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7839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8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组装方法,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组装方法,该自行车包括转向车把、前叉转向轴、车前轮组件、转向前横杆、车后轮组件、轮叉架、车体主架、中轴链轮、车链条、右脚蹬拐件、左脚蹬组件和车座椅,主要包括常规件组装、区别特征构件组装和必要件组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区别特征构件组装步骤如下:左脚蹬轴与助力连杆连接、助力摆杆与车体主架连接、助力摆杆与助力连杆连接、助力摆杆与转向车把连接、转向前横杆与车体主架连接、转向车把与转向前横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先将上摆圆杆由下至上穿越横梁槽孔,再用连摆轴销将连杆摆孔圈与摆杆连孔之间可旋转固定,次序合力,组装顺畅。

Bicycle assembling method with two hands and two legs riding togeth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icycle assembly method, hands and legs together riding bicycle assembly method, the bicycle comprises a steering handlebar, a front fork steering shaft, front wheel steering assembly, a front cross bar, a rear wheel assembly, wheel fork frame, body main frame, shaft sprocket, chain, car parts, the right pedal turn left pedal assembly and a car seat, the main including general assembly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component assembly and necessary assembl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member of the assembly steps are as follows: the left pedal shaft and the power connecting power swing rod and the main frame of vehicle body connection, power swing rod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connecting rod power swing rod and the steering handle connection, before turning the bar the main frame and body connection, steering handlebar and steering front rail connection.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first put on the rod from the bottom beam through the slot, and then connect the pendulum shaft pin connecting rod between the hole ring and the swing rod can rotate the fixed connecting hole, order force, smooth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组装方法,国际专利分类为B62M,尤其是一种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在骑各类自行车时,只能用双腿加力,当长距离高速骑行或长距离上坡骑行时,需要长时间施加较大的动力,双腿常常处于疲劳状态。此时双臂、胸部、腰部、腹部基本处于休闲状态,感觉较为轻松。传统自行车限制了人的整体力量的发挥,达不到骑自行车时,全身运动、高效快速的效果。