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转向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7792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9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链式转向轴,包括方向盘传动杆、第一万向节组件、滑动杆、第二万向节组件、车身转接头、车身固定座和转向U形杆;方向盘传动杆与第一万向节组件固定连接,滑动杆布设于第一万向节组件与第二万向节组件之间;车身转接头的一端与第二万向节组件固定连接,用于支撑固定第二万向节组件;车身转接头的另一端套接于转向U形杆上,车身转接头的外端固设有车身固定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简捷,采用链式转向轴这种结构在车头做上下调节的时个不影响方向盘的正常使用,滑动杆在车头上下移动的时候能让方向盘跟转向U形杆之间的距离自由变化,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童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童车上的链式转向轴
技术介绍
儿童车作为一种儿童用品,由于其优良的性能,深受儿童的喜欢。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人们逐渐从基本的物质生活转变成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目前的儿童车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保持儿童车收纳和携带的方便,通常需要车身或者车头折叠起来,以减少所占有的空间;现有的儿童车的转向杆大多数为一体杆结构,转向杆的一端连接方向盘,另一端连接转向装置;目前,大多数可折叠式结构设计的童车,只是通过采用车头和车身的折叠,外加可伸缩的转向杆来以减少童车所占有的空间。由于童车车体的结构形状大小并不一致,方向盘与转向杆处于同于方向上,给折叠以后转向杆与方向盘的放置位置带来不便,同时也使得收纳的空间利用率大大降低,不方便人们使用,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简捷、安全可靠性高、通用性强、操作方便,且能自由调整方向盘跟转向U形杆之间距离自由变化的用于童车上的链式转向轴。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链式转向轴,包括方向盘传动杆、第一万向节组件、滑动杆、第二万向节组件、车身转接头、车身固定座和转向U形杆;方向盘传动杆与第一万向节组件固定连接,滑动杆布设于第一万向节组件与第二万向节组件之间;车身转接头的一端与第二万向节组件固定连接,用于支撑固定第二万向节组件;车身转接头的另一端套接于转向U形杆上,车身转接头的外端固设有车身固定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万向节组件包括第一底管、第一支管及第一转轴;第一底管的下端固设有呈“U”形的第一底座;第一底座上设有相对称的个第一轴孔;第一支管的下端固设有呈“U”形的第一支座;第一支座上设有相对称的个第二轴孔;第一底座与第一支座相互垂直;与此相对应的,所述第二万向节组件包括第二底管、第二支管及第二转轴;第二底管的下端固设有呈“U”形的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上设有相对称的个第三轴孔;第二支管的下端固设有呈“U”形的第二支座;第二支座上设有相对称的个第四轴孔;第二底座与第二支座相互垂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轴为十字形转轴,该十字形转轴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圆柱转轴连接组成,其中的一个圆柱转轴的两端插入第一底座上的第一轴孔内,并在第一轴孔内转动,另一个圆柱转轴的两端插入第一支座上的第二轴孔内,并在第二轴孔内转动;与此相对应的,第二转轴为十字形转轴,该十字形转轴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圆柱转轴连接组成,其中的一个圆柱转轴的两端插入第二底座上的第三轴孔内,并在第三轴孔内转动,另一个圆柱转轴的两端插入第二支座上的第四轴孔内,并在第四轴孔内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底管与第一支管的长度之和与滑动杆的长度相一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底座的宽度与方向盘传动杆底部的外径相一致,第二支座的宽度与车身转接头的外径相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简捷,采用链式转向轴这种结构在车头做上下调节的时个不影响方向盘的正常使用,滑动杆在车头上下移动的时候能让方向盘跟转向U形杆之间的距离自由变化,方便实用,本装置连接方式简单易行,成本低,加工生产简单,万向节能让转向杆段以段之间产生夹角的时候能正常使用,车身固定座及车身转接头有效将链式转向杆跟车身固定,且可以快速实现童车的车头与车身的折叠、转向和固定,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万向节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二万向节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方向盘传动杆11,第一万向节组件12,第一底管12-1,第一支管12-2,第一转轴12-3,第一底座12-4,第一支座12-5,第一轴孔12-6,第二轴孔12-7,滑动杆13,第二万向节组件14,第二底管14-1,第二支管14-2,第二转轴14-3,第二底座14-4,第二支座14-5,第三轴孔14