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574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越野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由复数个花纹单元分布于轮胎胎面,各花纹单元包括沿轮胎周向分布的中心花纹块组及沿轮胎周向分布的胎肩花纹块组,一长一短的两个胎肩花纹块在肩部周向间隔分布,各中心花纹块与胎肩花纹块之间采用加强筋连接而形成Z字形的花纹架构,在各胎肩花纹沟底沿横向设有沟底凸肋;胎肩花纹块周向两侧边为阶梯状设计,而外端面由上端面与下端面两个端面搭接形成。令轮胎整体在提升牵引力的同时,又能保证排水、排泥及抗掉块等性能,尤其是对场地赛轮胎快速转弯性能的提升较为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越野赛轮胎,尤其涉及一种场地越野赛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汽车越野赛按路况要求可分为场地车赛及拉力车赛,场地车赛为单程短距离障碍赛,多为松软路面,还混含水路、沙路及陡坡等,主要强调的是轮胎肩部牵引性能及快速过弯冲刺性能,而拉力车赛赛道分短程及长途,路况多样恶劣,偏为硬质路面,主要强调轮胎的牵引性能与抗掉块性能。特别是针对场地赛轮胎,其总体路面较为松软,对瞬时加速性要求较高,在尽量提高其牵引力的前提下,不仅要有较好的胎面包覆性与排水排泥性,而且需确保轮胎的快速转弯性能。总体上,针对牵引、排水、排泥及抗掉块等性能,在花纹设计时需抓住它们的平衡点,以保证轮胎能够兼顾各方面性能。现有的越野轮胎大多性能较为中性化,经车手反应,目前使用之越野车胎在场地车赛时容易过弯加速性不足,且在拉力车赛时也容易掉块。针对场地赛轮胎,其花纹中心部分陆比往往设计偏高,而这样设计容易影响花纹的排水、排泥性能,且易降低在松软路面时胎面的包覆性,甚至轮胎在快速运转时易发生打滑,另外轮胎胎肩处轮廓往往设计平整,由于胎肩部是轮胎过弯时提供驱动力的主要部位,平整设计使得轮胎在快速转弯时并没有特别的优势,胎肩对整体花纹驱动力的加强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越野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该轮胎使用于汽车越野场地赛中,不仅可以提高轮胎的牵引力,并有助于轮胎的排水、排泥、排沙等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越野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由复数个花纹单元分布于轮胎胎面,各花纹单元包括沿轮胎周向分布的中心花纹块组及沿轮胎周向分布的胎肩花纹块组,一长一短的两个胎肩花纹块在肩部周向间隔分布,各中心花纹块与胎肩花纹块之间采用加强筋连接而形成Z字形的花纹架构,在各胎肩花纹沟底沿横向设有沟底凸肋;胎肩花纹块周向两侧边为阶梯状设计,而外端面由上端面与下端面两个端面搭接形成。所述的各组中心花纹块组之间形成锯齿状横沟。所述加强筋的高度为锯齿状横沟深度的15% 25%。所述胎肩花纹块阶梯状设计的上段侧壁高度为胎肩花纹沟沟深的209Γ50%,上段侧壁与下段侧壁的倾斜角度均设置为5° ^18°。所述胎肩花纹块外端的上端面与轮胎行驶面法线的夹角为15° 45°,下端面与轮胎行驶面法线的夹角为5° ^20°。所述沟底凸肋为等腰三角状凸起,其高度为锯齿状横沟深度的15°/Γ40%。所述周向相邻两胎肩花纹块的长度差为胎面宽度的39TlO%。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通过锯齿状横沟设计,其连续的加强筋设计及胎肩花纹块阶梯状设计,并配合沟底凸肋的作用,令轮胎整体在提升牵引力的同时,又能保证排水、 排泥、抗掉块等性能,尤其是对场地赛轮胎快速转弯性能的提升较为显著。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轮胎胎面花纹示意图;图2是图I的局部放大图;图3A是图I的A-A’剖视图;图3B是图I的B-B’剖视图;图3C是图I的C-C’剖视图;图4是图I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轮胎胎面胎肩花纹块的示意图;图6A是图5的D-D’剖视图;图6B是图5的E-E’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6B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越野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由复数个花纹单元分布于轮胎胎面,各花纹单元包括沿轮胎周向分布的中心花纹块组及沿轮胎周向分布的胎肩花纹块组,一长一短的两个胎肩花纹块4在肩部周向间隔分布,各中心花纹块I与胎肩花纹块4之间采用加强筋3连接而形成Z字形的花纹架构,在各胎肩花纹沟底8沿横向设有沟底凸肋5 ;胎肩花纹块4周向两侧边为阶梯状设计,而外端面由上端面6与下端面7两个端面搭接形成。