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96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其中第三模具上依序设有第二模具与第三模具,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形成有厚度极小的成型区,第二模具的内部设有一贯穿第二模具且管径呈锥状并与成型区相通的注料道,第三模具设有与料道相通的进料口,当加压铝液自进料口注入后,加压铝液可以瞬间充满成型区,并且凝固成型而制出薄片型铝制品的优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提供一种可制造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铸造工业的进步性可说是一日千里,从最早期的砂模铸造(业界通称翻砂)慢慢演变至近期的特殊铸造法,而特殊铸造法因材料的不同延伸出许多不同的铸造方式,如热、冷室压铸法、永久模铸法与挤压铸造法等等,利用铸造所制出的成品可说是数以万计,如高尔夫球杆头、汽车零组件与外壳等等,然而在业界最常见的铸造方式为挤压铸造法。传统的压铸造法,请配合参考图3所示,其中可上下分离的公、母模61、60的一侧设有进料口62,在公、母模61、60之间设有可形成半成品65的模穴64,模穴64与进料口62之间设有可与模穴64与进料口62相通的料道63。由于铝液凝固速度极快,所以使用铝液的挤压铸造法只能制造出在一定范围厚度与体积的半成品65,如果业者欲制造薄片型的半成品65,往往会发生铝液还未灌满模穴64时即以凝固的情况发生,因为铝液凝固的速度比铝液灌入的速度还快,因此造成许多不良品的产生,有鉴于此,因此部份业者使用冲床制造薄片型的产品。传统的冲床,请配合参考图4所示,其中下模70设有可相配合的上模71,所以在制造薄片型的成品72时,将物料置于上、下模71、70之间,并利用高压的上模71向下冲击,将物料压迫延伸为薄片型的成品72,但在下模70的弯角701都会设有让物料延伸的公差,因此所制出的成品72往往因其延伸性的不同,而造成成品72的各边角的角度不一,因而失去成品72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鉴于前述传统结构于实际使用上仍然有其缺点存在,而予以重新设计,通过三块不同模具的组合,而制造出薄片型铝制品,为其技术目的。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其中第三模具上依序设有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形成有成型区,第二模具的内部设有贯穿第二模具且管径呈锥状并与成型区相通的注料道,第三模具设有与注料道相通的进料口。当加压铝液自进料口注入后,经由注料道流入成型区,并且凝固成型,由于注料道是位于成型区中央的上方因此铝液可以均匀分布于成型区中且凝固成型,而制成品的厚度是介于0.5~0.9mm,而可制造薄片型的的成品。另外,由于液体状的铝液可以均匀分布于成型区中,所以制成品的各弯角可以符合业者的需求,因此提高制成品的美观性。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传统挤压式铸造法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传统冲床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请配合参考图1所示,其中第三模具30上依序设有第二模具20与第一模具10,在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之间设有成型区21。第三模具30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一贯穿第三模具30的进料口31,并于第三模具30的另一端面形成有与进料口31相通的缓冲室32。第二模具20内部设有一贯穿第二模具20且管径呈锥状的并与成型区21相通的注料道22,该注料道22可为椭圆形或多角形,注料道22朝向第三模具30的一端形成有喇叭口221且与缓冲室32相通,该注料道22朝向喇叭口221一端的管径小于注料道22朝向成型区21一端的管径。当加压铝液由进料口31注入时,铝液会由下往上流动,并由喇叭口221进入注料道22中,为了防止有时铝液过多时而影响整体流动,因此部分的铝液会流入缓冲室32使得整体流动顺畅。之后,铝液进入注料道22的,由于注料道22朝向喇叭口221一端的管径小于注料道22朝向成型区21一端的管径,使得加压铝液会沿着注料道22的内壁由下向上流动。然后,铝液进入成型区21,并且凝固成型,由于铝液是由成型区21中央的下方,由下往上流动,通过压力的作用,铝液可迅速充满成型区21,因此就不会发生因铝液在注入时发生凝固的情况,即可制出薄片型的铝制品。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请配合参考图2所示,于第二模具41内部分别设有贯穿第二模具20且管径呈锥状的并与成型区54相通的第一注料道52与第二注料道53,第一、第二注料道52、53朝向第三模具40的一端形成有喇叭口521、531且与缓冲室51相通,第一、第二注料道52、53朝向喇叭口521、531一端的管径小于第一、第二注料道52、53朝向成型区54一端的管径。当加压铝液由进料口50注入时,有时铝液会在成型区54的镂空处形成乱流现象,故于第二模具41内增设注料道的数量以避免乱流现象,并且也同时加快铝液进入成型区54的量。另外,由于注料道的增加,使得进料位置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因此于制造薄片型铝制品时,可选择最快及最短的浇铸冲射距离,藉以达到在流体高温时可顺利迅速铸满成形区成形,并减少因冲填距离过长而使铝液在注入时发生温度不足而凝固的情况,而导致无法生产出薄片型铝制品。权利要求1.一种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三模具上依序设有第二模具与第三模具,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设有成型区;第三模具的一端端面上设有一贯穿第三模具的进料口,并于另一端面形成有缓冲室,并且进料口与缓冲室相通;第二模具的内部设有贯穿第二模具且管径呈锥状的注料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二模具内设置有若干注料道。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注料道朝向第三模具的一端形成有喇叭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注料道为多角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注料道为椭圆形。6.如权利要求4所述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注料道朝向喇叭口一端的管径小于注料道朝向成型区一端的管径。7.如权利要求5所述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注料道朝向喇叭口一端的管径小于注料道朝向成型区一端的管径。专利摘要一种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其中第三模具上依序设有第二模具与第三模具,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形成有厚度极小的成型区,第二模具的内部设有一贯穿第二模具且管径呈锥状并与成型区相通的注料道,第三模具设有与料道相通的进料口,当加压铝液自进料口注入后,加压铝液可以瞬间充满成型区,并且凝固成型而制出薄片型铝制品的优点。文档编号B22D17/22GK2690076SQ200420002098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3日专利技术者李建华, 陈坤明 申请人:佳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片型铝制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三模具上依序设有第二模具与第三模具,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设有成型区;第三模具的一端端面上设有一贯穿第三模具的进料口,并于另一端面形成有缓冲室,并且进料口与缓冲室相通;第二模具的内部设有贯穿第二模具且管径呈锥状的注料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陈坤明
申请(专利权)人:佳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