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1923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9 0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确保灯具外框内部的密闭性并且实现散热性的提高。其设置有:光源单元,其具有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镜、将光源驱动时产生的热量散出的散热器;可动框架,其以转动轴为支点可向上下方向自由转动地支撑在固定框架上;透镜单元,其可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在可动框架上;第1校准操作轴,其使透镜单元相对于可动框架向左右方向移动,进行光轴调整;以及第2校准操作轴,其使透镜单元相对于可动框架以转动轴为支点进行转动,进行光轴调整,在光的焦点至投影透镜的距离为固定的状态下使透镜单元以转动轴为支点进行转动,光源单元在散热器位于灯具外框的外侧的状态下,固定在灯具壳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前照灯。详细地说,涉及下述
,即,在散热器位于灯具外框的外侧的状态下将光源单元固定于灯具壳体上,确保灯具外框内部的密闭性并且实现散热性的提闻。
技术介绍
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存在下述结构,即,例如在由外罩和灯具壳体构成的灯具外框的内部配置灯具单元。灯具单元具有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具有用于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投影并向前方投影的投影透镜、以及对投影透镜进行保持的透镜保持架。在这种车辆用前照灯中存在下述结构,S卩,具有用于将在光源驱动时即来自光源的光的被射出时产生的热量散出的散热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在车辆用前照灯中,设置有用于在车辆出厂时或车辆检查时等进行光轴的朝向调整的校准调整机构,通过使校准调整机构的校准操作轴沿轴旋转方向旋转,从而将灯具单元向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转动,对光轴的朝向进行调整。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在配置于灯具外框内部的框架上安装透镜单元和散热器,散热器成为从形成于灯具壳体上的凸出孔向后方凸出的状态。在框架上螺合有校准操作轴,通过使校准操作轴旋转,从而使得框架、透镜单元、散热器成为一体而倾斜移动,对光轴的朝向进行调整。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光源驱动时产生的热量经由从灯具壳体向后方凸出的散热器向外部散出,确保良好的散热性。通过将光源驱动时产生的热量向外部散出,从而抑制光源的温度上升,确保光源的正常驱动状态。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2579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在进行校准调整时散热器与透镜单元一起倾斜移动,可能在散热器和灯具壳体之间产生间隙。如果在散热器和灯具壳体之间产生间隙,则灯具外框内部的密闭性降低,粉尘或水分会侵入灯具外框的内部,可能产生向前方照射的光量的降低或者妨碍各部分的顺利的动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课题是,克服上述问题,确保灯具外框内部的密闭性并且实现散热性的提高。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车辆用前照灯在由具有开口的灯具壳体和覆盖所述灯具壳体的所述开口的外罩构成的灯具外框上,配置灯具单元,所述灯具单元具有光源单元,其具有光源、配置所述光源的光源配置部、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镜、将所述光源驱动时产生的热量散出的散热器;固定框架,其固定在所述灯具外框的内部;可动框架,其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或者向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为支点,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固定框架上;透镜单元,其具有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投影的投影透镜、以及对所述投影透镜进行保持的透镜保持架,该透镜单元配置在所述灯具外框的内部,并且可向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在所述可动框架上;第I校准操作轴,其使所述透镜单元相对于所述可动框架向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移动,进行光轴调整;以及第2校准操作轴,其使所述可动框架和所述透镜单元相对于所述固定框架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所述转动轴或者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转动轴为支点进行转动,进行光轴调整,从所述光源射出并由所述反射镜反射的光的焦点与所述转动轴的轴中心一致,在所述焦点至所述投影透镜的距离为固定的状态下,使所述透镜单元以所述转动轴为支点进行转动,所述光源单元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灯具外框的外侧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灯具壳体上。因此,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在校准调整时,具有散热器的光源单元不相对于灯具壳体倾斜移动。专利技术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在由具有开口的灯具壳体和覆盖所述灯具壳体的所述开口的外罩构成的灯具外框上,配置灯具单元,所述灯具单元具有光源单元,其具有光源、配置所述光源的光源配置部、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镜、将所述光源驱动时产生的热量散出的散热器;固定框架,其固定在所述灯具外框的内部;可动框架,其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或者向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为支点,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固定框架上;透镜单元,其具有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投影的投影透镜、以及对所述投影透镜进行保持的透镜保持架,该透镜单元配置在所述灯具外框的内部,并且可向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在所述可动框架上;第I校准操作轴,其使所述透镜单元相对于所述可动框架向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移动,进行光轴调整;以及第2校准操作轴,其使所述可动框架和所述透镜单元相对于所述固定框架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所述转动轴或者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转动轴为支点进行转动,进行光轴调整,从所述光源射出并由所述反射镜反射的光的焦点与所述转动轴的轴中心一致,在所述焦点至所述投影透镜的距离为固定的状态下,使所述透镜单元以所述转动轴为支点进行转动,所述光源单元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灯具外框的外侧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灯具壳体上。因此,在进行校准调整时散热器不会与透镜单元一起移动,可以确保灯具外框内部的密闭性并且实现散热性的提高。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设置校平致动器,该校平致动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框架上,具有主体部以及可以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向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部,进行光轴调整,在所述主体部或者所述驱动部上螺合所述第I校准操作轴或所述第2校准操作轴,通过使所述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所述第2校准操作轴向轴旋转方向旋转,从而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或者所述驱动部向前后方向移动。因此,由于将用于进行校准调整的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第2校准操作轴也作为用于进行校平调整的驱动轴使用,所以可以通过部件个数的减少而实现小型化。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光源单元中设置有对所述光源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因此,由于在一个光源单元中设置有驱动电路和由驱动电路驱动的光源,所以可以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以及小型化。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设置连结部件,其与所述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所述第2校准操作轴中的一个连结,并且伴随着所述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所述第2校准操作轴向轴旋转方向的旋转而旋转,使所述透镜单元相对于所述可动框架向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移动,在所述连结部件上形成向一侧开口的插入孔,所述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所述第2校准操作轴的轴向上的一端部插入至所述插入孔中,与所述连结部件连结,使所述连结部件的插入孔形成为随着接近所述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所述第2校准操作轴的另一端而变大的形状,在所述透镜单元以所述转动轴为支点进行转动时,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透镜单元成为一体地相对于所述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所述第2校准操作轴进行转动。因此,由于连结部件与透镜单元成为一体地相对于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第2校准操作轴进行转动,所以不会在校准时向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第2校准操作轴施加负载,所以可以防止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第2校准操作轴的变形及损坏。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灯具壳体中的位于所述投影透镜的中心部 的后方的部分处,安装用于向所述光源供给驱动电流的连接器,所述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所述第2校准操作轴位于通过所述投影透镜的中心的垂线的左方或者右方。因此,在利用工具对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上述第2校准操作轴进行操作时,不会使工具与连接器发生干涉,可以确保利用工具对第I校准操作轴或者上述第2校准操作轴进行操作时的良好的操作性。附图说明图I是与图2至图7 —起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的图,本图是将灯具外框剖开而表示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省略一部分而表示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裕己达川正士大高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