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2897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20:41
一种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车架系统、转向拉杆系统、转向管路系统,所述车架系统包括车架左纵梁、车架第一横梁、车架第二横梁、车架边横梁框架、车架上纵梁框架、车架后横梁框架、车架边纵梁,所述转向拉杆系统包括转向换向器及转向换向器支架、转向中间传动轴、转向机及转向机支架、转向垂臂、转向直拉杆,所述转向管路系统包括转向油罐、电动转向泵、转向机、进油管路、高压管路、低压管路。本设计不仅布置容易、低驾驶区高度较高,而且安装拆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统的布置结构,属于汽车转向系统
,尤其涉及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主要适用于提供一种适合混合动力或纯电动客车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布置方式,且布置容易、低驾驶区高度较高,安装拆卸方便。
技术介绍
据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其第11.2章节客车的特殊要求:车长大于11m的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及所有卧铺客车,车身应为全承载整体式框架结构。大型全承载客车的车架结构及型材发生变化,采用方管梁拼焊,故传统转向系统的布置方式、各支架的结构和固定方式都难以满足布置要求。而且,大型客车前悬较长,转向系统一般采用转向换向器过渡的转向机侧卧式单拉杆布置结构。侧卧式转向机的布置,对于全承载客车也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支架布置结构。此外,混合动力或纯电动客车的转向系统一般采用电动液压助力系统,由电动转向泵提供液压助力。对电动转向泵、转向油罐及转向液压管路的布置也需要考虑集中化,减少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缩短管路长度,降低成本。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4590364A,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5月6日的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包括低纵梁、高纵梁、过渡纵梁、前支架、中支架、中后加强梁、后支架、托板、换向器、中间传动轴、转向机、电动转向泵、转向油罐与转向直拉杆;其中,低纵梁、过渡纵梁、高纵梁、前支架、中后加强梁、后支架都为方管梁结构,适合全承载结构;低纵梁、高纵梁、过渡纵梁形成的阶梯结构适合低驾驶区结构;前支架、中支架、中后加强梁、后支架适合于长前悬布置,加之托板后适合于转向机、电动转向泵、转向油罐的集成布置。该专利技术虽然能适用于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集成化程度较高,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首先,该专利技术采用转向机俯卧式,俯卧式布置结构包括除了低纵梁、转向机、中间传动轴、转向直拉杆之外,还包括中支架、后支架、中后加强梁、高纵梁,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得布置较复杂,而且低驾驶区高度较低;其次,该专利技术采用转向机、转向油罐、转向电动泵支架整体式,整体支架结构较复杂,使得安装拆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布置复杂、低驾驶区高度较低,安装拆卸不便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布置容易、低驾驶区高度较高,安装拆卸方便的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车架左纵梁、车架第一横梁、车架第二横梁,车架第一横梁上位于车架左纵梁左侧的部位连接有转向换向器,车架第一横梁与车架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车架边横梁框架,车架边横梁框架的右端与车架左纵梁的左端面垂直连接,车架边横梁框架与车架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转向机支架,转向机支架上连接有转向机;所述车架左纵梁位于车架第一横梁与车架第二横梁之间,车架左纵梁的前端与车架第一横梁的后端面垂直连接,车架左纵梁的后端与车架第二横梁的前端面垂直连接,所述转向机支架的前端与车架边横梁框架的后端垂直连接,转向机支架的后端与车架第二横梁的前端面垂直连接,转向机支架的左端面与转向机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车架边横梁框架上位于转向机左侧的部位连接有转向油罐,车架第二横梁上位于转向机左侧的部位连接有电动转向泵。