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转向对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0316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转向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转向对中系统,包括电磁阀及左前油缸、右前油缸、左后油缸和右后油缸;所述左前油缸、右前油缸分别与前转向节臂连接,所述左后油缸和右后油缸分别与后转向节臂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前、后角度传感器,所述前角度传感器安装在前转向节臂上,所述后角度传感器安装在后转向节臂上,前、后角度传感器将电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左右两端线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自动对中,减少了车轮的磨损,延长了车轮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重型工程车辆转向对中效率低下,操作复杂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液压转向对中系统
本技术属于车辆转向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转向对中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车辆来说,常用液压转向控制系统来控制车辆的转向。其转向系统在使用一 段时间后,由于管路吸入空气和液压缸存在内泄,造成转向精度差,转向相应延迟。在使用 过程中轮胎受到冲击后,会造成在直线行驶时,前后组车轮不在一条直线上。为此,需对前 后组车轮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使之保持正确的转角关系,从而减少车轮的磨损。在日常检 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前后组车轮关系不正确,则应进行调整。目前大吨位的多轴工程车辆转 向系统主要采用前轮或者后轮转向对中,采用前轮对中时,首先把后轮摆正,通过机械方式 把后轮锁死,然后转动转向装置,使前轮摆正。专利号为CN201020528238. 9的申请公开了 一种车辆双向驾驶全液压转向系统,由前后转向桥和液压控制系统组成,前后转向桥相对 于整车横向中心线对称布置,每根桥上设置两只油缸,称为左前油缸、右前油缸、左后油缸 和右后油缸,左前油缸和右前油缸连接在前转向桥的左右转向节臂上,相对于桥中心线对 称布置;左后油缸和右后油缸连接在后转向桥的左右转向节臂上,相对于桥中心线对称布 置;液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前转向器、后转向器、前电磁阀、后电磁阀、前双联球阀、后双联 球阀、前球阀和后球阀。首先通过转向装置把转向桥车轮摆正,然后闭合安装在前/后转向 油缸油路上的前/后双联球阀,切断前/后油缸的油路,最后再转动转向装置实现后/前油 缸的充油排气功能。该技术虽然可实现前后转向桥的协同转向或任一桥的单独转向,同时 实现前后桥的转向对中与油缸充油排气功能,但整个操作过程较为复杂,特别是转向对中 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多轴转向自动对中,操作简 便、效率高的液压转向对中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转向对中系统,包括电磁阀及左前油缸、右前油缸、左后油缸和右后油 缸;所述左前油缸、右前油缸分别与前转向节臂连接,所述左后油缸和右后油缸分别与后转 向节臂连接,还包括控制器和前、后角度传感器,所述前角度传感器安装在前转向节臂上, 所述后角度传感器安装在后转向节臂上,前、后角度传感器将电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左右两端线圈连接。所述液压转向对中系统还包括液压锁,所述电磁阀A 口与所述液压锁的一个进油 口相连,所述电磁阀B 口与所述液压锁的另一个进油口相连,所述液压锁的一个出油口连 接到所述左前油缸和所述右后油缸的小腔,另一出油口连接到所述右前油缸和所述左后油 缸的小腔,所述电磁阀的T 口直接回到液压油箱。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电磁阀为三位四通电磁阀。本技术提供的液压转向对中系统实现了自动对中,减少了车轮的磨损,延长了车轮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重型工程车辆转向对中效率低下,操作复杂的问题。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液压转向对中系统的系统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两轴工程车辆上的液压转向对中系统,包括三位四通电磁阀1、左前油缸3、右前油缸4、左后油缸5和右后油缸6。左前油缸3、右前油缸4分别与前转向节臂9连接,左后油缸5和右后油缸6分别与后转向节臂10连接。液压转向对中系统还包括 PLC控制器11、前角度传感器7和后角度传感器8,前角度传感器7安装在前转向节臂9上, 后角度传感器8安装在后转向节臂10上。