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在设置将多条单股钢丝拉齐并埋设于橡胶中而构成的增强层时、能够不增加轮胎重量地提高轮胎成型时的专业性并且提高轮胎耐用性能的充气轮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将多条单股钢丝拉齐而埋设在橡胶中构成的增强层,其中,对各单股钢丝绕其轴进行扭转,该单股钢丝相对于轴向的钢丝表面扭转角为1°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将多条单股钢丝拉齐并埋设于橡胶中所构成的增强层的充气轮胎,更具体地,涉及能够不增加轮胎重量地提高轮胎成型时的作业性且提高轮胎耐用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充气轮胎的带束层的增强帘线,使用捻合多条单丝而成的钢帘线。但是,捻合多条单丝而成的钢帘线,因在单丝间形成的内部空隙而使帘线直径增大,随之就需要大量的涂覆橡胶,所以带束层变厚,存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滚动阻力增大的倾向。于是,为了减少带束层的涂覆橡胶以降低充气轮胎的滚动阻力,而提出了使用单股钢丝来作为带束层的增强帘线的方案。此类单股钢丝与使用捻合多条单丝而构成的钢帘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带束层薄壁化,因此也有助于充气轮胎的轻量化。这里,在基于含有单股钢丝的带束层而充分地确保轮胎耐用性时,需要通过拉丝加工来充分提高单股钢丝的强力。但是,在进行了拉丝加工的单股钢丝中,越接近拉丝模具的线表面侧则越在金属组织中产生过度的取向,因此如果将该单股钢丝原样作为带束层的增强帘线使用,则会出现单股钢丝的耐疲劳性差、轮胎耐用性能下降这一问题。此外,在带束层中使用单股钢丝的情况下,在轮胎成型时从线轴(reel)拉出的单股钢丝有弯曲的倾向、笔直性差,因此存在在轧制埋设有单股钢丝的带束部件时和/或切断该带束部件时的作业性恶化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了对单股钢丝施行例如螺旋状的卷曲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然而,在使用施行了卷曲的单股钢丝的情况下,与使用无卷曲的单股钢丝的情况相比带束层的厚度增加,使充气轮胎轻量化的效果下降,进而还损害减小充气轮胎的滚动阻力的效果。此外,在使用单股钢丝来作为带束层的增强帘线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带束层的总强力,有时需要将单股钢丝在带束层中以较高的嵌入密度配置,但是,其结果,如果带束层中的帘线间隔过窄,则在发生带束边缘分离时,该带束边缘分离容易传播到轮胎周上的广阔范围。因此,在带束层中使用单股钢丝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带束边缘分离所导致的故障,这也成为使轮胎耐用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009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4390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803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设置将多条单股钢丝拉齐而埋设于橡胶中所构成的增强层时、能够不增加轮胎重量地提高轮胎成型时的专业性且提高轮胎耐用性能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在设置将多条单股钢丝拉齐而埋设于橡胶中所构成的增强层时、能够一边良好地维持轮胎耐用性一边减少滚动阻力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1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将多条单股钢丝拉齐并在橡胶中埋设而构成的增强层,其特征在于,对各单股钢丝绕其轴赋予扭转,使该单股钢丝相对于轴向的钢丝表面扭转角为1°以上。用于实现上述进一步的目的的第2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处的胎体层的外周侧,配设有将多条单股钢丝拉齐并在橡胶中埋设而构成的增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股钢丝的股径d为0.25mm~0.40mm,所述单股钢丝的拉伸强度S(MPa)相对于所述股径d成为S≥3870-2000d的关系,并且对各单股钢丝绕其轴赋予扭转,使该单股钢丝相对于轴向的钢丝表面扭转角为1°以上。