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1964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包括转子组件、定子组件、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和线路板,定子组件嵌套在转子组件外,机壳与定子组件连接一起,前端盖和后端盖安装在机壳两端,所述的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安装在定子铁芯端部的端部绝缘,端部绝缘的顶部伸出机壳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线路板位于前端盖里面且安装在端部绝缘顶部上,线路板上的IPM模块紧贴在前端盖内侧壁面散热,它结构简单、紧凑,安装简易,成本低,散热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技术背景现有直流无刷电机,带传感器的霍尔板和控制板是分开安装,控制板安装端盖上,霍尔板固定在定子组件上,该结构要求电机的空间较大,且电机装配过程中需要插接插件,操作繁琐且成本高,为解决该问题,通常采用直接使用一体的控制线路板,即带有霍尔元件控制,线路板安装在定子端部上,但由于控制线路板功率器件发热较大,导致电机整机散热效果差,影响电机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该结构简单、紧凑,安装简易,成本低,散热效果好。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包括转子组件、定子组件、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和线路板,定子组件嵌套在转子组件外,机壳与定子组件连接一起,前端盖和后端盖安装在机壳两端,所述的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安装在定子铁芯端部的端部绝缘,端部绝缘的顶部伸出机壳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线路板位于前端盖里面且安装在端部绝缘顶部上,线路板上的IPM模块紧贴在前端盖内侧壁面散热。上述所述的端部绝缘凸出支撑柱,支撑柱顶端设置钩扣,支撑柱顶部伸出机壳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线路板支承在支撑柱上并被钩扣卡紧。上述所述的前端盖侧壁上开设安装缺口,护线套嵌入安装缺口里,护线套上开设的卡槽与前端盖侧壁相互配合。上述所述的护线套的端面向下凸出挡板,挡板卡在机壳的内侧壁面上。上述所述的前端盖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弧形散热筋。本技术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1)本技术端部绝缘的顶部伸出机壳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线路板位于前端盖里面且安装在端部绝缘顶部上,线路板上的IPM模块紧贴在前端盖内侧壁面散热,结构简单、紧凑,安装简易,成本低,散热效果好;2)端部绝缘凸出支撑柱,支撑柱顶端设置钩扣,支撑柱顶部伸出机壳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线路板支承在支撑柱上并被钩扣卡紧,便于线路板上的IPM模块与散热端盖的贴合,且拆装线路板简易;3)前端盖侧壁上开设安装缺口,护线套嵌入安装缺口里,护线套上开设的卡槽与前端盖侧壁相互配合,解决护线套与定子线路板干涉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部分剖视图;图5是图4的B-B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的C-C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安装支架和压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I至图6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包括转子组件I、定子组件2、机壳3、前端盖4、后端盖5和线路板6,定子组件2嵌套在转子组件I外,机壳3与定子组件2连接一起,前端盖4和后端盖5安装在机壳3两端,所述的定子组件2包括定子铁芯21和安装在定子铁芯21端部的端部绝缘22,端部绝缘22的顶部伸出机壳3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4,线路板6位于前端盖4里面且安装在端部绝缘22顶部上,线路板6上的IPM模块61紧贴在前端盖4内侧壁面散热。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技术特征端部绝缘22凸出支撑柱221,支撑柱221顶端设置钩扣220,支撑柱221顶部伸出机壳3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4,线路板6支承在支撑柱221上并被钩扣220卡紧。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技术特征前端盖4侧壁上开设安装缺口 41,护线套7嵌入安装缺口 41里,护线套7上开设的卡槽71与前端盖4侧壁相互配合。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技术特征护线套7的端面向下凸出挡板72,挡板72卡在机壳3的内侧壁面上。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技术特征前端盖4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弧形散热筋42。由于本申请是机械领域,本领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联想得到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提及的增加的技术特征自由组合,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组合成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端部绝缘22的顶部伸出机壳3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4,线路板6位于前端盖4里面且安装在端部绝缘22顶部上,线路板6上的IPM模块61紧贴在前端盖4内侧壁面散热,结构简单、紧凑,安装简易,成本低,散热效果好。如图7所示,机壳3外侧壁面上连接安装支架8,安装支架8通过压片9焊接在机壳3外,压片9上设计共三个凸点91,安装支架8焊接板81中间设置凹槽,凹槽与凸点配合,采用压片9中间凸点固定,两端凸点焊接,焊接点将不穿越支架本身,避免点焊的高温对支架组织结构的影响。权利要求1.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包括转子组件(I)、定子组件(2)、机壳(3)、前端盖(4)、后端盖(5)和线路板(6),定子组件(2)嵌套在转子组件(I)外,机壳(3)与定子组件(2)连接一起,前端盖(4)和后端盖(5)安装在机壳(3)两端,所述的定子组件(2)包括定子铁芯(21)和安装在定子铁芯(21)端部的端部绝缘(22),其特征在于端部绝缘(22)的顶部伸出机壳(3)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4),线路板(6)位于前端盖(4)里面且安装在端部绝缘(22)顶部上,线路板(6)上的IPM模块(61)紧贴在前端盖(4)内侧壁面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端部绝缘(22)凸出支撑柱(221),支撑柱(221)顶端设置钩扣(220),支撑柱(221)顶部伸出机壳(3)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4),线路板(6 )支承在支撑柱(221)上并被钩扣(220 )卡紧。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前端盖(4)侧壁上开设安装缺口(41),护线套(7)嵌入安装缺口(41)里,护线套(7)上开设的卡槽(71)与前端盖(4)侧壁相互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护线套(7)的端面向下凸出挡板(72 ),挡板(72 )卡在机壳(3 )的内侧壁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前端盖(4)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弧形散热筋(4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包括转子组件、定子组件、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和线路板,定子组件嵌套在转子组件外,机壳与定子组件连接一起,前端盖和后端盖安装在机壳两端,所述的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安装在定子铁芯端部的端部绝缘,端部绝缘的顶部伸出机壳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线路板位于前端盖里面且安装在端部绝缘顶部上,线路板上的IPM模块紧贴在前端盖内侧壁面散热,它结构简单、紧凑,安装简易,成本低,散热效果好。文档编号H02K29/00GK202798408SQ20122043246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马云, 胡辉, 廖明刚 申请人: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包括转子组件(1)、定子组件(2)、机壳(3)、前端盖(4)、后端盖(5)和线路板(6),定子组件(2)嵌套在转子组件(1)外,机壳(3)与定子组件(2)连接一起,前端盖(4)和后端盖(5)安装在机壳(3)两端,所述的定子组件(2)包括定子铁芯(21)和安装在定子铁芯(21)端部的端部绝缘(22),其特征在于:端部绝缘(22)的顶部伸出机壳(3)的一端并进入前端盖(4),线路板(6)位于前端盖(4)里面且安装在端部绝缘(22)顶部上,线路板(6)上的IPM模块(61)紧贴在前端盖(4)内侧壁面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胡辉廖明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