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敏感电液比例多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1712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敏感电液比例多路阀,属于多路阀技术领域,由安全阀(1)、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第一液控换向主阀(4)和过载补油阀(14)组成的第一联以及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内部先导进油阀(8)、浮动控制电磁阀(10)、第二液控换向主阀(11)、浮动阀(12)和LS梭阀(13)组成的第二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同时接收控制器的单个或多个控制指令信号,对多路阀的输出油路进行分别控制,易实现远程控制和多执行机构复杂的复合动作,节约能源,减少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路阀,具体是一种负载敏感电液比例多路阀
技术介绍
多路换向阀是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换向滑阀为主体的组合阀。该产品可广泛用于各种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及矿山机械,如应用于装载机,控制它的动臂升降和铲斗翻转等动作。多路换向阀要控制的执行元件至少有两个,由于执行元件的负载大小不同,而油源是按这些负载功率的总和配置的,这样当只有一个执行元件动作或者执行元件速度较低时,多余油液只能高压卸荷,产生很大的功率损失,而且产生大量热量,对系统及元件的寿命极为不利。近年来,人们对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液压系统的节能环保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手动操作和液压先导操作的多路换向阀。这两种阀的特点是操纵力大、换向冲击大、控制性能差但结构简单、成本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要求的越来越高,手动阀和电磁换向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另外,当执行机构有精准的微动需求时,上述方案明显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载敏感电液比例多路阀,可以同时接收控制器的单个或多个控制指令信号,可使多路阀各回路以不同的负载工作,可实时调节功率,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载敏感电液比例多路阀,包括由安全阀、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第一液控换向主阀和过载补油阀组成的第一联以及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内部先导进油阀、浮动控制电磁阀、第二液控换向主阀、浮动阀和LS梭阀组成的第二联;安全阀的进油口、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进油口及内部先导进油阀进油口并联至P 口 ;浮动阀的小腔、第一液控换向阀,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回油口及过载补油阀的回油口并联至T 口 ;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与第一液控换向主阀串联,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设有反馈口,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的反馈油口和相串的第一液控换向主阀的压力反馈口及LS梭阀的一进油口并联;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的出油口连于第一液控换向阀的左先导口 ;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的出油口连于第一液控换向阀的右先导口 ;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的进油口并联于内部先导进油阀的出油口 ;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的出油口连于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左先导口 ;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的出油口连于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右先导口 ;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与第二液控换向主阀串联,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设有反馈口,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的反馈油口和相串的第二液控换向主阀的压力反馈口及LS梭阀的另一进油口并联;浮动控制电磁阀的回油口与Tl 口相通,进油口与浮动阀的大腔相通;浮动阀的大腔与第二液控换向阀的B2 口并联;LS梭阀回油口连于LS 口 ;过载补油阀的进油口分别第一与液控换向阀的Al、BI 口并联;第一液控换向阀、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工作油口 Al、B1、A2、B2分别连接对应工作装置的进回油管;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连接至控制器。安全阀、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第一液控换向阀、第二液控换向阀、内部先导进油阀、浮动控制电磁阀、浮动阀、LS梭阀和过载补油阀集成为一体。与现有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1、电液控制取代了手动操作和液压先导操作,避免了换向时对系统带来的大冲击,在控制精度上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便于实现远程遥控控制、多通道并行控制及整机状态检测;2、负载敏感功能使油源只输出工作机构所需的流量和压力,不产生多余的功率,实现功率实时调节,更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3、本多路阀将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与液控换向主阀集成一体,体积小、功率密度大,减化管路连接,有效减少液压系统的泄漏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液压原理图。图中1、安全阀,2、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3、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4、第一液控换向主阀,5、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7、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8、内部先导进油阀,9、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10、浮动控制电磁阀,11、第二液控换向阀,12、浮动阀,13、LS梭阀,14、过载补油阀。