用于实现上述进一步的目的的第3专利技术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在胎面部处的胎体层的外周侧,配设有将多条单股钢丝拉齐并在橡胶中埋设而构成的增强层,其特征在于,对各单股钢丝绕其轴赋予扭转,该单股钢丝相对于轴向的钢丝表面扭转角为1°以上,并且在所述带束层内形成由2~4条所述单股钢丝构成的多个钢丝集合体,在各钢丝集合体中所述单股钢丝配置为在所述带束层的面方向上并排。专利技术效果在第1专利技术中,通过对构成增强层的单股钢丝赋予扭转并规定其钢丝表面扭转角,能够改善单股钢丝的耐疲劳性以提高轮胎耐用性能,并且能够改善单股钢丝的笔直性以提高轮胎成型时的作业性。此外,在使用扭转了的单股钢丝的情况下,与使用施行了卷曲的单股钢丝的情况不同,增强层的厚度不会增加,因此能够充分确保使充气轮胎轻量化的效果。在第1专利技术中,为了充分发挥上述效果,优选,使单股钢丝相对于轴向的钢丝表面扭转角为1°~15°。优选,单股钢丝的股径为0.20mm~0.50mm。另外,优选,增强层中的单股钢丝的嵌入密度为50条/50mm~90条/50mm。适用上述单股钢丝的增强层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对构成充气轮胎的带束层、带束盖层、胎体层或侧增强层适用上述单股钢丝。在第2专利技术中,在采用拉伸强度S大的单股钢丝来作为带束层的增强帘线时,对构成带束层的单股钢丝赋予扭转,并规定其钢丝表面扭转角,从而缓和了在单股钢丝中因拉丝加工而引发的金属组织的取向,因此你改善单股钢丝的耐疲劳性以提高轮胎耐用性能。此外,在使用扭转了的单股钢丝的情况下,与使用施行了卷曲的单股钢丝的情况不同,增强层的厚度不会增加,因此能够基于单股钢丝的使用来成分降低充气轮胎的滚动阻力。在第2专利技术中,为了改善单股钢丝的耐疲劳性,优选,增大上述钢丝表面扭转角,但是,如果该线表面扭转结角过大则单股钢丝的生产率会下降而使制造变得困难。因此,优选,单股钢丝对于轴向的钢丝表面扭转角为1°~15°。此外,为了充分确保轮胎耐用性能,优选,带束层中的单股钢丝的嵌入密度为50条/50mm~90条/50mm。再有,优选,在带束层的至少边缘部的外周侧卷绕带束盖层。由此,能够由带束盖层来弥补使用单股钢丝情况下的缺点、即帘线间隔窄引起的在帘线与橡胶之间产生分离的缺点。在第3专利技术中,在采用单股钢丝来作为带束层的增强帘线时,对构成带束层的单股钢丝进行扭转,并规定其钢丝表面扭转角,从而缓和在单股钢丝中因拉丝加工而引起产生的金属表面组织的过取向,因此能够改善单股钢丝的耐疲劳性以提高轮胎耐用性能。而且,在带束层内形成了由2~4条单股钢丝构成的多个钢丝集合体,因此带束边缘分离难以发生,即使发生带束边缘分离,其也停留在钢丝集合体内,能够抑制传播到轮胎周上的广阔范围。因此,能够防止带束边缘分离所引起的故障,能够提高轮胎耐用性能。此外,在使用扭转了的单股钢丝,在各钢丝集合体中将单股钢丝配置为在带束层的面方向上排列的情况下,与使用施行了卷曲的单股钢丝的情况不同,带束层的厚度不会增加,因此能够基于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29 JP 147494/2010;2010.06.29 JP 147498/201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将多条单股钢丝拉齐并埋设在橡胶中而构成的
增强层,其特征在于,
对各单股钢丝绕其轴赋予扭转,该单股钢丝相对于轴向的钢丝表面扭
转角为1°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股钢丝相对于轴向的钢丝表面扭转角为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股钢丝的股径为0.20mm~0.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层中的所述单股钢丝的嵌入密度为50条/50mm~90条/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层是带束层、带束盖层、胎体层或侧增强层。
6.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处的胎体层的外周侧,配设有将多条单股
钢丝拉齐而埋设在橡胶中构成的增强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股钢丝的股径d为0.25mm~0.40mm,所述单股钢丝的拉伸强度S
(MPa)相对于所述股径d成为S≥3870-2000d的关系,并且对各单股钢丝
绕其轴赋予扭转,该单股钢丝相对于轴向的钢丝表面扭转角为1°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股钢丝相对于轴向的钢丝表面扭转角为1°~15°。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束层中的所述单股钢丝的嵌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薰,上田佳生,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