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189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包括:上框架,该上框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该上框架的一端接合至前柱,并且该上框架包括内部面板和外部面板,外部面板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分割部中被分割;以及第一分隔壁,该第一分隔壁设置在内部面板与外部面板之间,该第一分隔壁的一端接合至内部面板,并且该第一分隔壁的另一端通过紧固构件紧固并固定至外部面板的分割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框架的接合结 构。
技术介绍
在许多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中,发动机室通常设置在舱室的前部中。车辆的包含 发动机室的前部设有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定位在右侧和左侧的前侧构件、桥接在前侧构件 之间的多个横梁、接合至前侧构件的悬架支撑面板、以及在一端处固定至构成舱室侧面的 前柱的上框架。作为从支柱类型的前悬架至车辆本体的输入部的支柱的上部通过螺栓分别 固定至右侧和左侧悬架支撑面板,从而形成支柱壳体。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定位在右侧和左侧的上框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 形成在这样的闭合剖面结构中使得它们的相应内部面板接合并固定至支柱壳体,并且它 们的相应外部面板重叠在内部面板上并接合至内部面板。在每个上框架中,外部面板的一 端通过电弧焊连接至前柱,并且因此确保了接合刚性。与此同时,外部面板的另一端连接至 定位在车辆的前侧的散热器支架等。JP-A-2001-39338公开了一种该类型的上框架的接合 结构。尽管现有技术中的上框架是有利的,因为可以获得刚性,但由于上框架在其一端 处通过电弧焊连接至前柱,因此难于保持诸如位置准确性的特性。此外,上框架的电弧焊部 支撑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来自前悬架的负载,因为与作为从前悬架至车辆本体的输入部的 支柱壳体相比,电弧焊部定位在车辆的后部中,并且上框架自身连接至支柱壳体。为此,在 上框架抵抗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负载的刚性较弱的情形中,操纵性能可以受到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增强车辆的驾驶感觉,需要确保上框架的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其中可以使诸如位置准确性的特性的保 持稳定,同时确保了上框架的装配刚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 一种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该前部本体结构包括上框 架,该上框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该上框架的一端接合至前柱,并且该上框架包括内 部面板和外部面板,该外部面板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分割部中被分割;以及第一分隔壁, 该第一分隔壁设置在内部面板与外部面板之间,该第一分隔壁的一端接合至内部面板,并 且该第一分隔壁的另一端通过紧固构件紧固并固定至外部面板的分割部。前部本体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二分隔壁,与第一分隔壁相比,该第二分隔壁设置在 车辆的前侧,并且该第二分隔壁的一端接合至内部面板。被分割的外部面板可以包括前外 部面板和后外部面板。前外部面板可以固定至第二分隔壁。后外部面板的后端可以接合至 前柱,并且后外部面板的前端可以接合至前外部面板的后端并且通过紧固构件紧固并固定 至第一分隔壁。前外部面板的后端和后外部面板的前端可以重叠在彼此上并且通过紧固构件紧 固并固定至第一分隔壁。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接合至悬架支撑面板,与内部面板相 比,该悬架支撑面板定位在车辆的内部,并且通过内部面板在该悬架支撑面板上安装有悬 架。后外部面板的壁厚可以大于前外部面板的壁厚。附图说明图图面图。图图图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的透视图。2是如从车辆的前侧所看到的处于连接状态中的上框架和悬架支撑面板的剖3是示出上框架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4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征部分的上框架的结构的侧视图。