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液压双筒式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9745 阅读:4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液压双筒式减震器,包括活塞杆、油封、导向座、工作缸、活塞、储油缸以及压缩阀,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工作缸与储油缸之间并位于工作缸下端,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上下并列设置在活塞杆与工作缸之间并与活塞杆固定连接。该减震器能有效降低减震器在高频率工作状态下产生畸变的几率,同时降低减震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从而提高减震效果,延长减震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液压双筒式减震器
技术介绍
汽车减震器是汽车底盘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传统的汽车减震器主要结构有活塞杆、油封、工作缸、活塞、贮油缸、压缩阀以及导向套等,所述导向套设置在活塞杆与贮油缸之间,与工作缸过盈配合、与贮油缸间隙配合,所述油封设置在导向套与贮油缸上端密封板之间,与导向套紧密配合、与活塞杆滑动连接,工作缸只通过导向座来保证其与贮油缸的同轴度,当汽车行驶平路面上时,车架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的上下运动,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实现了汽车的减震。但这种减震器在工作过程中油液通过活塞上的孔从活塞下部的进入活塞上部以及从压缩阀进入储油缸时,由于压强差 的存在,使得油液从活塞下部进入活塞上部以及从压缩阀进入储油缸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同时由于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活塞杆通常都是在进行高频率运动,这样就容易造成减震器产生畸变,同时使得活塞杆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振动,从而使减震器噪音变大,进而缩短减震器使用寿命,并且降低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液压双筒式减震器,能有效降低减震器在高频率工作状态下产生畸变的几率,同时降低减震器工作时广生的噪首,从而提闻减震效果,延长减震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汽车液压双筒式减震器,包括活塞杆、油封、导向座、工作缸、活塞、储油缸以及压缩阀,所述导向座设置在活塞杆与储油缸之间,并与工作缸过盈配合、与储油缸间隙配合,所述油封设置在导向座与储油缸上端密封板之间,与导向座紧密配合、与活塞杆滑动连接,所述压缩阀设置在工作缸的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工作缸与储油缸之间并位于工作缸下端,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上下并列设置在活塞杆与工作缸之间并与活塞杆固定连接。通过在工作缸与储油缸之间设置第一节流装置、在活塞杆与工作缸之间设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使油液流经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时受到节流装置的阻力,从而使油液的压力降低,使油液能耗部分损失,从而避免产生汽浊现象,进而有效减少了气泡的产生,活塞上方采用两级节流,能够更好地降低气泡的产生。由于气泡减少,使得减震器在高频率工作状态下产生畸变的几率降低;同时由于气泡减少,减震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也减少,从而降低了减震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并且提高减震效果,延长减震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分别包括第一节流孔盘、第二节流孔盘和第三节流孔盘,第一节流孔盘、第二节流孔盘和第三节流孔盘均呈环形;其中,第一节流孔盘套设在工作缸上,第二节流孔盘和第三节流孔盘均套设在活塞杆上。采用节流孔盘,使油液在流动时受到节流孔板的局部阻力,从而使得流体的压力降低,造成油液能量损耗,并且穿过节流孔盘的油液更趋于平稳,从而使节流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流孔盘的外径小于第三节流孔盘的外径。也就是说第二节流孔盘流通面积大于第三节流孔盘流通面积;由于油液在穿过第二节流孔盘后已损失部分能耗,油液再次通过将第三节流孔盘又进一步损失部分能耗,油液经过两次节流损耗能量后再通过活塞阀体,多处多次性的节流设计,更好的降低油液气泡的产生,减小了减震器工作时噪音,提高了减震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还分别包括第一节流座、第二节流座和第三节流座,所述第一节流座、第二节流座和第三节流座均为管状结构并分别与第一节流孔盘、第二节流孔盘和第三节流孔盘固为一体;第一节流孔盘通过第一节流座与工作缸固定,第二节流孔盘和第三节流孔盘分别通过第二节流座和第三节流座与活塞杆固定。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分别通过第一节流座、第二节流座和第三节流座与工作缸及活塞杆相连,使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与工作缸及活塞杆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得连接更加稳定、牢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通过在减震器内部设置多个节流装置,从而效降低减震器在高频率工作状态下产生畸变的几率,同时降低减震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提高减震效果,并延长减震器寿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汽车液压双筒式减震器,包括活塞杆I、油封2、导向座3、工作缸4、活塞8、储油缸5以及压缩阀10,所述导向座3设直在活塞杆I与储油缸5之间,并与工作缸4过盈配合、与储油缸5间隙配合,所述油封2设置在导向座3与储油缸5上端密封板之间,与导向座3紧密配合、与活塞杆I滑动连接,所述压缩阀10设置在工作缸4的下端,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9、第二节流装置6和第三节流装置7,所述第一节流装置9设置在工作缸与储油缸之间并位于工作缸下端,第二节流装置6和第三节流装置7上下并列设置在活塞杆与工作缸之间并与活塞杆固定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分别包括第一节流孔盘、第二节流孔盘和第三节流孔盘,所述第二节流孔盘的外径小于第三节流孔盘的外径。第一节流孔盘、第二节流孔盘和第三节流孔盘均呈环形;其中,第一节流孔盘套设在工作缸上,第二节流孔盘和第三节流孔盘均套设在活塞杆上。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还分别包括第一节流座、第二节流座和第三节流座,所述第一节流座、第二节流座和第三节流座均为管状结构并分别与第一节流孔盘、第二节流孔盘和第三节流孔盘固为一体;第一节流孔盘通过第一节流座与工作缸固定,第二节流孔盘和第三节流孔盘分别通过第二节流座和第三节流座与活塞杆固定。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液压双筒式减震器,包括活塞杆、油封、导向座、工作缸、活塞、储油缸以及压缩阀,所述导向座设置在活塞杆与储油缸之间,并与工作缸过盈配合、与储油缸间隙配合,所述油封设置在导向座与储油缸上端密封板之间,与导向座紧密配合、与活塞杆滑动连接,所述压缩阀设置在工作缸的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工作缸与储油缸之间并位于工作缸下端,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上下并列设置在活塞杆与工作缸之间并与活塞杆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液压双筒式减震器,包括活塞杆、油封、导向座、工作缸、活塞、储油缸以及压缩阀,所述导向座设置在活塞杆与储油缸之间,并与工作缸过盈配合、与储油缸间隙配合,所述油封设置在导向座与储油缸上端密封板之间,与导向座紧密配合、与活塞杆滑动连接,所述压缩阀设置在工作缸的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工作缸与储油缸之间并位于工作缸下端,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上下并列设置在活塞杆与工作缸之间并与活塞杆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汽车液压双筒式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分别包括第一节流孔盘、第二节流孔盘和第三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鼎合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