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负载敏感电液比例多路阀,包括由安全阀1、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第一液控换向主阀4和过载补油阀14组成的第一联以及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内部先导进油阀8、浮动控制电磁阀10、第二液控换向主阀11、浮动阀12和LS梭阀13组成的第二联;安全阀I的进油口、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进油口及内部先导进油阀8进油口并联至P 口 ;浮动阀12的小腔、第一液控换向阀4,第二液控换向阀11的回油口及过载补油阀14的回油口并联至T 口 ;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与第一液控换向主阀4串联,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设有反馈口,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的反馈油口和相串的第一液控换向主阀4的压力反馈口及LS梭阀13的一进油口并联;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的出油口连于第一液控换向阀4的左先导口 ;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的出油口连于第一液控换向阀4的右先导口 ;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的进油口并联于内部先导进油阀8的出油口 ;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的出油口连于第二液控换向阀11的左先导口 ;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的出油口连于第二液控换向阀11的右先导口 ;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与第二液控换向主阀11串联,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设有反馈口,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的反馈油口和相串的第二液控换向主阀11的压力反馈口及LS梭阀13的另一进油口并联;浮动控制电磁阀10的回油口与Tl 口相通,进油口与浮动阀12的大腔相通;浮动阀12的大腔与第二液控换向阀11的B2 口并联;LS梭阀13回油口连于LS 口 ;过载补油阀14的进油口分别与第一液控换向阀4的A1、B1 口并联;第一液控换向阀4、第二液控换向阀11的工作油口 Al、B1、A2、B2分别连接对应工作装置的进回油管;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连接至控制器,可接收控制器的信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安全阀1、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第一液控换向阀4、第二液控换向阀11、内部先导进油阀8、浮动控制电磁阀10、浮动阀12、LS梭阀13和过载补油阀14集成为一体,体积小,功率密度大,减化了管路连接,有效减少液压系统的泄漏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第一联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载敏感电液比例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安全阀(1)、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第一液控换向主阀(4)和过载补油阀(14)组成的第一联以及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内部先导进油阀(8)、浮动控制电磁阀(10)、第二液控换向主阀(11)、浮动阀(12)和LS梭阀(13)组成的第二联;安全阀(1)的进油口、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进油口及内部先导进油阀(8)进油口并联至P口;浮动阀(12)的小腔、第一液控换向阀(4),第二液控换向阀(11)的回油口及过载补油阀(14)的回油口并联至T口;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与第一液控换向主阀(4)串联,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设有反馈口,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的反馈油口和相串的第一液控换向主阀(4)的压力反馈口及LS梭阀(13)的一进油口并联;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的出油口连于第一液控换向阀(4)的左先导口;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的出油口连于第一液控换向阀(4)的右先导口;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的进油口并联于内部先导进油阀(8)的出油口;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的出油口连于第二液控换向阀(11)的左先导口;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的出油口连于第二液控换向阀(11)的右先导口;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与第二液控换向主阀(11)串联,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设有反馈口,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的反馈油口和相串的第二液控换向主阀(11)的压力反馈口及LS梭阀(13)的另一进油口并联;浮动控制电磁阀(10)的回油口与T1口相通,进油口与浮动阀(12)的大腔相通;浮动阀(12)的大腔与第二液控换向阀(11)的B2口并联;LS梭阀(13)回油口连于LS口;过载补油阀(14)的进油口分别与第一液控换向阀(4)的A1、B1口并联;第一液控换向阀(4)、第二液控换向阀(11)的工作油口A1、B1、A2、B2分别连接对应工作装置的进回油管;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连接至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敏感电液比例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安全阀(I)、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第一液控换向主阀(4)和过载补油阀(14)组成的第一联以及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内部先导进油阀(8)、浮动控制电磁阀(10)、第二液控换向主阀(11)、浮动阀(12)和LS梭阀(13)组成的第二联;安全阀(I)的进油口、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第二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7)进油口及内部先导进油阀(8)进油口并联至P 口 ;浮动阀(12)的小腔、第一液控换向阀(4),第二液控换向阀(11) 的回油口及过载补油阀(14)的回油口并联至T 口 ;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与第一液控换向主阀(4)串联,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设有反馈口,第一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3)的反馈油口和相串的第一液控换向主阀(4)的压力反馈口及LS梭阀(13)的一进油口并联;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的出油口连于第一液控换向阀(4)的左先导口 ;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的出油口连于第一液控换向阀(4)的右先导口 ;第一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2)、第二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5)、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第四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9)的进油口并联于内部先导进油阀(8)的出油口 ;第三先导电液比例减压阀(6)的出油口连于第二液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刚王钦刘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