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81437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NA分子测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得到目的待测双链DNA分子;(2)磷酸化;(3)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单链DNA分子1的5’端区域与3’端区域通过与单链DNA片段丙的分子条码区域互补的核苷酸连接成环;(4)用核酸外切酶消化;(5)滚环复制;(6)粘末端补平;(7)用核酸外切酶消化;(8)超声破碎;(9)末端修复和缺口连接;(10)磷酸化;(11)第一次测序;(12)第二次测序,读取分子条码信息;(13)获得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病原微生物变异的高灵敏性检测和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的快速甄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变异是造成病原微生物免疫逃逸和抗药性的根本原因,如能对重要病原微生物流行过程中基因组变异进行检控及时检测出抗原表位漂移及抗药性突变的出现,这对预测病原微生物流行趋势,及早采取相应的免疫措施或及时更换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病原微生物变异及抗药性突变检测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 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因缺乏高效、低廉能克服基因组高背景的检测方法,使其难以应用到临床实践中。Sanger测序法虽一直是突变检测广泛应用的平台,但其灵敏度较低,PCR产物混合测序时只能检测到> 20%的突变,单个克隆测序又费力耗时。另外,在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中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也是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NA分子测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以来自一个待测样本的双链DNA分子为模板,用单链DNA片段甲和单链DNA片段乙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回收PCR扩增产物,得到目的待测双链DNA分子(目的待测双链DNA分子即目的基因片段或带有样品条码的目的基因片段);所述目的待测双链DNA分子由单链DN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7 CN 201110063911.51.一种DNA分子测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来自一个待测样本的双链DNA分子为模板,用单链DNA片段甲和单链DNA片段乙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回收PCR扩增产物,得到目的待测双链DNA分子;所述目的待测双链DNA分子由单链DNA分子I和单链DNA分子2组成,且单链DNA分子I和单链DNA分子2反向互补;所述单链DNA片段甲为所述单链DNA分子I的5’端区域;所述单链DNA乙包括所述单链DNA分子2的5’端区域; (2)将步骤(I)的PCR扩增产物进行磷酸化; (3)将步骤(2)的产物单链化并与单链DNA片段丙及dNTP共孵育,所述单链DNA分子I的5’端区域与所述单链DNA片段丙的3’端区域配对形成双链,所述单链DNA分子I的3’端区域与所述单链DNA片段丙的5’端区域配对形成双链;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所述单链DNA分子I的5’端区域与3’端区域通过与所述单链DNA片段丙的分子条码区域互补的核苷酸连接成环;所述单链DNA片段丙自5’末端至3’末端依次包括三个区域所述单链DNA分子2的5’端区域、分子条码区域和所述单链DNA分子2的3’端区域;所述分子条码区域由选自A、T、C和G的10至16个核苷酸组成; (4)将步骤(3)的产物用核酸外切酶进行消化,去除没有成环的单链DNA分子; (5)以步骤(4)的产物为模板进行滚环复制; (6)将步骤(5)的产物的粘末端补平; (7)将步骤(6)的产物用核酸外切酶进行消化,去除单链DNA分子; (8)将步骤(7)的产物进行超声破碎并回收与待测双链DNA分子大小近似的片段; (9)将步骤(8)回收的片段进行末端修复和缺口连接; (10)将步骤(9)的产物进行磷酸化; (11)将步骤(10)的产物进行第一次测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怀义朱鈞倪挺刘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