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总成分装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4440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支撑发动机、变速器及驱动轴的动力总成分装台。该分装台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支撑发动机的前支座、支撑变速器的后支座、支撑驱动轴的侧支座,所述的侧支座位于前支座和后支座的侧面,所述的底板上还设置有与发动机前端抵靠的定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分装台包括前支座、后支座、侧支座和定位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发动机、变速器及驱动轴均可以快速准确支撑,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支撑发动机、变速器及驱动轴的动力总成分装台
技术介绍
汽车动力总成一般包括发动机、连接在发动机上的变速器及连接在变速器上的驱动轴等,在汽车总装生产车间需要先将驱动轴安装在变速器上,再将变速器与发动机连接起来,除此之外还需要预先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上分装附件,如发动机支架、中冷器管路、发动机悬置、加注发动机机油等,附件装配完成后才可一起装配到汽车车架上,预先分装的附件中有些构件如中冷器管路需要从发动机底部安装,这就需要一个用来支撑和搬运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分装台,能够使得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底部悬空,以便于分装发动机和变速器上的附件。但目前总装车间一般只有支撑发动机的分装台,或只有支撑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分装台,如公告号为CN201748114U的中国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通用分装定位托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底板、通过旋转轴固定在固定底板正上方的水平设置的旋转支撑板以及旋转支撑板上设有的发动机定位机构,旋转支撑板可绕旋转轴自由旋转,发动机定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平行的且可调节高度的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杆;第三支撑板通过第一支撑底座与旋转支撑板铰接,第一支撑底座一侧铰接有与第三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框;第四支撑杆通过第二支撑底座与旋转支撑板铰接,第二支撑底座一侧铰接有与第四支撑杆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框。该分装台只能够支撑发动机,但不能够支撑与发动机连接的变速器和驱动轴,为防止变速器和驱动轴的晃动,影响整个装配过程的正常进行,还需要使用吊具来使变速器和驱动轴稳固,装配完毕后再移走吊具,整个装配过程费时费力,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如公告号为CN200960600Y的中国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变速箱分装托盘,它由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两个支撑块和一个挡板组成,两个支撑块为变速箱的主支撑,支撑块一上有高低两个支撑面,高支撑面对应支撑变速箱的车速传感器附近的加强筋平面,低支撑面对应支撑紧邻该加强筋平面的一个凸台;支撑块二对应支撑变速箱后端齿轮箱外壳的侧平面;挡板内侧为一导向斜面,与变速箱底面配合,挡板上端有一防损坏机油盘的槽口 ;两支撑块和挡板三者在围成一空间,该空间即容纳变速箱的输出轴部分。该分装台虽然能够支撑发动机和变速器,但不能够支撑与变速器连接的驱动轴,由于驱动轴较长,在各附件装配时,没有支撑的驱动轴容易晃动并且下坠,会影响其它附件的装配,这时只能将其它附件放到前桥分装线安装,增大了前桥分装线的压力,费时费力,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针对使用现有分装台所存在的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发动机、变速器及驱动轴均可以快速准确支撑,生产效率提高的动力总成分装台。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动力总成分装台,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支撑发动机的前支座、支撑变速器的后支座、支撑驱动轴的侧支座,所述的侧支座位于前支座和后支座的侧面,所述的底板上还设置有与发动机前端抵靠的定位杆。前支座用于支撑发动机,后支座用于支撑变速器,侧支座用于支撑驱动轴,定位杆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定位,只需将发动机沿定位杆放下即可,该分装台支撑发动机能够快速准确定位,且发动机、变速器及驱动轴均可以快速准确支撑,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支座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T”形杆,“T”形杆的竖杆与底板固连,“T”形杆的竖杆与横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加强板。