路装置的伸展臂,通过油缸摆动直接实现输油管的位置及角度的变化,油液可直接通过中间管路进行大范围工作半径、自动化运输。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车载折叠输油管路装置,包括:回转支撑装置,可安装于车辆上,用于实现水平方向回转;旋转底座组件,安装在回转支撑装置上表面,能够跟随回转支撑装置实现回转,对整个上部的输油装置起到底部支撑的作用;第一油缸组件,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底座组件上,另一端可连接其他油缸组件,用于作为油液的输送通道;底座油缸,用于转动第一油缸组件的旋转角度;至少一个其他油缸组件,顺序连接在第一油缸组件的末端,用于作为油液的输送通道。
[0008]进一步的, 所述其他油缸组件包括第二油缸组件、第三油缸组件和第四油管组件;所述第二油缸组件一端连接第一油缸组件,另一端连接第三油缸组件;所述第三油缸组件一端连接第二油缸组件,另一端连接第四油管组件;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油缸组件上的第一油缸、安装在所述第二油缸组
件的第二油缸、安装在第三油缸组件上的第三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用于驱动第二油缸组件旋转,所述第二油缸用于驱动第三油缸组件旋转,所述第三油缸用于驱动第四油管组件旋转;所述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和第三油缸相互配合以使输油管的位置及角度的变化。
[0009]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底座组件包括第一弯头、上压盖、承载弯头、轴套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耳板和底座下支撑板;承载弯头通过左右两侧轴套支撑在底座上,上压盖通过螺栓将左右两侧轴套卡紧,承载弯头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弯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旋转接头实现轴向旋转摆动,第一弯头通过螺栓与底座的旋转中心处连接,底座通过螺栓与回转支撑装置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管组件包括第一油管、连接耳板、第一框架压板、第一下框架、上下框架连接板、上框架和第二弯头;所述第一油管底部通过螺栓与承载弯头连接,第二弯头安装在第一油管顶部;上框架与第一下框架各通过第一框架压板卡在第一油管表面,上下框架通过第一框架压板上下连接成一体;两个连接耳板分别与上下框架通过螺栓连接。
[0011]所述上框架和第一下框架采用矩形钢管桁架结构,矩形钢管长度方向沿输油装置展开方向布置,提高中间输油圆管的抗弯性能,同时油缸的铰点也布置在框架上,减少了输油管路的受力。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油缸缸筒铰点安装在底座耳板A,底座油缸活塞杆铰点安装在第一下框架上的连接耳板,通过底座油缸活塞杆伸缩实现第一油管组件绕旋转接头的摆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管组件包括第一弯头组件、第二下框架、第二框架压板、第二油管和第二弯头组件;所述第二油管上设有第二油缸耳板;所述第二弯头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弯头油缸耳板;第一弯头组件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二弯头螺栓连接。第二油管底部与第一弯头组件连接,顶部与第二弯头组件连接。第二下框架通过第二框架压板卡紧在第三油管下半部分。
[0014]第一油缸缸筒铰点安装在上框架上的连接耳板,第一油缸活塞杆铰点安装在第二油缸耳板A,通过第一油缸活塞杆伸缩实现第二油管组件绕旋转接头的摆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油管组件包括第三弯头组件、第三油管和第三弯头;所述第三弯头组件上设有第三弯头油缸耳板;所述第三油管上设有第三油缸耳板;第三弯头组件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二弯头组件螺栓连接。第三油管底部与第三弯头组件连接,顶部与第三弯头连接。
[0016]第二油缸缸筒铰点安装在第二油管上的第二油缸耳板A,第二油缸活塞杆铰点安装在连杆组件上,此外连杆组件还与第二弯头油缸耳板A、第三弯头油缸耳板A连接。连杆组件用于第三油管组件与第二油管组件实现度夹角变化。第二油缸活塞杆伸缩用于实现第三油管组件的摆动。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油管组件包括第四弯头组件、第四油管;所述第四弯头组件上设有第四弯头油缸耳板;
第四弯头组件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三弯头连接,第四油管通过螺栓与第四弯头组件固定在最底部,实现油液输送。
[0018]第三油缸缸筒铰点安装在第三油缸耳板A,第三油缸活塞杆铰点安装在弯头油缸耳板A,第三油缸活塞杆伸缩用于实现第三油管组件的摆动。
[001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底盘以及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的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可车载折叠输油管路装置。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输油装置的中间钢管,一方面作为油液的输送通道,另一方面直接作为整个输油管路装置的伸展臂,通过油缸摆动直接实现输油管的位置及角度的变化,油液可直接通过中间管路进行大范围工作半径、自动化运输;该专利技术相对于混凝土泵车臂架节省了臂架箱体的重量,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2、输油装置的旋转底座组件采用两个轴套方式支撑,承载整个输油装置重量,减轻了底部旋转组件的弯头等件的受力;3、第一节输油管和第二节输油管下部,采用装配式框架对该两部分管路增加强度和刚度,同时油缸的铰点也布置在框架上,减少了输油管路的受力,该装配式框架采用矩形钢管桁架结构,矩形钢管长度方向沿输油装置展开方向布置,提高中间输油圆管的抗弯性能;4、输油装置的弯头部分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增加弯管的强度,直管部分可采用铝合金材质,减轻重量,弯头和直管部分采用法兰螺栓连接;5、油缸布置在相邻两节输油管路之间,减少了输油装置的横向宽度。
[0021]6、该输油装置可安装在车辆底盘上,收缩状态外形尺寸小,可满足车载运输功能;7、相对于其他类似行业的流体输送臂架装置,可大大减轻整个输送装置的重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专利CN201720549340.9的结构布置图;图2为专利CN11228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车载折叠输油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支撑装置,用于实现水平方向回转;旋转底座组件,安装在回转支撑装置上表面,能够跟随回转支撑装置实现回转,对上部的输油装置起到底部支撑的作用;第一油缸组件,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底座组件上,另一端可连接其他油缸组件,用于作为油液的输送通道;底座油缸,用于转动第一油缸组件的旋转角度;至少一个其他油缸组件,首尾顺序连接在第一油缸组件的末端,用于作为油液的输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车载折叠输油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油缸组件包括第二油缸组件、第三油缸组件和第四油管组件;所述第二油缸组件一端连接第一油缸组件,另一端连接第三油缸组件;所述第三油缸组件一端连接第二油缸组件,另一端连接第四油管组件;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油缸组件上的第一油缸、安装在所述第二油缸组件的第二油缸、安装在第三油缸组件上的第三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用于驱动第二油缸组件旋转,所述第二油缸用于驱动第三油缸组件旋转,所述第三油缸用于驱动第四油管组件旋转;所述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和第三油缸相互配合以使输油管的位置及角度的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车载折叠输油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组件包括第一弯头、上压盖、承载弯头、轴套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耳板和底座下支撑板;承载弯头通过左右两侧轴套支撑在底座上,上压盖通过螺栓将左右两侧轴套卡紧,承载弯头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弯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旋转接头实现轴向旋转摆动,第一弯头通过螺栓与底座的旋转中心处连接,底座通过螺栓与回转支撑装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车载折叠输油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管组件包括第一油管、连接耳板、第一框架压板、第一下框架、上下框架连接板、上框架和第二弯头;所述第一油管底部通过螺栓与承载弯头连接,第二弯头安装在第一油管顶部;上框架与第一下框架各通过第一框架压板卡在第一油管表面,上下框架通过第一框架压板上下连接成一体;两个连接耳板分别与上下框架通过螺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车载折叠输油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和第一下框架采用矩形钢管桁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保平解德杰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