-6,第四轴孔14-7,车身转接头15,车身固定座16,转向U形杆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5所示,链式转向轴,包括方向盘传动杆11、第一万向节组件12、滑动杆13、第二万向节组件14、车身转接头15、车身固定座16和转向U形杆17;转向U形杆17用于连接转向装置,方向盘传动杆11用于连接方向盘,方向盘传动杆11与第一万向节组件12固定连接,滑动杆13布设于第一万向节组件12与第二万向节组件14之间;车身转接头15的一端与第二万向节组件14固定连接,用于支撑固定第二万向节组件14;车身转接头15的另一端套接于转向U形杆17上,车身转接头15的外端固设有车身固定座16;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在车头做上下调节的时个不影响方向盘的正常使用,滑动杆13在车头上下移动的时候能让方向盘跟转向U形杆17之间的距离自由变化,从而实现了折叠以后转向杆与方向盘的放置便捷的目的,方便实用。第一万向节组件12包括第一底管12-1、第一支管12-2及第一转轴12-3;第一底管12-1的下端固设有呈“U”形的第一底座12-4;第一底座12-4上设有相对称的个第一轴孔12-6;第一支管12-2的下端固设有呈“U”形的第一支座12-5;第一支座12-5上设有相对称的个第二轴孔12-7;第一底座12-4与第一支座12-5相互垂直;与此相对应的,所述第二万向节组件14包括第二底管14-1、第二支管14-2及第二转轴14-3;第二底管14-1的下端固设有呈“U”形的第二底座14-4;第二底座14-4上设有相对称的个第三轴孔14-6;第二支管14-2的下端固设有呈“U”形的第二支座14-5;第二支座14-5上设有相对称的个第四轴孔14-7;第二底座14-4与第二支座14-5相互垂直。第一转轴12-3为十字形转轴,该十字形转轴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圆柱转轴连接组成,其中的一个圆柱转轴的两端插入第一底座12-4上的第一轴孔12-6内,并在第一轴孔12-6内转动,另一个圆柱转轴的两端插入第一支座12-5上的第二轴孔12-7内,并在第二轴孔12-7内转动;与此相对应的,第二转轴14-3为十字形转轴,该十字形转轴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圆柱转轴连接组成,其中的一个圆柱转轴的两端插入第二底座14-4上的第三轴孔14-6内,并在第三轴孔14-6内转动,另一个圆柱转轴的两端插入第二支座14-5上的第四轴孔14-7内,并在第四轴孔14-7内转动。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第一万向节组件12与第二万向节组件14的收缩或者展开所使用的力度均等,采用十字形转轴,在车头做上下调整时,配合状态与实际使用时力度一致,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第二底管14-1与第一支管12-2的长度之和与滑动杆13的长度相一致;使得车头与车身的展开或折叠长度保持在一个固定值,便于我们在使用中调整。第一底座12-4的宽度与方向盘传动杆11底部的外径相一致,第二支座14-5的宽度与车身转接头15的外径相一致;在保证了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该装置的整体美观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链式转向轴

【技术保护点】
链式转向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盘传动杆(11)、第一万向节组件(12)、滑动杆(13)、第二万向节组件(14)、车身转接头(15)、车身固定座(16)和转向U形杆(17);方向盘传动杆(11)与第一万向节组件(12)固定连接,滑动杆(13)布设于第一万向节组件(12)与第二万向节组件(14)之间;车身转接头(15)的一端与第二万向节组件(14)固定连接,用于支撑固定第二万向节组件(14);车身转接头(15)的另一端套接于转向U形杆(17)上,车身转接头(15)的外端固设有车身固定座(16)。

【技术特征摘要】
1.链式转向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盘传动杆(11)、第一万向节组件(12)、滑动杆(13)、第二万向节组件(14)、车身转接头(15)、车身固定座(16)和转向U形杆(17);方向盘传动杆(11)与第一万向节组件(12)固定连接,滑动杆(13)布设于第一万向节组件(12)与第二万向节组件(14)之间;车身转接头(15)的一端与第二万向节组件(14)固定连接,用于支撑固定第二万向节组件(14);车身转接头(15)的另一端套接于转向U形杆(17)上,车身转接头(15)的外端固设有车身固定座(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转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万向节组件(12)包括第一底管(12-1)、第一支管(12-2)及第一转轴(12-3);第一底管(12-1)的下端固设有呈“U”形的第一底座(12-4);第一底座(12-4)上设有相对称的个第一轴孔(12-6);第一支管(12-2)的下端固设有呈“U”形的第一支座(12-5);第一支座(12-5)上设有相对称的个第二轴孔(12-7);第一底座(12-4)与第一支座(12-5)相互垂直;与此相对应的,所述第二万向节组件(14)包括第二底管(14-1)、第二支管(14-2)及第二转轴(14-3);第二底管(14-1)的下端固设有呈“U”形的第二底座(14-4);第二底座(14-4)上设有相对称的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焱燕龚兴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栋马童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