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助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9500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助力器,包括有壳体、前膜片、前膜板、出力杆、入力杆、阀体以及阀体控制组件,出力杆与阀体联动配合,所述的前膜板与阀体联动配合,还包括有后膜片、后膜板、中间隔板,所述的中间隔板将壳体分隔成前腔、后腔,所述的前膜片设置在前腔内,所述的前膜片将前腔分隔成前真空腔、前大气腔,所述的后膜片将后腔分隔成后真空腔、后大气腔,所述的后膜板与阀体联动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助力器,其推力大,从而大大提高了真空助力器的工作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助力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真空助力器一般包括有壳体、膜片、膜板、出力杆、入力杆、阀体以及阀体控制组件,出力杆与阀体联动配合,入力杆经阀体控制组件控制阀体滑移,进而带动出力杆滑移,膜片将壳体分隔成真空腔、大气腔,真空腔与发动机抽真空泵连接,膜板用于定位膜片,膜板与阀体联动配合,在真空腔与大气腔产生压力差时,膜板协助膜片带动阀体滑移给出力杆提供一定的推力。但是,这种结构的真空助力器,壳体内依靠真空腔、大气腔产生的推力不够大,从而使得真空助力器的工作性能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助力器,其推力大,从而大大提高了真空助力器的工作性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助力器,包括有壳体、前膜片、前膜板、出力杆、入力杆、阀体以及阀体控制组件,出力杆与阀体联动配合,所述的前膜板与阀体联动配合,还包括有后膜片、后膜板、中间隔板,所述的中间隔板将壳体分隔成前腔、后腔,所述的前膜片设置在前腔内,所述的前膜片将前腔分隔成前真空腔、前大气腔,所述的后膜片将后腔分隔成后真空腔、后大气腔,所述的后膜板与阀体联动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入力杆经阀体控制组件推动出力杆滑移时,所述的前真空腔、后真空腔分别与前大气腔、后大气腔之间产生压力差,此时,由所述的前膜板、后膜板分别协助前膜片、后膜片带动阀体滑移给出力杆提供一定的推力,这种结构的真空助力器,其推力大,从而大大提高了真空助力器的工作性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壳体包括有前壳体、后壳体,所述的后壳体与前壳体铆压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将所述的壳体分体设置,可以方便对内部的部件进行安装、拆卸;通过铆压将前壳体、后壳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牢靠,加工方便。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前壳体上还设有与前真空腔、后真空腔导通的吸气管。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通过设置的吸气管,可以方便发动机抽真空泵对前真空腔、后真空腔进行抽真空,方便抽真空泵与壳体的连接。本技术的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阀体与前壳体内壁之间还设有用于复位阀体的复位弹簧。采用上述更进一步设置,通过设置的复位弹簧,可以方便阀体进行复位。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真空助力器,包括有壳体I、前膜片2、前膜板3、出力杆4、入力杆5、阀体6以及阀体控制组件7,出力杆4与阀体6联动配合,所述的前膜板3与阀体6联动配合,还包括有后膜片8、后膜板9、中间隔板10,所述的中间隔板10将壳体I分隔成前腔II、后腔12,所述的前膜片2设置在前腔11内,所述的前膜片2将前腔11分隔成前真空腔III、前大气腔112,所述的后膜片8将后腔112分隔成后真空腔121、后大气腔122,所述的后膜板9与阀体6联动配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I包括有前壳体13、后壳体14,所述的后壳体14与前壳体13铆压连接。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壳体13上还设有与前真空腔111、后真空腔121导通的吸气管15。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阀体6与前壳体13内壁之间还设有用于复位阀体6的复位弹簧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助力器,包括有壳体、前膜片、前膜板、出力杆、入力杆、阀体以及阀体控制组件,出力杆与阀体联动配合,所述的前膜板与阀体联动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后膜片、后膜板、中间隔板,所述的中间隔板将壳体分隔成前腔、后腔,所述的前膜片设置在前腔内,所述的前膜片将前腔分隔成前真空腔、前大气腔,所述的后膜片将后腔分隔成后真空腔、后大气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伟兰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博欧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