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140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0:14
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具备:位于铁道车辆的车身的下方的摇枕(20)(框体);具有在其内部贮留空气的空气弹簧主体(60),配置在车身和摇枕(20)之间的空气弹簧(22);配置在空气弹簧(22)和摇枕(20)之间,并且在车身所处的高度不受空气弹簧(22)的影响而维持于一定高度的状态下,通过其恢复力使空气弹簧(22)与摇枕(20)相隔开的螺旋弹簧(80)(弹性构件);和通过限制螺旋弹簧(80)的位移量,以此限制空气弹簧(22)与摇枕(20)之间的间隔量的限制构件(8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铁道车辆用转向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空气弹簧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铁道车辆的静止轮重调节中,通过在框体和空气弹簧之间确保间隙,且在该间隙内插入衬垫(衬套),或者拔出已插入的衬垫(衬套),以此调节轮重。为了在框体和空气弹簧之间确保间隙,而需要向上推动空气弹簧而使空气弹簧的下表面与框体的上表面相隔开。因此,以往,提出了用于向上推动空气弹簧的各种技术(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设置于空气弹簧下部的枢轴(向下支持突起)可滑动地插入于设置在框体上的支座部中,并且弹性单元介设在框体和空气弹簧之间。在该现有技术中,在框体和空气弹簧之间确保间隙时,首先使用油压千斤顶等的支持单元在以防止车身向下方移动的形式支持车身的状态下排出空气弹簧的空气而降低其内压。于是,通过弹性单元的弹性力向上推动空气弹簧的下部,从而在框体和空气弹簧之间确保间隙。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66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87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现有技术,可以在框体和空气弹簧之间容易确保间隙,可以有效地进行静止轮重调节的作业。然而,在枢轴的外表面和支座部的内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因此弹性单元向上推动空气弹簧时的推升量不稳定,而难以确实地确保所需的宽度的间隙。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等研究了使弹性单元的弹性力增大的方法。然后,经过专心研究发现,仅仅使弹性力增大,会导致推升量(弹性单元的位移量)增大,枢轴从支座部脱离的可能性变大。当枢轴脱离支座部时,为了将枢轴再次插入于支座部中而需要相对于支座部的枢轴的定位,导致作业性恶化。又,在将O形圈安装于枢轴的外周面的情况下(参照专利文献2),在枢轴脱离支座部时和将枢轴插入于支座部等时,过大的力施加于O形圈上,使O形圈损伤、或者脱离支座部,从而存在影响空气弹簧的功能的担忧。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得到希望的空气弹簧的推升量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 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具备:位于铁道车辆的车身的下方的框体;配置在所述车身和所述框体之间的空气弹簧;配置在所述空气弹簧和所述框体之间,并且在车身所处的高度不受所述空气弹簧的影响而维持于一定高度的状态下,通过其恢复力使所述空气弹簧与所述框体相隔开的弹性构件;和通过限制所述弹性构件的位移量,以此限制所述空气弹簧与所述框体之间的间隔量的限制构件。 在该结构中,通过限制构件限制弹性构件恢复原状时的位移量,以此限制空气弹簧与框体之间的间隔量,因此可以得到希望的空气弹簧的推升量。 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得到希望的空气弹簧的推升量,从而可以在框体与空气弹簧之间确实地得到希望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的结构的左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要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要部的结构的图4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示出螺旋弹簧(弹性构件)及限制构件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示出在轮重调节中,在摇枕(框体)和车身之间配置有车身支持部的状态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在轮重调节中,通过螺旋弹簧(弹性构件)向上推动了空气弹簧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在轮重调节中,通过螺旋弹簧(弹性构件)向上推动了空气弹簧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示出在空气弹簧与摇枕(框体)之间的间隙插入了衬垫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1是示出弹性构件及限制构件的安装形态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要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在根据另一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中,通过螺旋弹簧(弹性构件)向上推动了空气弹簧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的优选实施形态。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10具备转向架构架16、作为安装于转向架构架16上的“框体”的摇枕20、和两个空气弹簧22。 如图1?