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的摇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8105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架的摇枕,所述摇枕的下方设有与转向架的横梁连接的第二系悬挂,所述摇枕的上方设有与车体连接的第三系悬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向架的摇枕,通过在摇枕的下方与横梁之间增加了一级悬挂,使构架和车体之间通过二级悬挂连接,实现功能分离,摇枕上方第三系悬挂仅用来承担横向位移功能,摇枕下方的第二系悬挂仅用来承担旋转功能,可进一步增大车辆在通过曲线时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位移量及旋转角度,提高车辆曲线通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轨道车辆转向架
,具体涉及转向架的摇枕
技术介绍
转向架作为轨道车辆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用来承载车辆、提供牵引力、减振、导向,动力转向架还用于提供驱动轨道车辆前进的动力。转向架可分为带摇枕的转向架和不带摇枕的转向架,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架一般包括构架、轮对、轴箱等几大部件,其中轴箱通过一系悬挂(Primary Suspension,又称为初级悬挂)与构架连接,构架通过二系悬挂(Secondary suspension,又称为次级悬挂)与车体连接。悬挂装置一般包括弹性的支撑部件(例如弹簧)和用于吸能的减振部件(例如液压减振器)。图27为现有技术中的CRH3系列的转向架结构示意图,其构架包括两个侧梁、两个横梁和两个纵梁组焊而成,形成“H”形箱形结构,侧梁由钢板焊接而成下凹的“U”形结构,侧梁下凹的部分安装有空气弹簧作为第三系悬挂支撑部件与车体连接。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车轮在曲线运动过程中,仅仅依靠空气弹簧的横向变位来实现车体与转向架间的旋转和横移,二者之间允许的偏移量较小,不能顺利通过较小的转弯半径。故采取此转向架的车辆安全运行要求较大的转弯半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架的摇枕和引用此摇枕的转向架,提高车体与转向架间的位移量及旋转角度,提高曲线通过能力,提高其适应路况的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架的摇枕,所述摇枕下
侧的中部设有牵引销,所述摇枕与转向架的横梁通过牵引销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牵引销上套设有弹性销套。作为优选,所述摇枕的下方设有与转向架的横梁连接的第二系悬挂,所述摇枕的上方设有与车体连接的第三系悬挂。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系悬挂包括多个叠层橡胶堆、螺旋钢弹簧或者空气弹簧的任意一种以及们的任意组合。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系悬挂包括多个叠层橡胶堆、空气弹簧或螺旋钢弹簧的任意一种以及他们的任意组合。作为优选,所述摇枕的一侧的中部设有横向缓冲器,所述横向缓冲器为开口形状,相对的两个止挡侧面分别设有缓冲橡胶。作为优选,所述摇枕的另一侧相对设置有两个横向减振器,所述横向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摇枕连接,另一端与车体底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摇枕的两端分别设有二系垂向减振器。作为优选,所述摇枕还包括Z形牵引拉杆,所述摇枕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牵引拉杆的两端均设有橡胶节点,所述牵引拉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另一端与车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摇枕还包括抗蛇行减振器,所述抗蛇行减振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另一端与转向架的构架的侧梁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销套为叠层金属橡胶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摇枕上侧的中部设有中心销孔,用于容纳设置于车体枕梁中心的刚性止挡销。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架的摇枕,通过在摇枕的下方与横梁之间增加了一级悬挂,使构架和车体之间通过二级悬挂连接,实现功能分离,摇枕上方的第三系悬挂仅用来承担横向位移功能,摇枕下方的第二系悬挂仅用来承担旋转功能,可进一步增大车辆在通过曲线时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提高车辆曲线通过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转向架的摇枕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3的左视图;图6为采用实施例一的摇枕的转向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主视图(从行驶方向的一侧看);图8为图6的俯视图;图9为图8的A-A向剖视图;图10为采用实施例一的摇枕的转向架的构架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构架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的B-B向剖视图;图13为图10所示的构架的主视图(从行驶方向的一侧看);图14为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转向架的摇枕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采用实施例二的摇枕的转向架的立体示意图;图16为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转向架的摇枕的立体示意图;图17为采用实施例三的摇枕的转向架的立体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