前角度传感器7和后角度传感器8将电压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11,PLC控制器11与三位四通电磁阀I左右两端线圈Y21和Y22连接,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P 口接油源,A 口与液压锁2的一个进油口相连,B 口与液压锁2的另一个进油口相连,液压锁2的一个出油口连接到左前油缸3和右后油缸5的小腔,另一出油口连接到右前油缸4和左后油缸6的小腔。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T 口直接回到液压油箱12。该液压转向对中系统的对中过程为前角度传感器7测得前转向臂9转动的实时角度为Θ 1,后角度传感器8测得后转向臂10转动的实时角度为Θ 2 ;PLC控制器11将角度传感器采集的电压值转换为角度值。当I Θ1 |>| Θ 2 I,Θ I > O时(顺时针方向为正),此时PLC控制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线圈Y22得电,压力油进入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P 口,从A 口流出,压力油从液压锁2流出到达左前油缸3和右后油缸6的小腔,压力油推动前转向臂9和后转向臂10逆时针转动,左前油缸3大腔的油进入左后油缸5,右后油缸6大腔的油进入右前油缸4的大腔, 左后油缸5和右前油缸4小腔的压力油通过开启的液压锁2从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B 口流回液压油箱12,当I Θ1 I = I Θ 2 I时,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线圈Y22断电,前转向臂9 和后转向臂10同时停止转动,此时,前后转向臂与车轴轴线夹角的绝对值相等,方向相反, 对中完成。当I Θ1 |>| Θ 2 I,Θ 1〈0时(顺时针方向为正),此时PLC控制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线圈Y21得电,压力油进入三位四通电磁阀的P 口,从B 口流出,压力油从液压锁2 流出到达右前油缸4和左后油缸5的小腔,右前油缸4和左后油缸5大腔的油分别进入右后油缸6和左前油缸3的大腔,左前油缸3和右后油缸6小腔的压力油通过开启的液压锁 2从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A 口流回液压油箱12,当I Θ I I = I Θ 2 I时,三位四通电磁阀 I的线圈Y21断电,前转向臂9和后转向臂10同时停止转动,此时,对中完成。当I Θ1 I〈 I Θ2 I,Θ 2>0时(顺时针方向为正),此时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Y22 得电,压力油进入三位四通电磁阀的P 口,从A 口流出,压力油从液压锁流出到达左前油缸3 和右后油缸6的小腔,压力油推动转向臂9和转向臂10逆时针转动,左前油缸3和右后油缸6大腔的油分别进入左后油缸5和右前油缸4的大腔,左后油缸5和右前油缸4小腔的压力油通过开启的液压锁2从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B 口流回液压油箱12,当I Θ1 I = I Θ 2 I时,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线圈Y22断电,前转向臂9和后转向臂10同时停止转动,此时,前后转向臂与车轴轴线夹角的绝对值相等,方向相反,对中完成。当I Θ1 I〈 I Θ2 I,Θ 2〈0时(顺时针方向为正),此时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Y21 得电,此时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Y21得电,压力油进入三位四通电磁阀的P 口,从B 口流出, 压力油从液压锁2到达转向油缸4和转向油缸5的小腔,右前油缸4和左后油缸5大腔的油分别进入右后油缸6和左前油缸3的大腔,左前油缸3和右后油缸6小腔的压力油通过开启的液压锁2从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A 口流回液压油箱12,当I Θ1 I = I Θ2 I时, 三位四通电磁阀I的线圈Y21断电,前转向臂9和后转向臂10同时停止转动,此时,对中完成。本实施例的液压对中系统有效的实现了自动对中,减少了车轮的磨损,延长了车轮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重型工程车辆转向对中效率低下,操作复杂的问题。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转向对中系统,包括电磁阀及左前油缸、右前油缸、左后油缸和右后油缸;所述左前油缸、右前油缸分别与前转向节臂连接,所述左后油缸和右后油缸分别与后转向节臂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前、后角度传感器,所述前角度传感器安装在前转向节臂上,所述后角度传感器安装在后转向节臂上,前、后角度传感器将电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左右两端线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攀攀郭剑锋张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