两个“T”形杆并列设置,即一左一右的设置在发动机下方,“T”形杆的竖杆与底板固定,横杆与发动机抵靠,接触面积较大,支撑牢靠;竖杆与横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加强板,“T”形杆结构稳定,不易折断,使用寿命长。作为优选,所述的后支座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杆,支撑杆位于支撑板的与前支座相对的一侧,支撑板和支撑杆的下端均与底板固连,支撑板的上端开设有弧形缺口。支撑板用于支撑变速器,支撑板上的弧形缺口与变速器下端弧面吻合,支撑牢靠;支撑杆同样用于支撑变速器,支撑牢靠,防止变速器晃动。作为优选,所述的侧支座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立杆,两个立杆位于前支座和后支座的同一侧,立杆的下端与底板固连,立杆的上端设置有能够容纳驱动轴的“V”形块。两个立杆分别设置于变速器的两侧,分别用于支撑变速器两侧的驱动轴,“V”形块能够容纳驱动轴,支撑牢靠。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杆位于前支座的与后支座相对的一侧,定位杆的一端与底板固连。定位杆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定位,直接倚靠定位杆放下发动机即可,因而定位杆位于前支座的与后支座相对的一侧。作为优选,所述的“T”形杆和支撑杆的上端面固设有尼龙块或橡胶块,支撑板的弧形缺口上固设有尼龙块或橡胶块,“V”形块的内侧面固设有尼龙块或橡胶块,定位杆上靠近前支座的一侧面固设有尼龙块或橡胶块。尼龙块或橡胶块起到缓冲和防磨损的防护作用,防止该分装台对发动机、变速器或驱动轴的磨损,同时又能延长该分装台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分装台包括前支座、后支座、侧支座和定位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发动机、变速器及驱动轴均可以快速准确支撑,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与发动机、变速器及驱动轴配合使用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_底板、2-前支座、3-后支座、4-侧支座、5_“Τ”形杆、6-加强板、7-支撑板、8-支撑杆、9-弧形缺口、10-立杆、11_“V”形块、12-定位杆、13-发动机、14-变速器、15-驱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一种动力总成分装台,包括底板1,底板I上固定有支撑发动机13的 前支座2、支撑变速器14的后支座3、支撑驱动轴15的侧支座4,侧支座4位于前支座2和后支座3的侧面,前支座2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T”形杆5,“T”形杆5的竖杆与底板I通过螺栓固连,“T”形杆5的竖杆与横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加强板6,后支座3包括支撑板7和支撑杆8,支撑杆8位于支撑板7的与前支座2相对的一侧,支撑板7和支撑杆8的下端均与底板I通过螺栓固连,支撑板7的上端开设有与变速器14下端曲面吻合的弧形缺口 9,侧支座4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立杆10,两个立杆10位于前支座2和后支座3的同一侧,立杆10的下端与底板I通过螺栓固连,立杆10的上端设置有能够容纳驱动轴15的“V”形块11,底板I上还通过螺栓固定有与发动机13前端抵靠的定位杆12,定位杆12位于前支座2的与后支座3相对的一侧,定位杆12的一端与底板I固连,“T”形杆5和支撑杆8的上端面粘接有尼龙块,支撑板7的弧形缺口 9上粘接有尼龙块,“V”形块11的内侧面粘接有尼龙块,定位杆12上靠近前支座2的一侧面粘接有尼龙块。该动力总成分装台使用时,预先将发动机13与变速器14装配,再在变速器14上装配驱动轴15,将分装台摆放到适合高度的平台上,再通过吊具整体吊起动力总成至合适高度,使发动机13沿定位杆12放下,将发动机13摆放在“T”形杆5上,将变速器14摆放在支撑板7和支撑杆8上,变速器14下端曲面与支撑板7上的弧形缺口 9贴合,支撑杆8支撑与变速器14后端,将驱动轴15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动カ总成分装台,包括底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I)上设置有支撑发动机(13)的前支座(2)、支撑变速器(14)的后支座(3)、支撑驱动轴(15)的侧支座(4),所述的侧支座(4)位于前支座(2)和后支座(3)的侧面,所述的底板(I)上还设置有与发动机(13)前端抵靠的定位杆(1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动カ总成分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座(2)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 T”形杆(5),“T”形杆(5)的竖杆与底板(I)固连,“Τ”形杆(5)的竖杆与横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加强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动カ总成分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支座(3)包括支撑板(7)和支撑杆(8),支撑杆(8)位于支撑板(7)的与前支座(2)相対的ー侧,支撑板(7)和支撑杆(8)的下端均与底板(I)固连,支撑板(7)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贞赵洋程文安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