我国一项授权专利技术专利“带有上肢体辅助驱动装置”,申请号为200910017427.1,做到将手臂力量辅助双腿,但该申请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转向加力总成和传动换向总成是分体设计的,并分别固定在横梁下方的支架上,结构复杂、松散,机械传动过程中动力损耗较多,且不美观;其次是万向节联轴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挤压损坏,致使方向控制不灵活,严重时会出现危险;最大的不合理之处是采用3级链条传动,不仅动力损耗大,且脚踏链轮和后轮链轮之间的链条容易脱落,脱落的链条被挤在脚踏轴上的两个链轮之间,修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杠杆辅助做功,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骑行便捷的自行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实现高效骑行、提高速度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组装方法,该自行车包括转向车把、前叉转向轴、车前轮组件、转向前横杆、车后轮组件、轮叉架、车体主架、中轴链轮、车链条、右脚蹬拐件、左脚蹬组件和车座椅,所述的转向车把下方固定着转向立杆,所述的车体主架上有前叉通孔,前叉通孔与所述的前叉转向轴之间为可旋转配合;车架后斜梁上端活动固定着车座椅;车架后接头与后叉板架之间由摆转轴销可摆转连接固定,后叉板架与座椅柱管下端之间固定连接着缓冲弹簧,后轮叉柄上固定着车后轮组件以及轮飞轮;车架中轴管有中轴通孔,中轴通孔内可旋转固定着链轮中轴,盘面链轮与后轮飞轮之间由传动链条传递扭矩;转向立杆下端有对称同轴杆,对称同轴杆通过两根转向钢轴控制转向前横杆左右转向;主要包括常规件组装、区别特征构件组装和必要件组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区别特征构件组装步骤如下:(一)、左脚蹬轴与助力连杆连接将连杆蹬孔圈套在蹬轴硬面段上,蹬轴链轮段依次穿越脚蹬挡圈和蹬轴固定孔,脚蹬螺母与蹬轴螺柱配合紧固,将脚蹬挡圈和脚蹬螺母一起紧贴在盘面链轮两平面,套板螺钉与套板螺孔配合将脚蹬套板固定套在左脚蹬轴上,使得助力连杆相对于左脚蹬轴可摆转运动;(二)、助力摆杆与车体主架连接将上摆圆杆由下至上穿越横梁槽孔,支撑圆孔对准支座通孔,摆杆轴销穿越支撑圆孔固定在支座通孔上,使得助力摆杆相对于助力摆杆可摆转运动;(三)、助力摆杆与助力连杆连接用连摆轴销穿越连杆摆孔圈和摆杆连孔,将连杆摆孔圈与摆杆连孔之间可旋转固定,使得助力连杆相对于助力摆杆可摆转运动;(四)、助力摆杆与转向车把连接将转向套管内孔可旋转套在上摆圆杆上,对称同轴杆轴心线与摆杆轴销轴心线位于同一高度,转向车把旋转时不能带动助力摆杆旋转,转向车把做前后摆动时驱动助力摆杆同步前后摆动;(五)、转向前横杆与车体主架连接将转向前横杆上的转向连接轴穿越前叉通孔后插入转向轴连接孔之中,转向连接轴销依次穿越连接孔销孔和连接轴销孔,将转向连接轴与转向轴下管固定连接,使得前叉通孔与所述的前叉转向轴之间为可旋转配合;转向轴上管与前叉转向轴联合限制了前叉通孔在前叉转向轴上做轴向偏移;(六)、转向车把与转向前横杆连接先将其中一只转向钢轴上的摆杆球头可空间摆转固定在一侧的对杆半球凹面与对盖半球凹面之间,再将另一只转向钢轴上的摆杆球头可空间摆转固定在另一侧的对杆半球凹面与对盖半球凹面之间;先将其中一只转向钢轴上的摆杆球头可空间摆转固定在一侧的对杆半球凹面与对盖半球凹面之间,再将另一只转向钢轴上的摆杆球头可空间摆转固定在另一侧的对杆半球凹面与对盖半球凹面之间。再将其中一只转向钢轴上的前叉球头可空间摆转固定在一侧的前杆半球凹面与前盖半球凹面之间,再将另一只转向钢轴上的前叉球头可空间摆转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杆半球凹面与前盖半球凹面之间;再将另一只转向钢轴上的前叉球头可空间摆转固定在一侧的前杆半球凹面与前盖半球凹面之间,再将另一只转向钢轴上的前叉球头可空间摆转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杆半球凹面与前盖半球凹面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在车架横弯梁上设置横梁槽孔,且横梁槽孔两侧设置成对的摆杆支座,以及摆杆支座上有支座通孔,使得转向立杆和助力摆杆都能以支座通孔上的摆杆轴销为中心做前、后摆运动,分别用双手推力和拉力的最高效做功点弥补双腿脚的两个做功死点,确保盘面链轮在运动圆周上无做功死点,达到对传动链条连续做功的功效,以简单结构来实现提高骑行速度目的。(二)、左侧的摆杆球头和前叉球头与右侧的摆杆球头和前叉球头,这四个点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结合对称同轴杆轴心线与摆杆轴销轴心线位于同一高度,转向车把和转向立杆在转向时仍然可以作前推力或后拉力动作,达到直线和转弯状态都能给予“低位死点”和“高位死点”弥补做功。