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A柱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3214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A柱结构及车辆,其中,所述车辆A柱结构包括A柱本体,所述A柱本体的一端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用于与A柱延伸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A柱本体上设置第一连接部,增强A柱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在增加第一连接部的基础上,增设第二连接部加强A柱结构的强度,从而有利于受到正面高速冲击时,保持A柱的稳定性,提高A柱结构的抗弯能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A柱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辆A柱结构通常较为简单,一般只包括立面结构,A柱上端与A柱延伸板在弯转处搭接,A柱下端与门槛在弯转处搭接,这样的连接结构使得A柱上下端搭接处在受到高速正面撞击时容易发生弯折,不能有效地向后传递撞击力,从而造成乘员舱较为严重的撞击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A柱结构及车辆,增强A柱结构的抗变形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A柱结构,包括A柱本体,所述A柱本体的一端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用于与A柱延伸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A柱延伸板的连接处为一圆滑过渡的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A柱本体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并延伸形成用于与前门槛加强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A柱本体之间的夹角为90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锯齿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A柱本体的同一侧。进一步的,所述A柱本体、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A柱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A柱本体上设置第一连接部,增强A柱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在增加第一连接部的基础上,增设第二连接部加强A柱结构的强度,从而有利于受到正面高速冲击时,保持A柱的稳定性,提高A柱结构的抗弯能力。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A柱结构与A柱延伸板、前门槛加强板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增强车辆A柱结构的抗变形能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A柱结构,包括A柱本体1,所述A柱本体I的一端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用于与A柱延伸板4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与A柱延伸板搭接,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2与A柱延伸板的连接处形成圆滑过渡的弧形结构,加强A柱结构的强度,从而有利于受到正面高速冲击时,保持A柱结构的稳定性,提高A柱结构的抗弯能力。为了进一步增强车辆A柱结构的抗变形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A柱本体I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并延伸形成用于与前门槛加强板5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所述第二连接部3与所述A柱本体I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二连接部3的设置提高A柱结构的强度,有利于受到正面高速冲击时,使得A柱承受的冲击能够快速地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3向后传递,从而提高了 A柱结构的稳定性,极大地提高了乘员舱的完整性。所述第二连接部3设有锯齿形结构31。由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与门槛内板,门槛加强板及侧围外板形成4层焊接,故需要在所述第二连接部3上增加锯齿形结构,便于工艺焊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A柱本体I的同一侧。本实施例A柱本体1、第一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3为一体成型,且采用的材料屈服强度不超过450mpa、厚度不超过1. 5mm的情况下,能够满足C-NCAP5星的评价要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A柱结构。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A柱结构,包括A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本体的一端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用于与A柱延伸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A柱延伸板的连接处为一圆滑过渡的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本体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并延伸形成用于与前门槛加强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A柱本体之间的夹角为90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锯齿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A柱本体的同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本体、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8.—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A柱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A柱结构及车辆,其中,所述车辆A柱结构包括A柱本体,所述A柱本体的一端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用于与A柱延伸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A柱本体上设置第一连接部,增强A柱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在增加第一连接部的基础上,增设第二连接部加强A柱结构的强度,从而有利于受到正面高速冲击时,保持A柱的稳定性,提高A柱结构的抗弯能力。文档编号B62D25/04GK202827764SQ201220405070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5日专利技术者黄荣军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A柱结构,包括A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本体的一端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用于与A柱延伸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