主视图(从行驶方向的一侧看);图19为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的转向架的摇枕的立体示意图;图20为采用实施例四的摇枕的转向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1为图20的主视图(从行驶方向的一侧看);图22为图21的C-C向剖视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五的转向架的摇枕的立体示意图;图24为采用实施例五的摇枕的转向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5为图24的主视图(从行驶方向的一侧看);图26为图25的D-D向的剖视图;图27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转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首先要进行说明的是,构成转向架的构架和摇枕均为独立的部件,均可独立生产,然后再进行组装,但为了清楚地说明构架或摇枕的结构,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将转向架的整体结构以及组成它的构架和
摇枕组合在一起进行介绍,以便理解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实施例中的构架和摇枕是不可分的。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转向架的摇枕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3的左视图。图6为采用实施例一的摇枕的转向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主视图(从行驶方向的一侧看);图8为图6的俯视图;图9为图8的A-A向剖视图。图10为采用实施例一的摇枕的转向架的构架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构架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的B-B向剖视图;图13为图10所示的构架的主视图(从行驶方向的一侧看)。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转向架的摇枕2,如图1所示,摇枕2下侧的中部设有牵引销23,所述摇枕2与构架的横梁(见下文)通过牵引销23连接。摇枕2与构架的横梁之间通过牵引销的结构连接,可实现二者之间的回旋运动。作为优选,牵引销23上设有弹性销套231,可以实现无润滑的连接结构。继续结合图1-图5,摇枕2的上方设有与车体连接的第三系悬挂,摇枕2的下方设有与转向架的横梁连接的第二系悬挂。在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系悬挂使用第一空气弹簧21作为支撑部件,即摇枕2上方,在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空气弹簧21;第二系悬挂采用多个第一叠层橡胶堆22作为支撑部件,即摇枕2下方,在其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叠层橡胶堆22。摇枕2作为用于安装承载其他部件的基础,第二系悬挂和第三系悬挂连接在摇枕2上。如图6-图9所示,并参考图1-图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摇枕2的转向架,包括构架1和摇枕2,如图10-图13所示,构架1为H形,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侧梁11和与侧梁11中部连接的横梁12,侧梁11的中部下凹成“U”形,形成用于安装摇枕2的下凹部,侧梁11的两端与转臂轴箱31之间设有第一系悬挂,摇枕2的下方与横梁12之间设有第二系悬挂,摇枕2的上方设有与车体(图中未示出车体)连接的第三系悬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系悬挂包括设置于转臂轴箱31和构架1之间的轴箱弹簧3和一
系垂向减振器32,其中轴箱弹簧3为双卷螺旋钢弹簧,置于转臂轴箱31的顶部,弹簧组件上半部伸到构架1的侧梁11的弹簧座里面,在弹簧3底部与转臂轴箱31顶部之间设有一块橡胶垫,用以吸收来自钢轨的冲击和高频振动。一系垂向减振器32的作用是为减小来自钢轨的振动,这是常见设计,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在车体与构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架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枕下侧的中部设有牵引销,所述摇枕与转向架的横梁通过牵引销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枕下侧的中部设有牵引销,所述摇枕与转向架的横梁通过牵引销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销上设有弹性销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架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枕的下方设有与转向架的横梁连接的第二系悬挂,所述摇枕的上方设有与车体连接的第三系悬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系悬挂包括多个叠层橡胶堆、螺旋钢弹簧或者空气弹簧的任意一种以及他们的任意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悬挂包括多个叠层橡胶堆、空气弹簧或螺旋钢弹簧的任意一种以及他们的任意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架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枕的一侧的中部设有横向缓冲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架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枕的另一侧相对设置有两个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宏郭继祥董磊李春来马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