所述车架左纵梁的正上方设置有与之相互平行的上横梁,上横梁的前端与第一上竖梁的上端垂直连接,第一上竖梁的下端与车架第一横梁的上端面垂直连接,上横梁的后端与第二上竖梁的上端垂直连接,第二上竖梁的下端与车架第二横梁的上端面垂直连接,上横梁与车架左纵梁之间设置有与第一上竖梁、第二上竖梁均相互平行的第三上竖梁,第三上竖梁的上端与上横梁的下端面垂直连接,第三上竖梁的下端与车架左纵梁的上端面垂直连接,所述上横梁、第一上竖梁、第二上竖梁、第三上竖梁构成车架上纵梁框架;所述车架第二横梁的正上方设置有与之相互平行的后横梁,后横梁的右端与第二上竖梁的左端面垂直连接,后横梁与车架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与第二上竖梁相互平行的后竖梁,后竖梁的上端与后横梁的下端面垂直连接,后竖梁的下端与车架第二横梁的上端面垂直连接,所述后横梁、后竖梁构成车架后横梁框架。所述车架边横梁框架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边横梁、第二边横梁、第三边横梁,第一边横梁与第三边横梁之间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边竖梁、第二边竖梁,第一边横梁的右端与上横梁的左端面垂直连接,第一边横梁的左端与第一边竖梁的上端垂直连接,第一边竖梁的下端与第三边横梁的左端垂直连接,第三边横梁的右端与车架左纵梁的左端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边竖梁的上端与第一边横梁的下端面垂直连接,第二边竖梁的下端与第三边横梁的上端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边横梁位于第二边竖梁与第三上竖梁之间,第二边横梁的左端与第二边竖梁的右端面垂直连接,第二边横梁的右端与第三上竖梁的左端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边竖梁与后竖梁之间设置有车架边纵梁,车架边纵梁的前端与第二边竖梁后端面位于第二边竖梁与第二边横梁连接处的部位垂直连接,车架边纵梁的后端与后竖梁的前端面垂直连接;所述车架左纵梁、车架第一横梁、车架第二横梁、车架边横梁框架、车架上纵梁框架、车架后横梁框架、车架边纵梁构成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车架系统。所述第二边竖梁与车架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与车架左纵梁相互平行的转向机支架,转向机支架上设置有安装转向机的转向机安装孔、转向机输出轴穿经孔,转向机通过螺栓与转向机安装孔相连接;所述转向机支架的上端设置有上折弯边,前端设置有前折弯边,后端设置有后折弯边,上折弯边与车架边纵梁的下端面相焊接,前折弯边与第二边竖梁的后端面相焊接,后折弯边与车架第二横梁的前端面、后竖梁的前端面均相焊接;所述前折弯边的上端与上折弯边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前折弯缺口,上折弯边的后端与后折弯边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后折弯缺口。所述车架第一横梁上位于车架左纵梁左侧的部位设置有转向换向器支架,转向换向器支架包括竖板、下横板,竖板的下端与下横板的前端垂直焊接,竖板的前端面与车架第一横梁的后端面相焊接,下横板上设置有安装转向换向器的转向换向器安装孔,转向换向器通过螺栓与转向换向器安装孔相连接,竖板与下横板之间焊接有加强斜筋,竖板和下横板上均设置有减重孔;所述转向换向器的输出端与转向中间传动轴的前端相连接,转向中间传动轴的后端与转向机的输入轴相连接,转向机的输出轴经转向机输出轴穿经孔后与转向垂臂的下端相连接,转向垂臂的上端与转向直拉杆的前端相连接,转向直拉杆的后端与前桥上节臂相连接;所述转向换向器及转向换向器支架、转向中间传动轴、转向机及转向机支架、转向垂臂、转向直拉杆构成了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拉杆系统。所述转向换向器支架还包括上横板,上横板的后端与竖板的上端垂直焊接,上横板的下端面与车架第一横梁的上端面相焊接。所述第一边竖梁上设置有与第一边横梁相互平行的转向油罐支架,转向油罐支架为长方形平板结构,转向油罐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车架左纵梁(11)、车架第一横梁(12)、车架第二横梁(13),车架第一横梁(12)上位于车架左纵梁(11)左侧的部位连接有转向换向器(2),车架第一横梁(12)与车架第二横梁(13)之间设置有车架边横梁框架(14),车架边横梁框架(14)的右端与车架左纵梁(11)的左端面垂直连接,车架边横梁框架(14)与车架第二横梁(13)之间设置有转向机支架(41),转向机支架(41)上连接有转向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左纵梁(11)位于车架第一横梁(12)与车架第二横梁(13)之间,车架左纵梁(11)的前端与车架第一横梁(12)的后端面垂直连接,车架左纵梁(11)的后端与车架第二横梁(13)的前端面垂直连接,所述转向机支架(41)的前端与车架边横梁框架(14)的后端垂直连接,转向机支架(41)的后端与车架第二横梁(13)的前端面垂直连接,转向机支架(41)的左端面与转向机(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车架边横梁框架(14)上位于转向机(4)左侧的部位连接有转向油罐(7),车架第二横梁(13)上位于转向机(4)左侧的部位连接有电动转向泵(