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814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翼子板、发动机室、发动机罩、车颈格栅、安装在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上部上的中间密封件、以及由比车颈格栅的纵壁部柔软的材质制作而成的侧密封件。在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翼子板之间形成有不存在纵壁部的间隙空间。侧密封件具有与关闭状态下的发动机罩抵接的密封部和从下方支撑该密封部的支撑部,并且以堵塞所述间隙空间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由此,能抑制来自发动机室的噪音进入车室内并且还能实现行人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抑制噪音进入车颈(cowl)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在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领域中,为了降低发动机室内的角部的声压以保持室内安静而提出了各种结构。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04-349051号所公开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如图16所示,在车室51与发动机室53之间设置有前围板52,通过该前围板52阻隔发动机室53内产生的噪音进入车室51内。前围板52包括下前围板54与上 前围板55,在下前围板54上安装有围板吸音材料56。发动机室53的上面由开闭自如的发动机罩板57覆盖,发动机罩板57的后端与密封垫58抵接,在发动机罩板57的内表面安装有发动机罩吸音材料59。此外,在围板吸音材料56的上部一体地设置有向斜前上方竖立的车颈侧吸音部60,在该车颈侧吸音部60与车颈箱61之间形成有阻隔空间62。该图16所示的以往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中,由于车颈侧吸音部60的上缘部与发动机罩吸音材料59抵接,因此能通过该车颈侧吸音部60与阻隔空间62降低发动机室53内的角部的声压,从而使噪音不会进入车室51内而能保持安静。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中,由于在发动机罩板(发动机罩)57后端的密封垫58的前方形成有阻隔空间62,因而存在发动机室上部相应地变窄的问题,此夕卜,由于该密封垫58和车颈侧吸音部60的上端部都与发动机罩板57的内表面抵接而形成双重密封结构,因此造成浪费。此外,作为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其他以往例,已知有密封部件在车颈格栅上架设在左右翼子板间的结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必须抑制来自发动机室的噪音进入车室内,除此以外还必须通过扩大当与行人碰撞时在发动机罩与该发动机罩下方的车身部件之间的缓冲行程来保护行人。然而,以往的上述车身前部结构对于行人的保护不够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来自发动机室的噪音进入车室内并且还能实现行人保护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一对翼子板,设置在车身前方的两侧;前室,收纳设置在所述一对翼子板之间的驱动源;发动机罩,从上方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前室;车颈格栅,包含位于所述前室与车室之间的纵壁部,并且沿车宽方向延伸。该车身前部结构还包括中间密封件,安装在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上部,由弹性部件形成,该弹性部件隔断关闭状态下的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之间;侧密封件,安装在所述中间密封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由比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柔软的材质制作而成。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所述翼子板之间形成有不存在所述纵壁部的间隙空间,所述侧密封件包括与关闭状态下的所述发动机罩抵接的和从下方支撑该密封部的支撑部,并且以堵塞所述间隙空间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能抑制来自发动机室的噪音进入车室内并且还能实现行人保护。附图说明图I是从斜前上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见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见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中所设置的中间密封件·与侧密封件被取出后并被显示的正视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观察时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的V-V线观察时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2的VI-VI线观察时的剖视图。图7是图I的要部放大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车身右侧所设置的侧密封件被取出后且从斜前上方被观察时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车身右侧所设置的侧密封件被取出后并被显示的图,其中,(A)是正视图,(B)是后视图,(C)是俯视图,(D)是仰视图,(E)是从车身右侧观察时的侧视图,(F)从车身左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10是沿图7的X-X线观察时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侧密封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侧密封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侧密封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侧密封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侧密封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以往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I至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图I是从斜前上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见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见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中所设置的中间密封件与侧密封件被取出后并被显示的正视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观察时的剖视图,图5沿图2的V-V线观察时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2的VI-VI线观察时的剖视图。如图I及图2所示,车身前部结构I在其两侧具有一对翼子板2,在这些翼子板2之间形成有发动机室4。在该发动机室4内设置有作为车辆驱动源的发动机(未图示)。此处,作为驱动源,除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以外,还可包含电动机或混合动力系统等。此外,发动机室4对应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前室”。在发动机室4的上表面设置有发动机罩6。发动机罩6通过其后端部经由发动机罩铰链26安装在车身上而可开闭地覆盖发动机室4。另外,如图4所示,在发动机室4与车室8之间设置前车颈板10,此外,在前挡玻璃12的下端部的前方设置有沿整个车宽方向延伸的车颈格栅14。另外,该车颈格栅14在其前端侧一体地具有向斜前上方延伸的树脂制的纵壁部16。该车颈格栅14的纵壁部16的详情如下所述,仅形成在车宽方向的中央区域,且在车颈格栅14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不存在 纵壁部16的间隙空间18 (参照图5及图7)。如图4所示,在车颈格栅14的纵壁部16的上端面16a上安装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中间密封件20。中间密封件20具有中空的剖面,且在中间密封件20的内部形成有空洞。该中间密封件20通过与关闭状态的发动机罩6的下表面抵接,从而阻隔噪音等从发动机室4进入车室8内。如图3所示,在中间密封件20的两端侧经由连结部21 (参照图7)而一体地形成有侧密封件22。此处,中间密封件20由弹性部件制作,侧密封件22由比车颈格栅14的硬质树脂制的纵壁部16柔软的材质例如橡胶材料等(例如,EPDM橡胶或热塑性弹性材料(TPE))制作。然而,该侧密封件22的刚性高于中间密封件20,以确保后述的自立稳定性。为了使该两部件间表现出刚性差,例如,中间密封件20可采用含气泡的海绵材料而设为低刚性,侧密封件22可采用不含气泡的固体材料而设为高刚性。接下来,根据图I及图7对侧密封件22的安装位置进行说明。图7是图I的要部放大立体图。图I及图7所示的侧密封件22设置在车身的左右两侧部,且设置成以堵塞上述车颈格栅14的不存在纵壁部16的间隙空间18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另外,在车颈格栅14的侧部前表面附近设置有支柱(strut)塔的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翼子板,设置在车身前方的两侧;前室,收纳设置在所述一对翼子板之间的驱动源;发动机罩,从上方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前室;车颈格栅,包含位于所述前室与车室之间的纵壁部,并且沿车宽方向延伸;中间密封件,安装在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上部,由弹性部件形成,该弹性部件隔断关闭状态下的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之间;侧密封件,安装在所述中间密封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由比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柔软的材质制作而成;其中,所述车颈格栅的纵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所述翼子板之间形成有不存在所述纵壁部的间隙空间,所述侧密封件包括与关闭状态下的所述发动机罩抵接的密封部和从下方支撑该密封部的支撑部,并且以堵塞所述间隙空间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岛孝幸福山诚二川浪彰滩野纯二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西川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