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691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其技术方案是: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包括上段转向轴(1)、第一连接螺栓(21)、第二连接螺栓(22)、第三连接螺栓(23)、第四连接螺栓(24)、吸能胶垫(3)、第一锁紧螺母(41)、第二锁紧螺母(42)、第三锁紧螺母(43)、第四锁紧螺母(44)、下段转向轴(5),其特征在于:上段转向轴(1)、下段转向轴(5)通过4个连接螺栓(21、22、23、24)、4个锁紧螺母(41、42、43、44)与吸能胶垫(3)两端连接固定。车辆在碰撞过程中,下段转向轴(5)相对于上段转向轴(1)运动,中间的吸能胶垫(3)产生轴向压缩变形而吸收撞击能量,起到缓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并使转向盘的后移量大大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技术,具体是涉及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轴。ニ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道路条件的改善及汽车车速的提高,汽车发生正面撞车的事故越来越多,由于车身、车架产生变形,导致转向轴、转向盘后移,同时人体受惯性作用向前冲,从而使驾驶员的胸部和头部可能撞到转向盘上而受伤,为减轻这种伤害急需采用ー种能够吸收冲击能量的转向轴。转向轴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轴的设计必须保证其能够可靠的 传递扭矩,使方向盘位于符合驾驶员驾驶姿态的位置,为了在发生碰撞的时候能够吸收碰撞能量,保护驾驶员安全,因此需要在转向轴上进行吸能设计。现有的转向轴吸能设计大都采用吸能管柱等,这些吸能管柱吸收碰撞能量主要依靠摩擦力消耗,或者通过剪切塑料销以及管柱断开后上下段的摩擦力来实现的,其消耗的能量有限,并且不能保证吸能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以上存在的缺陷,提供ー种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的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其技术方案是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包括上段转向轴、第一连接螺栓、第二连接螺栓、第三连接螺栓、第四连接螺栓、吸能胶垫、第一锁紧螺母、第二锁紧螺母、第三锁紧螺母、第四锁紧螺母、下段转向轴,其特征在于上段转向轴、下段转向轴通过4个连接螺栓、4个锁紧螺母与吸能胶垫两端连接固定。车辆在碰撞过程中,下段转向轴相对于上段转向轴运动,中间的吸能胶垫产生轴向压缩变形而吸收撞击能量,起到缓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并使转向盘的后移量大大减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I.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不平度引起前轮胎的振动,然后传给转向器和下段转向轴,由下段转向轴和上段转向轴中间的吸能胶垫吸收了下段转向轴的振动能量,使下段转向轴的振动能量不能传至上段转向轴和转向盘,从而提高了行驶的舒适性。2.车辆在正面碰撞过程中,碰撞能量传给下段转向轴,使位于车辆前部的下段转向轴相对于上段转向轴运动,中间的吸能胶垫产生轴向压缩变形而稳定的吸收撞击能量,起到缓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并使同上段转向轴连接的转向盘的后移量大大减小,防止或减少转向盘直接作用于驾驶员身上,避免造成人身伤害。3.车辆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受惯性的影响产生冲向转向盘的运动,驾驶员本身的运动能量传递给转向盘和上段转向轴,使位于后部的转向盘和上段转向轴相对于下段转向轴运动,这部分能量也要通过吸能胶垫的轴向压缩变形而有效稳定的予以吸收,防止或减少超出人体承受能力的碰撞力,避免造成人身伤害。4.本专利技术吸能式汽车转向轴的结构简单,容易装配,成本低廉。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吸能胶垫吸收了下段转向轴的振动能量,使下段转向轴的振动能量不能传至上段转向轴和转向盘,提高了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车辆在正面碰撞过程中,中间的吸能胶垫可以持续稳定的吸收下段转向轴的碰撞能量,防止或減少方向盘直接作用于驾驶员身上,避免造成人身伤害;也可以持续稳定的吸收由于惯性使驾驶员本身作用于转向盘和上段转向轴的运动能量,防止或減少了超出人体承受能力的碰撞力,避免造成人身伤害。以上使用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后,效果非常明显,提高了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四附图说明图I :本专利技术吸能式汽车转向轴主视图;图2 :吸能式汽车转向轴A向视图;图3 :吸能式汽车转向轴B向视图; 图4 :上段转轴主视图;图5:上段转轴俯视图;图6:下段转轴主视图;图7:下段转轴仰视图;图8 :吸能胶垫主视图;图9 :吸能胶垫俯视图。图中,I :上段转向轴,11 :上段螺纹连接部分,12 :上段花键部分,13 :上段锥体部分,14 :上段主轴部分,15 :上段固定座,151 :第一固定孔,152 :第二固定孔,21 :第一连接螺栓,22 :第二连接螺栓,23 :第三连接螺栓,24 :第四连接螺栓,3 :吸能胶垫,31 :第一通孔,32 :第二通孔,33 :第三通孔,34 :第四通孔,41 :第一锁紧螺母,42 :第二锁紧螺母,43 第三锁紧螺母,44 :第四锁紧螺母,5 :下段转向轴,51 :下段花键部分,52 :下段主轴部分,53下段固定座,533 :第三固定孔,534 :第四固定孔。