各胎肩花纹块组是由位于中心花纹块组两侧的胎肩花纹块4构成,两胎肩花纹块 4呈对称的交错设置,且各胎肩花纹块4的内端面邻接两中心花纹块1,而周向前后两边为同向弧形设置。如图3C并配合图I、图2所示,各组中心花纹块组之间形成锯齿状横沟2,该锯齿状的横沟在提升牵引力的同时,又能增强防侧滑的效果,特别是有助于提高轮胎转弯时的驱动力,进而保证轮胎快速稳定地转向。锯齿状横沟2的深度为H,深度H为胎面宽度TW的69Γ15% ;锯齿状横沟2的宽度为a,宽度a为胎面宽度TW的39Γ12%,优选为4% 8%,较大的沟宽设计能够提高花纹的排水排泥性能,增强松软路面之牵引力。如图4所示,由于中心花纹块I为小块状花纹,为防止轮胎在行驶时中心花纹块I 受到冲击而掉块,中心花纹块I、胎肩花纹块4由加强筋3所相连,连续的加强筋3在胎面上形成Z字形结构,连续的Z字形加强筋使得中心花纹块I与胎肩花纹块4成为一个整体,进而增强中心花纹块I的刚性,总体上在提高各沟槽排水排泥等性能的同时,又保证了各花纹块的刚性,提升其抗掉块性能。如图3Α配合图I所示,所述的加强筋3是分布于花纹沟底,其具有一定的高度h, 其高度h为锯齿状横沟2深度H的15°/Γ25%,加强筋3能够在泥泞路况提高牵引性能,并能增强花纹沟区域的抗刺扎能力;当加强筋3高度h设计过大时,不利于花纹的排水,且易影响轮胎后期的使用性能,当加强筋3高度h设计过小时,其加强效果不明显,花纹块容易受到冲击而脱落,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配合图5、图6A所示,胎肩部环圆周等间隔地分布着胎肩花纹块4,胎肩花纹块4 大、高、拱,有助于过弯时的加速性能;胎肩花纹块4周向前后两侧为阶梯状设计,如图D-D’ 所示,此阶梯状设计增加了轮胎驱动时的边际效应,有助于提高轮胎肩部的牵引性能,又能提高肩部排泥性;阶梯状设计的上段侧壁高度为b,b为胎肩花纹沟9沟深c的20°/Γ50%,当上段侧壁高度b过大时,胎肩花纹刚性较弱,不利于轮胎的急速过弯,甚至容易引起胎肩掉块,当上段侧壁高度b过小时,其牵引性能提升得并不明显,且不利于肩部的排泥。上段侧壁角度与下段侧壁的倾斜角度均为W,其大小设置为5° ^18°。配如图5、图6B所示,胎肩花纹块4外端的上端面6与轮胎行驶面法线的夹角f为 15° 45°,下端面7与轮胎行驶面法线的夹角g为5° ^20°,上端面6和下端面7的配合使得胎肩花纹块端面的刚性强,当轮胎陷入泥沙路面时,胎肩花纹块4的上端面6和下端面7能够在侧面提供附加的驱动力,增强轮胎的瞬间驱动力。 再如图I所不,周向如后相邻两胎肩花纹块4的周向间隔为L,其间隔L为胎面览度TW的10°/Γ35%,优选为15°/Γ25% ;当间隔L过小时,胎肩部排水、排泥性易受影响;当间隔L 过大时,牵引性能会下降,特别是车辆转弯时,胎肩花纹块并不能提供一个好的过弯辅助作用。胎面周向相邻两胎肩花纹块4长度差为P,长度差P为胎面宽度TW的39TlO% ;长度差 P设置充分考虑了各种复杂的路况,能够提升胎肩部的通过性能,有利于在各种不同路况胎肩部牵引力的提升,当间隔P过小时,其提升牵引力效果不明显;当间隔P过大时,会影响胎肩的磨耗性能,且易降低胎肩花纹块的牵引性能。如图I并配合图3Β所示,间隔的胎肩花纹块4之间形成的胎肩花纹沟底8,其上设有沟底凸肋5,沟底凸肋5为等腰三角状凸起,其具有一定的高度K,高度K为锯齿状横沟2 沟深H的159Γ40%,沟底凸肋5能够提升轮胎的分泥、排泥性能,当轮胎陷入泥泞路况时,能有效提升牵弓I力。由于胎肩花纹块4之间的间距L较宽,胎肩花纹沟底8的中心位置刚性相对较弱, 轮胎在行驶时容易被刺扎破坏,进而影响轮胎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越野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由复数个花纹单元分布于轮胎胎面,其特征在于:各花纹单元包括沿轮胎周向分布的中心花纹块组及沿轮胎周向分布的胎肩花纹块组,一长一短的两个胎肩花纹块在肩部周向间隔分布,各中心花纹块与胎肩花纹块之间采用加强筋连接而形成Z字形的花纹架构,在各胎肩花纹沟底沿横向设有沟底凸肋;胎肩花纹块周向两侧边为阶梯状设计,而外端面由上端面与下端面两个端面搭接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