5是如从车辆的前侧所看到的设有分隔壁的上框架的一部分的剖面图。6是如从车辆的上方所看到的设有分隔壁的上框架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照附图,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如图1所示的车辆的前部 本体结构中,发动机室2定位在舱室I的前部中。车辆的包含发动机室2的前部包括右和 左前侧构件3,4,这些前侧构件定位在如由双向箭头标记示出的车辆的横向方向b上;前端 横梁5,该前端横梁桥接在前侧构件3,4的相应前端之间;悬架支撑面板6,7,这些悬架支撑 面板分别接合至前侧构件3,4 ;以及上框架10,11。上框架10,11的一端10a,Ila固定至定 位在车辆的横向方向b上以形成舱室侧面的前柱8,9,并且上框架10,11的另一端IOb,I Ib 连接至从形成车辆的前部结构的散热器安装支架12,13延伸的头灯支架14,15。相应对的悬架支撑面板6,7、前柱8,9、以及上框架10,11具有相同的结构,除了这 些构件设置在车辆的右侧和左侧之外。因此,作为代表性实例,将在下文中描述车辆的左侧 的结构。如图2所示,悬架支撑面板7设有支柱装配部7b,支柱17的上部17a装配至该支 柱装配部。支柱17作为从支柱类型的前悬架16至车辆本体的输入部。其中插入有螺栓18 的多个螺栓装配孔7c形成在支柱装配部7b周围。应该注意的是,在图2中仅示出了一个 螺栓装配孔7c。通过将装配螺栓18插入到螺栓装配孔7c中,支柱17的上部17a固定至支 柱装配部7b。总之,悬架支撑面板7构成支柱壳体。如图1和图3所示,上支架11延伸成使得其剖面面积在由双向箭头标记a示出的 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增加。如图2所示,上框架11包括接合并固定至悬架支撑面板7的内部 面板110、以及重叠在内部面板110上并接合至内部面板的外部面板111。内部面板110和 外部面板111分别设有上和下接合凸缘110a,110b、以及上和下接合凸缘111a,111b。接合 凸缘IlOa和接合凸缘Illa相互接合,并且接合凸缘IlOb和接合凸缘Illb相互接合,并且 它们经受点焊,从而整体地形成闭合的剖面结构。定位在接合凸缘IlOa与接合凸缘IlOb之间的内部面板110的侧面IlOc接合至悬架支撑面板7的侧面7a并且通过焊接等固定。通过这种方式,内部面板110整体地装配 至悬架支撑面板7。通常,悬架支撑面板7形成为具有比上框架11高的刚性,因为当车辆运 行时由双向箭头标记c示出的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负载从支柱17输入至悬架支撑面板7。 增强内部面板110的装配刚性,因为其固定至具有该高刚性的悬架支撑面板7。如图3和图4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外部面板111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通过分割 部120分割成两个部分,并且分割部120通过作为紧固构件的多个螺栓135紧固并固定至 定位在内部面板110与外部面板111之间的第一分隔壁130。如图3所示,与第一分隔壁 130相比,第二分隔壁140在车辆的前侧设置在内部面板110与外部面板111之间。如从前侧所看到的,第一分隔壁130和第二分隔壁140的相应前面以与通过接合 内部面板110和外部面板111形成的上框架11的剖面形状类似的形状形成。例如,第一和 第二分隔壁130,140的相应一个侧面130a和140a通过焊接固定至内部面板110的侧面 110c。如图6所示,第一分隔壁130和第二分隔壁140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形成在悬 架支撑面板7中的支柱装配部7b,优选地,定位在车辆的纵向方向a上的螺栓装配孔7c从 车辆的纵向方向a介于第一分隔壁130与第二分隔壁140之间。图5中的黑点表不第一分 隔壁130和第二分隔壁140相对于上框架11的接合部。外部面板111的定位在车辆的前侧的分割部被称为前外部面板111A,并且定位在 车辆的后侧的另一分割部被称为后外部面板111B。此外,外部面板111的分割部120包括 前外部面板IllA的后端lllAb、以及后外部面板IllB的前端lllBa。如图4所示,在本实 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所述前部本体结构包括:上框架,所述上框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所述上框架的一端接合至前柱,并且所述上框架包括内部面板和外部面板,所述外部面板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在分割部中被分割;以及第一分隔壁,所述第一分隔壁设置在所述内部面板与所述外部面板之间,所述第一分隔壁的一端接合至所述内部面板,并且所述第一分隔壁的另一端通过紧固构件紧固并固定至所述外部面板的所述分割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秀纪松井章浩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