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18544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有底部绝缘层;在所述底部绝缘层上沉积第一金属层;刻蚀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第一电极;形成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容介质层;在所述电容介质层上形成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大于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刻蚀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电容介质层和第一电极构成电容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电容结构可靠性较差、击穿电压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电容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无源器件,通常利用MIM(Metal-Insulator-Metal)结构实现。请参考图I所示的现有的电容结构示意图,电容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10,所述半导体衬底10上形成有底部绝缘层20 ;第一电极30,位于所述底部绝缘层20上,所述第一电极30的材质为铝,厚度范围为800(T20000埃,所述第一电极30作为电容结构的下电极;电容介质层40,位于第一电极30上,所述电容介质层40的材质为氮化硅,厚度范围为20(T1000埃,所述电容介质层40作为电容结构的绝缘层;第二电极50,位于所述电容介质层40上,所述第二电极50作为电容的上电极;顶部绝缘层70,覆盖所述底部绝缘层20、第一电极30和和第二电极50,所述顶部绝缘层70内形成有第一互连线61和第二互连线62,所述第一互连线61与第一电极30电连接,所述第二互连线62与第二电极50电连接。在实际中发现,现有的电容结构的可靠性较差,击穿电压(breakdown voltage)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有底部绝缘层;在所述底部绝缘层上沉积第一金属层;刻蚀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第一电极;形成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容介质层;在所述电容介质层上形成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大于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刻蚀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电容介质层和第一电极构成电容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刘玮荪林益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