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以及装设其的电动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83414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6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连接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连接装置、与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相连的差速器、与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输入太阳轮相连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控制器、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输入齿圈的第一离合器、与所述输入齿圈相连的第二离合器,控制器与第一和第二离合器相连并被设置成:在电动牵引模式下,当扭矩需求小于预设值时使第二离合器结合而固定住所述输入齿圈以便仅通过第一电机输出扭矩,否则使第二离合器分离而释放所述输入齿圈并使第一离合器结合以便同时通过两个电机输出扭矩。它还涉及装设有上述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电动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以及装设了该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电动车。
技术介绍
尽管传统的内燃机车辆能够提供良好的运行性能,然而这些内燃机车辆存在着燃油经济性能不佳、污染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形成其不良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原因在于(1)发动机的燃油效率特性与实际运行要求不相匹配;(2)在制动期间存在车辆动能消耗,当车辆在市区运行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3)在采用停车一起动行驶方式的现代车中,其液压传动装置工作效率低下等。相比之下,电动车在许多方面具有优于传统内燃机车辆的特点,例如零排放、高效 率、无需耗费石油资源、能够安静且平稳地运行等。但是,现有市场上的电动车的动力源大多采用单电机,其在加速、爬坡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实际性能尚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以便能够有效地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装设有上述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电动车,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所述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包括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连接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连接装置、与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相连的差速器、与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输入太阳轮相连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控制器、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输入齿圈的第一离合器、与所述输入齿圈相连的第二离合器,其中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相连并被设置成在电动车处于电动牵引模式下,当扭矩需求小于预设值时,使第二离合器结合而固定住所述输入齿圈,以禁止第二电机运行而仅通过第一电机输出扭矩;当扭矩需求不小于预设值时,使第二离合器分离而释放所述输入齿圈并且使第一离合器结合,以同时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输出扭矩。在上述的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还包括电机控制器,其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连并被设置成在电动车处于再生制动模式下,使第二离合器结合而固定住所述输入齿圈,并且使第一电机运行在发电机状态下以向车载蓄电池组充电。在上述的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中,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是链轮链条,其被设置成连接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行星架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齿轮。在上述的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装设于变速箱内。—种电动车,所述电动车上装设有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电动车的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并且它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工作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并且运行噪音小等诸多优点。可以将本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装配在电动车上,这样就能够根据行车动力需要来调节该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中两个电机的运行状态,即在正常行使时可以仅使一个电机工作来输出所需扭矩,而在加速或爬坡时则可以使得两个电机同时工作来输出此时所需的更大扭矩。此外,在电动车处于再生制动模式下时,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其中的一个电机作为发电机来对车载蓄电池组进行充电,从而能充分收集利用车辆的动能或位能而达到节能目的,并且有助于提高电动车的行车里程并且减少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是本技术的本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布置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实施例中仅使第一电机处于运行状态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实施例中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时处于运行状态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以及装设其的电动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优势,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形成任何的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的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以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的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请参考图1,在该附图中示意性地显示出了本技术的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一个实施例的总体布置情况。在该实施例中,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主要包括第一电机I、第二电机2、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4、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5、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6、连接装置7、差速器8、控制器(未图示)、电机控制器9等,下面将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第一电机I和第二电机2是本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中的动力源,可以通过其中一个电机或者同时通过这两个电机来向驱动轮供给转速和扭矩,并且通过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5、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6以及连接二者的连接装置7,从而将上述转速和扭矩经由差速器8向外输送,该动力输出在图I中是以简化框图及数字11来进行示意性表示的。具体而言,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第一电机I与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5中的输入太阳轮52相互连接,而第二电机2与第一离合器3相互连接。同时,该第一离合器3与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5中的输入齿圈53相互连接,而第二离合器4也与该输入齿圈53保持连接。在上述示例中设置有控制器,它与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4相连,以便通过控制这两个离合器的离合状态来实现对第一电机I和第二电机2的运行进行控制。当电动车处于电动牵引模式下时,根据行驶过程中的实际扭矩需求,如果此时所需扭矩小于预设值(例如,对应于扭矩需求比较小的正常行驶等情形),则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控制器来控制使得第二离合器4处于结合状态,从而将与第二离合器4相连的输入齿圈53的位置固定住,这样就禁止了第二电机2运行,此时仅通过第一电机I将扭矩从输入太阳轮52经由行星轮54输出来提供行车动力。如果电动车行驶时的实际扭矩需求不小于预设值(例如,对应于扭矩需求比较大 的急加速或爬坡行驶等情形),则如图3所示,通过上述控制器来控制使得第二离合器4处于分离状态以便释放输入齿圈53,同时还由该控制器来控制使得第一离合器3处于结合状态,这样就不仅可以通过第一电机I从输入太阳轮52经由行星轮54输出扭矩,而且可以通过第二电机2从输入齿圈53经由行星轮54输出扭矩,从而能够迅速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和加速性能。这样,通过采用以上方式就可以有效地改进现有的电动车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整个系统具有运行效率高、操作反应迅速、平稳性好等特点。在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5是被设置用来实现降速增扭输出功能的,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6则是被设置用来实现主减速功能的,它们通过连接装置7进行连接。在优选情形下,连接装置7可以采用链轮链条方式,通过该链轮链条将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5中的行星架51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6中的齿轮连接在一起,以此来有效降低由高速运转的齿轮所产生的噪音,并且保证了结构紧凑、整体高效。当然,在本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中,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式来实现上述连接装置7的功能,这些方式完全能够被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包括: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连接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连接装置、与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相连的差速器、与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输入太阳轮相连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控制器、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输入齿圈的第一离合器、与所述输入齿圈相连的第二离合器,其中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相连并被设置成:在电动车处于电动牵引模式下,当扭矩需求小于预设值时,使第二离合器结合而固定住所述输入齿圈,以禁止第二电机运行而仅通过第一电机输出扭矩;当扭矩需求不小于预设值时,使第二离合器分离而释放所述输入齿圈并且使第一离合器结合,以同时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输出扭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包括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连接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连接装置、与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相连的差速器、与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输入太阳轮相连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控制器、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输入齿圈的第一离合器、与所述输入齿圈相连的第二离合器,其中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相连并被设置成在电动车处于电动牵引模式下,当扭矩需求小于预设值时,使第二离合器结合而固定住所述输入齿圈,以禁止第二电机运行而仅通过第一电机输出扭矩;当扭矩需求不小于预设值时,使第二离合器分离而释放所述输入齿圈并且使第一离合器结合,以同时通过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