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本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3939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3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其包括底座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底座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支撑臂依次连接设置,且设有相应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关节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有效简化了传统机械手的整体结构,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同时具有六个自由度,灵活性高,可以采用通过PLC控制器进行自动化控制各个关节驱动装置的伺服电机的旋转速度及旋转方向来使各个支撑臂作出相应的动作,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易于实现,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Robot body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bot body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fifth and sixth support arm; the first supporting arm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fifth, sixth supporting arm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et, and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fifth, sixth joint driving device;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ingenious and reasonable design, to simplify the overall structure,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hand to reduce parts, reduce cost, and has six degrees of freedom, high flexibility, can be used for automatic control of servo motor rotation speed of each joint driving device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of each support arm and to make corresponding action by the PLC controller, effectivel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overal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small size, easy realization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机械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
技术介绍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工业机器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冶金、电气电子、化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烟草、金融、医药、印刷出版等众多领域。总的来说,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工作重复性高、人工技术及工作安全性不易保证的工作,都可以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据IFR预计,中国将会在2015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场,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用工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掀起使用机器人的风潮。目前,国内使用的多轴关节机器手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的,成本高、售后服务成本高、采购周期长,不适合中小型企业使用。而且现有的机械人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灵活性差,难以被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灵活性好的机器人本体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其包括底座、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五支撑臂和第六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底座上,且设有能驱动该第一支撑臂以该转轴为轴心相对所述底座旋转的第一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二支撑臂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二支撑臂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二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三支撑臂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三支撑臂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三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第三支撑臂上,且设有能驱动该第四支撑臂以该转轴为轴心相对所述第三支撑臂旋转的第四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四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五支撑臂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五支撑臂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五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六支撑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第五支撑臂上,且设有能驱动该第六支撑臂以该转轴为轴心相对所述第五支撑臂旋转的第六关节驱动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关节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及与该伺服电机相连接的RV减速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关节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及与该伺服电机相连接的RV减速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关节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及与该伺服电机相连接的RV减速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撑臂与底座上的转轴夹角为120°~1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方形安装板,该方形安装板的周缘上设有安装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有效简化了传统机械手的整体结构,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同时具有六个自由度,灵活性高,可以采用通过PLC控制器进行自动化控制各个关节驱动装置的伺服电机的旋转速度及旋转方向来使各个支撑臂作出相应的动作,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易于实现,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其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第三支撑臂4、第四支撑臂5、第五支撑臂6和第六支撑臂7;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底座1上,且设有能驱动该第一支撑臂2以该转轴为轴心相对所述底座1旋转的第一关节驱动装置8;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二支撑臂3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二支撑臂3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二关节驱动装置9;所述第二支撑臂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三支撑臂4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三支撑臂4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三关节驱动装置10;所述第四支撑臂5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第三支撑臂4上,且设有能驱动该第四支撑臂5以该转轴为轴心相对所述第三支撑臂4旋转的第四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四支撑臂5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五支撑臂6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五支撑臂6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五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六支撑臂7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第五支撑臂6上,且设有能驱动该第六支撑臂7以该转轴为轴心相对所述第五支撑臂6旋转的第六关节驱动装置。具体的,所述第一关节驱动装置8包括伺服电机及与该伺服电机相连接的RV减速机。所述第二关节驱动装置9包括伺服电机及与该伺服电机相连接的RV减速机。所述第三关节驱动装置10包括伺服电机及与该伺服电机相连接的RV减速机。较佳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与底座1上的转轴夹角a为120°~130°,较佳的,该夹角a为124°。所述第二支撑臂3呈弧线状。在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方形安装板11,该方形安装板的周缘上设有安装孔,安装方便,稳定性好。工作时,通过控制第一关节驱动装置8、第二关节驱动装置9、第三关节驱动装置10、第四关节驱动装置、第五关节驱动装置和第六关节驱动装置的伺服电机的旋转速度及旋转方向来相应使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第三支撑臂4、第四支撑臂5、第五支撑臂6和第六支撑臂7作出相应的动作,具有六个自由度,灵活性高,满足不同的操作使用需求;有效简化了传统机械手的整体结构,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机械人,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五支撑臂和第六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底座上,且设有能驱动该第一支撑臂以该转轴为轴心相对所述底座旋转的第一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二支撑臂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二支撑臂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二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三支撑臂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三支撑臂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三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第三支撑臂上,且设有能驱动该第四支撑臂以该转轴为轴心相对所述第三支撑臂旋转的第四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四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五支撑臂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五支撑臂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五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六支撑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第五支撑臂上,且设有能驱动该第六支撑臂以该转轴为轴心相对所述第五支撑臂旋转的第六关节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五支撑臂和第六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底座上,且设有能驱动该第一支撑臂以该转轴为轴心相对所述底座旋转的第一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二支撑臂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二支撑臂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二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三支撑臂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三支撑臂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三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第三支撑臂上,且设有能驱动该第四支撑臂以该转轴为轴心相对所述第三支撑臂旋转的第四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四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五支撑臂的一端相铰接,且设有能驱动第五支撑臂以该铰接轴为轴心转动的第五关节驱动装置;所述第六支撑臂的一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宝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隆盛压铸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