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006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3:19
为了通过在全负载范围内特别是在低负载范围内增大转弯动力来提高转向稳定性,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2)设置有:一对冠部周向槽(3),所述一对冠部周向槽(3)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延伸;一对肩部周向槽(4),所述一对肩部周向槽(4)在冠部周向槽(3)与胎面接地端(2t)之间延伸;冠部肋(5),该冠部肋(5)在冠部周向槽(3)之间;中间肋(6),中间肋(6)在冠部周向槽(3)与肩部周向槽(4)之间延伸;以及肩部肋(7),肩部肋(7)在肩部周向槽(4)与胎面接地端(2t)之间。冠部肋(5)的槽体积比Rc——该槽体积比Rc为槽和纹沟的总体积与冠部肋(5)的肋体积之比,中间肋(6)的槽体积比Rm,以及肩部肋(7)的槽体积比Rs满足关系:Rc≤Rm<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在全负载范围内,特别是在低负载时增大转弯动力来提高转向稳定性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充气轮胎中,当竖直负载增大时,胎面部分的地面接触面积增大,并且轮胎的转弯动力增大。换言之,当轮胎上的负载减小时,轮胎的转弯动力也减小。因此,例如,在具有大的前部负载的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汽车上,与在前轮的轮胎的转弯动力相比,后轮的轮胎转弯动力易于比前轮的轮胎转弯动力相对更多地减小。转弯动力的这种不平衡导致在改变车道和在转弯时的后跟随能力的减小。因此,转向稳定性有待于提高。此外,为了提高在全负载范围内的转弯动力,例如,一种思路是增强胎面橡胶的橡胶硬度,但这有可能恶化行驶噪声和乘坐舒适度。还有,另一种思路是减小用于收紧轮胎的胎体的带层的刚性。然而,这有可能降低抓地性能、行驶噪声性能以及抗磨损性能。下列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能够提高操作响应性的充气轮胎。然而,在这种充气轮胎中,胎面部的具有相对较大的地面压力的中央区域的周向刚性设定成小于肩部区域。因此,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由负载变化导致的中央区域的变形量增大,并且在低负载范围内无法提高转弯动力。专利文献1:未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3513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将解决的问题因此,鉴于上文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在全负载范围内,特别是在低负载时增大转弯动力来提高转向稳定性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基于形成具有这样的肋图案的胎面部:该肋图案具有地面接触形状的比较小的变形,并且基于将冠部肋、中间肋以及肩部肋的槽体积比中的每个限制在特定的确切范围内。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的特征在于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一对冠部周向槽,所述一对冠部周向槽各自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轮胎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一对肩部周向槽,所述一对肩部周向槽各自在冠部周向槽与胎面接地端之间沿轮胎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冠部肋,该冠部肋在冠部周向槽之间沿轮胎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中间肋,每个中间肋均在冠部周向槽与肩部周向槽之间沿轮胎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以及肩部肋,每个肩部肋均在肩部周向槽与胎面接地端之间沿轮胎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并且,冠部肋的槽体积比Rc,该槽体积比Rc为设置在冠部肋上的槽和纹沟的总体积与冠部肋的肋体积之比,中间肋的槽体积比Rm,以及肩部肋的槽体积比Rs满足关系:Rc≤Rm<Rs。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冠部周向槽的最小槽宽度为8mm至18mm,并且冠部周向槽的最小槽宽度是肩部周向槽的最小槽宽度的1.25倍至2.0倍。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在冠部肋中,从所述一对冠部周向槽沿轮胎轴向方向向内延伸并且未延伸至轮胎赤道即终止的冠部纹沟沿轮胎周向方向交替地间隔设置。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中间肋包括:内侧中间纹沟,该内侧中间纹沟从冠部周向槽沿轮胎轴向方向向外延伸并且未延伸至肩部周向槽即终止,以及外侧中间纹沟,该外侧中间纹沟从肩部周向槽沿轮胎轴向方向向内延伸并且未延伸至冠部周向槽即终止。权利要求5的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内侧中间纹沟的轴向长度在冠部纹沟的轴向长度的100%至130%的范围内。权利要求6的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肩部肋包括:肩部横向槽,该肩部横向槽从胎面接地端沿轮胎轴向方向向内延伸并且未延伸至肩部周向槽即终止,以及肩部纹沟,该肩部纹沟从肩部周向槽沿轮胎轴向方向向外延伸。