图3所示,转向架构架16具备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梁24、和从横梁24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梁26。如图1所示,在横梁24的前方的两个侧梁26之间设置有前车轴28。在横梁24的后方的两个侧梁26之间设置有后车轴30。而且,在前车轴28及后车轴30的各个的车宽方向两侧上固定有车轮32。此外,如图2所示,在横梁24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上设置有支持中心销38的中心销支座40。 如图1?图3所示,摇枕20是在转向架构架16的上方通过两个空气弹簧22支承车身14 (图2、图3)的载荷的部分。摇枕20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中空状的框体主体42、和安装有后述的弹簧装置44 (图6)的座部46 (图1、图3)。如图1及图3所示,座部46从框体主体42向水平方向且与摇枕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前后方向)延伸形成。 如图5所示,框体主体42具有大致四边形的截面形状。如图2所示,在框体主体4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置有中心销38。如图4所示,在框体主体42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图4示出左端部)的上表面形成有支承空气弹簧22的下表面的大致圆盘状的空气弹簧支座48。 如图5所示,在框体主体42的车宽方向两端部的内部形成有在其内部贮留从空气弹簧22供给的空气的辅助空气室50、和空气弹簧22的第二连接部70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嵌合的第一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2形成为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截面大致圆形的筒状。第一连接部52的内部的空间通过形成于第一连接部52的周壁部的开口 52a与辅助空气室50连通,并且可以使空气在该空间和辅助空气室50之间移动。即,本实施形态的第一连接部52由与辅助空气室50连通的筒状的连通部53构成。接收第二连接部70的连通部53的入口 53a在空气弹簧支座48的中心部开口。 如图4及图5所示,座部46具有从框体主体42向水平方向且前后方向延伸形成的大致板状的座部主体54。如图4所示,座部主体54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如图5所示,座部主体54的下表面通过焊接等与增强肋56接合。增强肋56在侧视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而且,座部主体54的一边及增强肋56的一边通过焊接等与框体主体42的侧表面接合。在座部46与后述的凸出部68之间配置有弹簧装置44。因此,考虑到确保用于配置弹簧装置44的空间,而座部主体54与框体主体42的下部接合。另外,座部主体54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圆形及大致半圆形等。又,座部46和框体主体42也可以预先形成为一体。 如图5所示,空气弹簧22具有:在其内部贮留空气,并且允许与辅助空气室50之间的空气移动的空气弹簧主体60 ;支持空气弹簧主体60的支持部66 ;和设置于空气弹簧22的下表面,从上方与第一连接部52嵌合的第二连接部70。 如图4所示,空气弹簧主体60通过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具备:位于铁道车辆的车身的下方的框体;具有在其内部贮留空气的空气弹簧主体,并配置在所述车身和所述框体之间的空气弹簧;配置在所述空气弹簧和所述框体之间,并且在车身所处的高度不受所述空气弹簧的影响而维持于一定高度的状态下,通过其恢复力使所述空气弹簧与所述框体相隔开的弹性构件;和通过限制所述弹性构件的位移量,以此限制所述空气弹簧与所述框体之间的间隔量的限制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6.18 JP 2012-1372601.一种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具备: 位于铁道车辆的车身的下方的框体; 具有在其内部贮留空气的空气弹簧主体,并配置在所述车身和所述框体之间的空气弹黃; 配置在所述空气弹簧和所述框体之间,并且在车身所处的高度不受所述空气弹簧的影响而维持于一定高度的状态下,通过其恢复力使所述空气弹簧与所述框体相隔开的弹性构件;和 通过限制所述弹性构件的位移量,以此限制所述空气弹簧与所述框体之间的间隔量的限制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构件设置于在所述弹性构件的位移方向上的所述弹性构件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第一连接部;和 设置于所述空气弹簧的下表面,从上方嵌合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限制构件将所述间隔量限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维持嵌合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在其内部贮留空气的辅助空气室、和与所述辅助空气室连通且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筒状的连通部; 所述空气弹簧还具有与所述空气弹簧主体连通且与所述连通部嵌合并构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通管、和安装于所述连通管的外周面的密闭构件; 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中,以此所述辅助空气室与所述空气弹簧主体之间通过所述连通部和所述连通管相连通; 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与志多贺之高矶村一雄玉置诚白川淳一村田纮一原口浩一泽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