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整体式手动多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529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整体式手动多路阀,具有阀体(1),阀体(1)上装配有转斗阀杆(2)和动臂阀杆(3)以及主安全阀(4),在阀体的侧面具有转斗进油单向阀(5)和动臂进油单向阀(6),其特征在于在阀体(1)的具有转斗进油单向阀(5)和动臂进油单向阀(6)的侧面上具有转斗下转补油阀(7)和动臂下降补油阀(8)。其优点是单向阀、补油阀设计在整体式阀体的同侧面,既利于加工工艺的调整,又降低了维修成本。补油阀结构形式简单,开启压力低,通流能力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整体式手动多路阀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中使用的手动换向阀,特别是适用于装载机 工作液压系统的一种新型整体式手动多路阀。
技术介绍
目前装载机上使用的液压换向阀常见的有分体式结构和整体式结构,但随着铸 造、加工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体式多路换向阀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装载机液压控制系 统当中。而在已公示的几种整体式多路阀中,有的多路阀只对转斗下转补油阀作了单独设 计,而未考虑到动臂快速下降需要的补油功能;有的多路阀的单向阀、补油阀在阀体上的安 装部位设计比较分散,造成铸造困难,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由于单向阀、补油阀设计在整体式阀体的不同 侧面存在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即提供一种新型整体式手动多路阀。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新型整体式手动多路阀,具有阀体(1),阀体(I)上装配有转斗阀杆(2)和动臂阀杆(3)以及主安全阀(4),在阀体的侧面具有 转斗进油单向阀(5)和动臂进油单向阀(6),其特征在于在阀体(I)的具有转斗进油单向阀[5]和动臂进油单向阀(6)的侧面上具有转斗下转补油阀(7)和动臂下降补油阀(8)。本技术的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单向阀、补油阀设计在整体式阀体的同侧面,既 利于加工工艺的调整,又降低了维修成本。补油阀结构形式简单,开启压力低,通流能力强。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多路阀体带有转斗进油单向阀和动臂进油单向阀侧面的 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B-B剖面图。附图中1、阀体,2、转斗阀杆,3、动臂阀杆,4、主 安全阀,5、转斗进油单向阀,6、动臂进油单向阀,7、转斗下转补油阀,8、动臂下降补油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和使用进行详细说明。参照 附图,该种新型整体式手动多路阀,具有阀体(1),阀体(I)上装配有转斗阀杆(2)和动臂阀 杆(3)以及主安全阀(4),在阀体的侧面具有转斗进油单向阀(5)和动臂进油单向阀(6),其 特征在于在阀体(I)的具有转斗进油单向阀(5)和动臂进油单向阀(6)的侧面上具有转斗 下转补油阀(7)和动臂下降补油阀(8)。根据整体式多路阀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计算,将动臂下降补油阀(8)的中心位置在 转斗阀杆(2)和动臂阀杆(3)的回转中心轴线之间。即动臂下降补油阀的中心线垂直于转 斗阀杆和动臂阀杆中心线构成的平面。同样理由,转斗下转补油阀(7)的中心位置在动臂下降补油阀(8)的安装位置上方。即转斗下转补油阀的中心线垂直 于转斗阀杆和动臂阀杆中心线构成的平面,且与动臂下降补油阀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整体式手动多路阀,具有阀体(1),阀体(1)上装配有转斗阀杆(2)和动臂阀杆(3)以及主安全阀(4),在阀体的侧面具有转斗进油单向阀(5)和动臂进油单向阀(6),其特征在于在阀体(1)的具有转斗进油单向阀(5)和动臂进油单向阀(6)的侧面上具有转斗下转补油阀(7)和动臂下降补油阀(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整体式手动多路阀,具有阀体(1),阀体(I)上装配有转斗阀杆(2)和动臂阀杆(3)以及主安全阀(4),在阀体的侧面具有转斗进油单向阀(5)和动臂进油单向阀(6),其特征在于在阀体(I)的具有转斗进油单向阀(5)和动臂进油单向阀(6)的侧面上具有转斗下转补油阀(7)和动臂下降补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安生葛波季顺宝鲁永胜赵兴华张艳娟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青州传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