权利要求7的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肩部纹沟的轴向长度大于外侧中间纹沟的轴向长度。权利要求8的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肩部肋包括:内侧区域,该内侧区域相对于穿过肩部肋的最大轴向宽度的中心并且沿轮胎周向方向延伸的肩部肋中心线轴向向内地设置,以及外侧区域,该外侧区域相对于肩部肋中心线轴向向外地设置。外侧区域的槽体积比Rso是内侧区域的槽体积比Rsi的1.1倍至1.5倍。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9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在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以标准的内部压力充气并且不受负载的标准状态下,拱形量D与胎面接地宽度Tw之间的比值(D/Tw)为0.04至0.05;胎面接地宽度Tw为胎面接地端之间的轴向距离,并且拱形量D为从胎面接地端到轮胎赤道的径向距离。权利要求10的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冠部肋的槽体积比Rc和中间肋的槽体积比Rm为5%至30%,并且肩部肋的槽体积比Rs为7%至35%。“标准轮辋”是指以轮胎所基于的标准而为每个轮胎所确定的轮辋,并且合格的轮辋在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JATMA)的情况下为标准轮辋,在轮胎与轮辋协会(TRA)的情况下为“设计轮辋”,在欧洲轮胎与轮圈技术组织(ETRTO)的情况下为“测量轮辋”。“标准内部压力”是指通过标准为每个轮胎确定的空气压力。例如,在JATMA中为最大空气压力,在TRA的情况下为在表格“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中描述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为“充气压力”。当轮胎用于客车时,标准内部压力为180KPa。在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则轮胎的部分的每个尺寸均在上述标准状态下测量。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一对冠部周向槽,所述一对冠部周向槽在轮胎赤道的两侧连续地延伸;一对肩部周向槽,所述一对肩部周向槽各自在冠部周向槽与地面接触端部之间连续地延伸;冠部肋,该冠部肋在冠部周向槽之间沿轮胎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中间肋,每个中间肋均在冠部周向槽与肩部周向槽之间沿轮胎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并且肩部肋,每个肩部肋均在肩部周向槽与地面接触端部之间沿轮胎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包括这种肋图案的充气轮胎具有比包括由块体排形成的胎面部的充气轮胎高的胎面部上的刚性。这能够在全负载范围内提高转弯动力并且提高转向稳定性。如果包括该肋图案的充气轮胎受到较大的负载,则该轮胎能够抑制转弯动力过度的增大并且在高速下提高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冠部肋的槽体积比Rc、中间肋的槽体积比Rm以及肩部肋的槽肋比Rs满足下列关系:Rc≤Rm<Rs。因此,冠部肋的周向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7 JP 2010-155061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
一对冠部周向槽,所述一对冠部周向槽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轮胎周
向方向连续地延伸;
一对肩部周向槽,所述一对肩部周向槽在所述冠部周向槽与胎面接
地端之间沿轮胎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
冠部肋,所述冠部肋在所述冠部周向槽之间沿轮胎周向方向连续地
延伸;
中间肋,所述中间肋在所述冠部周向槽与所述肩部周向槽之间沿轮
胎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以及
肩部肋,所述肩部肋在所述肩部周向槽与所述胎面接地端之间沿轮
胎周向方向连续地延伸;其中
所述冠部肋的槽体积比Rc、所述中间肋的槽体积比Rm以及所述
肩部肋的槽体积比Rs满足关系:Rc≤Rm<Rs,其中所述槽体积比
Rc为设置在所述冠部肋上的槽和纹沟的总体积与所述冠部肋的肋体积
之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冠部周向槽的最
小槽宽度为8mm至18mm,并且所述冠部周向槽的最小槽宽度是所述
肩部周向槽的最小槽宽度的1.25倍至2.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所述冠部肋中,
从所述一对冠部周向槽沿轮胎轴向方向向内延伸并且未延伸至所述轮
胎赤道即终止的冠部纹沟沿轮胎周向方向交替地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中间
肋包括:
内侧中间纹沟,所述内侧中间纹沟从所述冠部周向槽沿轮胎轴向方
向向外延伸并且未延伸至所述肩部周向槽即终止,以及
外侧中间纹沟,所述外侧中间纹沟从所述肩部周向槽沿轮胎轴向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田雄彦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