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verconstrained mechanism with four degrees of freedom high speed parallel robot, which comprises a fixing frame, a movable platfor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xed frame and the moving platform of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branched; the four branched chain includes near frame rod, far frame rod, the second branched and fourth the branched chain also includes a rotation fork, the rotating fork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bracket to rotate, wherein one end near frame rod connected with a fixed frame or rotating fork,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ar frame, the frame and the moving platform connecting rod awa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of the high speed parallel robot mechanism with over constraint freedom, and the two branch chains of the invention adopt the over constraint structure, which is favorable for 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机构,特别是一种过约束四自由度高速并联机器人机构。
技术介绍
高速并联机器人机构因末端可实现高的速度和加速度,且可满足空间物体的搬运等操作,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领域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轻载搬运作业。专利号为US20090019960A1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四个自由度的高速并联机器人,专利号为EP1084802B1欧洲专利公开了一种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通过对这两件专利分析可知,现有的可实现三维平动一维转动的并联机构,包括四个主动支链和一个动平台,每条支链包括近架杆和远架杆两部分。其中近架杆一端相对于固定机架仅具有一个移动或转动自由度,另一端通过仅具有两个回转自由度的铰链与远架杆的一端连接;远架杆另一端通过仅具有两个回转自由度的铰链与动平台连接,从而保证机构的平动;动平台由四个部件组成,其中两个部件需相互平行,另外两个部件与前述两个相互平行的部件通过转动铰链连接,通过部件之间的相互转动可实现绕垂直于动平台的轴线的转动自由度,同时配以相应的放大机构可扩大转角范围。但是上述机构的刚度不强,快速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约束四自由度高速并联机器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动平台、以及连接固定架[1]与动平台之间的第一支链、第二支链、第三支链和第四支链,所述动平台包括主平台[2]和副平台[3],所述主平台[2]和副平台[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链和第三支链与主平台[2]相连,所述第二支链和第四支链和副平台[3]相连;所述第一支链和第三支链结构完全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链和第四支链结构完全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链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1]、第一近架杆[12]、第一上连接轴[13]、两根平行且等长的第一远架杆[14]和第一下连接轴[15];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与固定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约束四自由度高速并联机器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动平台、以及连接固定架[1]与动平台之间的第一支链、第二支链、第三支链和第四支链,所述动平台包括主平台[2]和副平台[3],所述主平台[2]和副平台[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链和第三支链与主平台[2]相连,所述第二支链和第四支链和副平台[3]相连;所述第一支链和第三支链结构完全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链和第四支链结构完全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链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1]、第一近架杆[12]、第一上连接轴[13]、两根平行且等长的第一远架杆[14]和第一下连接轴[15];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与固定架[1]固接,所述第一近架杆[12]的一端与固定架[1]转动连接,且与第一驱动装置[11]的驱动端固接,第一近架杆[12]在第一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转动,第一近架杆[12]的另一端与第一上连接轴[13]固接;所述两根第一远架杆[14]的一端均与第一上连接轴[13]球铰接,另一端均与固接在动平台上的第一下连接轴[15]球铰接;所述第三支链包括第三驱动装置、第三近架杆、第三上连接轴、两根平行且等长的第三远架杆和第三下连接轴[35];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固定架[1]固接,所述第三近架杆的一端与固定架[1]转动连接,且与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固接,第三近架杆的另一端与第三上连接轴固接;所述两根第三远架杆一端均与所述第三上连接轴球铰接,另一端均与固接在所述动平台上的第三下连接轴[35]球铰接;所述第二支链包括第二转动叉[21]、第二驱动装置[22]、第二近架杆[23]、第二辅助近架杆[24]、第二连接架[25]、第二上连接轴[26]、两个平行且等长的第二远架杆[27]、第二辅助远架杆[28]、第二支撑杆[29]和第二下连接轴[210];所述第二转动叉[21]与固定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与第二转动叉[21]固接,所述第二近架杆[23]的一端与第二转动叉[21]转动连接,且与第二驱动装置[22]的驱动端固接,第二近架杆[2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2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辅助近架杆[24]一端与第二转动叉[21]转动连接或球铰接,所述第二辅助近架杆[2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25]转动连接或球铰接,所述第二近架杆[23]和第二辅助近架杆[24]平行且等长,所述第二近架杆[23]、第二辅助近架杆[24]、第二连接架[25]和第二转动叉[21]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第二上连接轴[26]与第二近架杆[24]连接,所述第二上连接轴[26]的所在轴线与连接所述第二近架杆[23]和第二连接架[25]的转动轴线同轴,所述两个平行且等长的第二远架杆[27]的一端与第二上连接轴[26]转动连接或球铰接,所述两个平行且等长的第二远架杆[27]的另一端与第二下连接轴[210]转动连接或球铰接,所述第二下连接轴[210]与动平台连接,所述两个平行且等长的第二远架杆[27]之间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榕蔓,谢文涛,李俊杰,汪满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