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车架左纵梁(11)、车架第一横梁(12)、车架第二横梁(13),车架第一横梁(12)上位于车架左纵梁(11)左侧的部位连接有转向换向器(2),车架第一横梁(12)与车架第二横梁(13)之间设置有车架边横梁框架(14),车架边横梁框架(14)的右端与车架左纵梁(11)的左端面垂直连接,车架边横梁框架(14)与车架第二横梁(13)之间设置有转向机支架(41),转向机支架(41)上连接有转向机(4),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左纵梁(11)位于车架第一横梁(12)与车架第二横梁(13)之间,车架左纵梁(11)的前端与车架第一横梁(12)的后端面垂直连接,车架左纵梁(11)的后端与车架第二横梁(13)的前端面垂直连接,所述转向机支架(41)的前端与车架边横梁框架(14)的后端垂直连接,转向机支架(41)的后端与车架第二横梁(13)的前端面垂直连接,转向机支架(41)的左端面与转向机(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车架边横梁框架(14)上位于转向机(4)左侧的部位连接有转向油罐(7),车架第二横梁(13)上位于转向机(4)左侧的部位连接有电动转向泵(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左纵梁(11)的正上方设置有与之相互平行的上横梁(151),上横梁(151)的前端与第一上竖梁(152)的上端垂直连接,第一上竖梁(152)的下端与车架第一横梁(12)的上端面垂直连接,上横梁(151)的后端与第二上竖梁(154)的上端垂直连接,第二上竖梁(154)的下端与车架第二横梁(13)的上端面垂直连接,上横梁(151)与车架左纵梁(11)之间设置有与第一上竖梁(152)、第二上竖梁(154)均相互平行的第三上竖梁(153),第三上竖梁(153)的上端与上横梁(151)的下端面垂直连接,第三上竖梁(153)的下端与车架左纵梁(11)的上端面垂直连接,所述上横梁(151)、第一上竖梁(152)、第二上竖梁(154)、第三上竖梁(153)构成车架上纵梁框架(15);
所述车架第二横梁(13)的正上方设置有与之相互平行的后横梁(161),后横梁(161)的右端与第二上竖梁(154)的左端面垂直连接,后横梁(161)与车架第二横梁(13)之间设置有与第二上竖梁(154)相互平行的后竖梁(162),后竖梁(162)的上端与后横梁(161)的下端面垂直连接,后竖梁(162)的下端与车架第二横梁(13)的上端面垂直连接,所述后横梁(161)、后竖梁(162)构成车架后横梁框架(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边横梁框架(14)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边横梁(141)、第二边横梁(142)、第三边横梁(143),第一边横梁(141)与第三边横梁(143)之间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边竖梁(144)、第二边竖梁(145),第一边横梁(141)的右端与上横梁(151)的左端面垂直连接,第一边横梁(141)的左端与第一边竖梁(144)的上端垂直连接,第一边竖梁(144)的下端与第三边横梁(143)的左端垂直连接,第三边横梁(143)的右端与车架左纵梁(11)的左端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边竖梁(145)的上端与第一边横梁(141)的下端面垂直连接,第二边竖梁(145)的下端与第三边横梁(143)的上端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边横梁(142)位于第二边竖梁(145)与第三上竖梁(153)之间,第二边横梁(142)的左端与第二边竖梁(145)的右端面垂直连接,第二边横梁(142)的右端与第三上竖梁(153)的左端面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边竖梁(145)与后竖梁(162)之间设置有车架边纵梁(17),车架边纵梁(17)的前端与第二边竖梁(145)后端面位于第二边竖梁(145)与第二边横梁(142)连接处的部位垂直连接,车架边纵梁(17)的后端与后竖梁(162)的前端面垂直连接;
所述车架左纵梁(11)、车架第一横梁(12)、车架第二横梁(13)、车架边横梁框架(14)、车架上纵梁框架(15)、车架后横梁框架(16)、车架边纵梁(17)构成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车架系统(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边竖梁(145)与车架第二横梁(13)之间设置有与车架左纵梁(11)相互平行的转向机支架(41),转向机支架(41)上设置有安装转向机(4)的转向机安装孔(411)、转向机输出轴穿经孔(412),转向机(4)通过螺栓与转向机安装孔(411)相连接;
所述转向机支架(41)的上端设置有上折弯边(413),前端设置有前折弯边(414),后端设置有后折弯边(415),上折弯边(413)与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见宁忠翼杨胜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