五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2、3所示,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包括上段转向轴(I)、第一连接螺栓(21)、第二连接螺栓(22)、第三连接螺栓(23)、第四连接螺栓(24)、吸能胶垫(3)、第一锁紧螺母(41)、第二锁紧螺母(42)、第三锁紧螺母(43)、第四锁紧螺母(44)、下段转向轴(5),其特征在于上段转向轴(I)、下段转向轴(5)通过4个连接螺栓(21、22、23、24)、4个锁紧螺母(41、42、43、44)与吸能胶垫(3)两端连接固定。如图4、5所示,所述的上段转向轴⑴依次由上段螺纹连接部分(11)、上段花键部分(12)、上段锥体部分(13)、上段主轴部分(14)以及上段固定座(15)组成;所述上段螺纹连接部分(11)长度为16mm,采用M12螺纹;所述上段花键部分(12)是长度为18mm,采用EXT36ZX0. 4mX30RX7h的渐开线花键;所述上段锥体部分(13)长度为10mm,采用I : 10锥面;所述上段主轴部分(14)是长度为264mm,直径为16. 5mm的柱体;所述上段固定座(15)厚度为2mm,短边宽度为20mm,外弧是以所述上段固定座(15)中心为圆心50mm为直径的圆的一部分,所述上段固定座(15)包含有第一固定孔(151)和第二固定孔(152),两固定孔(151、152)的直径均为8. 5mm,并以所述上段固定座(15)中心对称分布,两固定孔(151、152)的中心距为35mm。如图6、7所示,所述的下段转向轴(5)依次由下段花键部分(51)、下段主轴部分(52)以及下段固定座(53)组成;所述下段花键部分(51)是长度为25mm,采用EXT30ZX0. 5mX30RX7h的渐开线花键;所述下段主轴部分(52)是长度为163mm,直径为16. 5mm的柱体;所述下段固定座(53)厚度为2mm,短边宽度为20mm,外弧是以所述下段固定座(53)中心为圆心50mm为直径的圆的一部分,所述下段固定座(53)包含有第三固定孔(533)和第四固定孔(534),两固定孔(533、534)的直径均为8. 5mm,并以所述下段固定座(53)中心对称分布,两固定孔(533、534)的中心距为35mm。如图8、9所示,所述吸能胶垫(3)为直径50mm,高度60mm的圆柱体,并且包含有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32)、第三通孔(33)、第四通孔(34),4个通孔(31、32、33、34)直径 均为8. 5mm,以直径35mm分度圆均布在吸能胶垫(3)的端面上。所述吸能胶垫(3)由优质天然橡胶组成,其エ艺流程为a.原材料由生胶和配合剂组成,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改善吸能胶垫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b.生胶塑炼,使橡胶分子裂解后減少分子量,从而提高其塑性;c.橡胶混炼,在生胶中加入配合剂,并使其均匀混和;d.模压成型,完成了混炼的胶即可成型,由挤出机和模具获得成型;e.硫化处理,成型后的吸能胶垫(3)即可放进硫化罐内,在加热、加压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包括上段转向轴(1)、第一连接螺栓(21)、第二连接螺栓(22)、第三连接螺栓(23)、第四连接螺栓(24)、吸能胶垫(3)、第一锁紧螺母(41)、第二锁紧螺母(42)、第三锁紧螺母(43)、第四锁紧螺母(44)、下段转向轴(5),其特征在于:上段转向轴(1)、下段转向轴(5)通过4个连接螺栓(21、22、23、24)、4个锁紧螺母(41、42、43、44)与吸能胶垫(3)两端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包括上段转向轴(I)、第一连接螺栓(21)、第二连接螺栓(22)、第三连接螺栓(23)、第四连接螺栓(24)、吸能胶垫(3)、第一锁紧螺母(41)、第二锁紧螺母(42)、第三锁紧螺母(43)、第四锁紧螺母(44)、下段转向轴(5),其特征在于上段转向轴(I)、下段转向轴(5)通过4个连接螺栓(21、22、23、24)、4个锁紧螺母(41、42、43、44)与吸能胶垫(3)两端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其特征在干所述的上段转向轴(I)依次由上段螺纹连接部分(11)、上段花键部分(12)、上段锥体部分(13)、上段主轴部分(14)以及上段固定座(15)组成; 所述上段螺纹连接部分(11)长度为16mm,采用M12螺纹; 所述上段花键部分(12)长度为18mm,采用EXT36ZX0. 4mX30RX7h的渐开线花键; 所述上段锥体部分(13)长度为10mm,采用I : 10锥面; 所述上段主轴部分(14)长度为264mm,直径为16. 5mm的柱体; 所述上段固定座(15)厚度为2mm,短边宽度为20mm,外弧是以所述上段固定座(15)中心为圆心50mm为直径的圆的一部分,所述上段固定座(15)包含有第一固定孔(151)和第ニ固定孔(152),两固定孔(151、152)的直径均为8. 5mm,并以所述上段固定座(15)中心对称分布,两固定孔(151、152)的中心距为3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其特征在干所述的下段转向轴(5)依次由下段花键部分(51)、下段主轴部分(52)以及下段固定座(53)组成; 所述下段花键部分(51)长度为25mm,采用EXT30ZX0. 5mX30RX7h的渐开线花键; 所述下段主轴部分(52)长度为163mm,直径为16. 5mm的柱体; 所述下段固定座(53)厚度为2_,短边宽度为20_,外弧是以所述下段固定座(53)中心为圆心50mm为直径的圆的一部分,所述下段固定座(53)包含有第三固定孔(533)和第四固定孔(534),两固定孔(533、534)的直径均为8. 5_,并以所述下段固定座(53)中心对称分布,两固定孔(533、534)的中心距为3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式汽车转向轴,其特征在干所述吸能胶垫(3)为直径50mm,高度60mm的圆柱体,并且包含有第一通孔(31)、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方曼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