(三)、转向前横杆下方有转向连接轴和连接轴销孔;前轮叉件上方有转向轴下管和转向轴连接孔,转向连接轴销依次穿越连接孔销孔和连接轴销孔,将转向连接轴与转向轴下管固定连接;使得前叉通孔与所述的前叉转向轴之间为可旋转配合;转向轴上管与前叉转向轴联合限制了前叉通孔在前叉转向轴上做轴向偏移。(四)、先将上摆圆杆由下至上穿越横梁槽孔,再用连摆轴销将连杆摆孔圈与摆杆连孔之间可旋转固定,次序合力,组装顺畅;将转向套管内孔可旋转套在上摆圆杆上,对称同轴杆轴心线与摆杆轴销轴心线位于同一高度,转向车把旋转时不能带动助力摆杆旋转,使得转向车把做出转向动作的同时仍然可以同时做前后摆动时驱动助力摆杆同步前后摆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左前侧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后侧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外观图。图4为图1中通过两根转向钢轴120的剖面图,左转向20度。图5为图4中的转向钢轴120所处位置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5中的转向钢轴120的单独视图。图7为图1中的前叉转向组件立体图。图8为图7中的转向部分组件立体图。图9为图8中的转向前横杆201单独立体图。图10为图8中的转向前盖252单独立体图。图11为图7中的前轮叉件202立体图。图12为图1中通过转向立杆167中心轴线和对称同轴杆108中心轴线的剖面图。图13为图12中的对称同轴杆108部位局部放大图。图14为图12中的转向后盖152单独放大图。图15为图12中的转向车把100与转向套管168结合立体图。图16为图12中的转向套管168单独剖面图旋转90度。图17为图1中的车架组件与助力摆杆600以及后叉板架303和后轮叉柄305组合立体图。图18为图17中的卸除了助力摆杆600后的立体图。图19为图17中的助力摆杆600单独立体图。图20为图1中的助力连杆650立体图。图21为图20中的沿着左脚蹬组件508中上的左脚蹬轴销588轴心线的剖面图。图22为图1中的车座椅700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组装方法,该自行车包括转向车把100、前叉转向轴217、车前轮组件200、转向前横杆201、车后轮组件300、轮叉架305、车体主架400、中轴链轮500、车链条530、右脚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组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组装方法,该自行车包括转向车把(100)、前叉转向轴(217)、车前轮组件(200)、转向前横杆(201)、车后轮组件(300)、轮叉架(305)、车体主架(400)、中轴链轮(500)、车链条(530)、右脚蹬拐件(504)、左脚蹬组件(508)和车座椅(700),所述的转向车把(100)下方固定着转向立杆(167),所述的车体主架(400)上有前叉通孔(421),前叉通孔(421)与所述的前叉转向轴(217)之间为可旋转配合;车架后斜梁(407)上端活动固定着车座椅(700);车架后接头(433)与后叉板架(303)之间由摆转轴销(430)可摆转连接固定,后叉板架(303)与座椅柱管(730)下端之间固定连接着缓冲弹簧(340),后轮叉柄(305)上固定着车后轮组件(300)以及轮飞轮(307);车架中轴管(450)有中轴通孔(455),中轴通孔(455)内可旋转固定着链轮中轴(512),盘面链轮(515)与后轮飞轮(307)之间由传动链条(530)传递扭矩;转向立杆(167)下端有对称同轴杆(108),对称同轴杆(108)通过两根转向钢轴(120)控制转向前横杆(201)左右转向;主要包括常规件组装、区别特征构件组装和必要件组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区别特征构件组装步骤如下:(一)、左脚蹬轴(588)与助力连杆(650)连接 将连杆蹬孔圈(623)套在蹬轴硬面段(583)上,蹬轴链轮段(584)依次穿越脚蹬挡圈(523)和蹬轴固定孔(554),脚蹬螺母(533)与蹬轴螺柱(585)配合紧固,将脚蹬挡圈(523)和脚蹬螺母(533)一起紧贴在盘面链轮(515)两平面,套板螺钉(586)与套板螺孔(581)配合将脚蹬套板(589)固定套在左脚蹬轴(588)上,使得助力连杆(650)相对于左脚蹬轴(588)可摆转运动;(二)、助力摆杆(600)与车体主架(400)连接将上摆圆杆(610)由下至上穿越横梁槽孔(464),支撑圆孔(606)对准支座通孔(466),摆杆轴销(666)穿越支撑圆孔(606)固定在支座通孔(466)上,使得助力摆杆(600)相对于助力摆杆(600)可摆转运动;(三)、助力摆杆(600)与助力连杆(650)连接用连摆轴销(560)穿越连杆摆孔圈(626)和摆杆连孔(656),将连杆摆孔圈(626)与摆杆连孔(656)之间可旋转固定,使得助力连杆(650)相对于助力摆杆(600)可摆转运动;(四)、助力摆杆(600)与转向车把(100)连接将转向套管(168)内孔可旋转套在上摆圆杆(610)上,对称同轴杆(108)轴心线与摆杆轴销(666)轴心线位于同一高度,转向车把(100)旋转时不能带动助力摆杆(600)旋转,转向车把(100)做前后摆动时驱动助力摆杆(600)同步前后摆动;(五)、转向前横杆(201)与车体主架(400)连接将转向前横杆(201)上的转向连接轴(218)穿越前叉通孔(421)后插入转向轴连接孔(228)之中,转向连接轴销(280)依次穿越连接孔销孔(282)和连接轴销孔(281),将转向连接轴(218)与转向轴下管(207)固定连接,使得前叉通孔(421)与所述的前叉转向轴(217)之间为可旋转配合;转向轴上管(227)与前叉转向轴(217)联合限制了前叉通孔(421)在前叉转向轴(217)上做轴向偏移;(六)、转向车把(100)与转向前横杆(201)连接先将其中一只转向钢轴(120)上的摆杆球头(121)可空间摆转固定在一侧的对杆半球凹面(159)与对盖半球凹面(156)之间,再将另一只转向钢轴(120)上的摆杆球头(121)可空间摆转固定在另一侧的对杆半球凹面(159)与对盖半球凹面(156)之间;先将其中一只转向钢轴(120)上的摆杆球头(121)可空间摆转固定在一侧的对杆半球凹面(159)与对盖半球凹面(156)之间,再将另一只转向钢轴(120)上的摆杆球头(121)可空间摆转固定在另一侧的对杆半球凹面(159)与对盖半球凹面(156)之间。再将其中一只转向钢轴(120)上的前叉球头(122)可空间摆转固定在一侧的前杆半球凹面(259)与前盖半球凹面(256)之间,再将另一只转向钢轴(120)上的前叉球头(122)可空间摆转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杆半球凹面(259)与前盖半球凹面(256)之间;再将另一只转向钢轴(120)上的前叉球头(122)可空间摆转固定在一侧的前杆半球凹面(259)与前盖半球凹面(256)之间,再将另一只转向钢轴(120)上的前叉球头(122)可空间摆转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杆半球凹面(259)与前盖半球凹面(25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组装方法,该自行车包括转向车把(100)、前叉转向轴(217)、车前轮组件(200)、转向前横杆(201)、车后轮组件(300)、轮叉架(305)、车体主架(400)、中轴链轮(500)、车链条(530)、右脚蹬拐件(504)、左脚蹬组件(508)和车座椅(700),所述的转向车把(100)下方固定着转向立杆(167),所述的车体主架(400)上有前叉通孔(421),前叉通孔(421)与所述的前叉转向轴(217)之间为可旋转配合;车架后斜梁(407)上端活动固定着车座椅(700);车架后接头(433)与后叉板架(303)之间由摆转轴销(430)可摆转连接固定,后叉板架(303)与座椅柱管(730)下端之间固定连接着缓冲弹簧(340),后轮叉柄(305)上固定着车后轮组件(300)以及轮飞轮(307);车架中轴管(450)有中轴通孔(455),中轴通孔(455)内可旋转固定着链轮中轴(512),盘面链轮(515)与后轮飞轮(307)之间由传动链条(530)传递扭矩;转向立杆(167)下端有对称同轴杆(108),对称同轴杆(108)通过两根转向钢轴(120)控制转向前横杆(201)左右转向;主要包括常规件组装、区别特征构件组装和必要件组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区别特征构件组装步骤如下:(一)、左脚蹬轴(588)与助力连杆(650)连接将连杆蹬孔圈(623)套在蹬轴硬面段(583)上,蹬轴链轮段(584)依次穿越脚蹬挡圈(523)和蹬轴固定孔(554),脚蹬螺母(533)与蹬轴螺柱(585)配合紧固,将脚蹬挡圈(523)和脚蹬螺母(533)一起紧贴在盘面链轮(515)两平面,套板螺钉(586)与套板螺孔(581)配合将脚蹬套板(589)固定套在左脚蹬轴(588)上,使得助力连杆(650)相对于左脚蹬轴(588)可摆转运动;(二)、助力摆杆(600)与车体主架(400)连接将上摆圆杆(610)由下至上穿越横梁槽孔(464),支撑圆孔(606)对准支座通孔(466),摆杆轴销(666)穿越支撑圆孔(606)固定在支座通孔(466)上,使得助力摆杆(600)相对于助力摆杆(600)可摆转运动;(三)、助力摆杆(600)与助力连杆(650)连接用连摆轴销(560)穿越连杆摆孔圈(626)和摆杆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语嫣程昱之丁澍田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立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