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其包括有第一悬置、第二悬置、第三悬置、上横梁、下横梁、左纵梁、右纵梁,其中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固定在车身上并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上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上,下横梁固定在车身上并且其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下方,其中第一悬置分别与上横梁和动力总成的左侧相连接,第二悬置分别与上横梁和动力总成的右侧相连接,第三悬置分别与下横梁和动力总成的后侧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结构简单可靠,便于制造,价格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总成支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总成支撑系统,尤其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动力总成的支撑系统基本上都是由三个或者四个橡胶悬置组成,这些悬置从不同的方位和方向连接车身、车架和动力总成,从而保证动力总成与车身、车架可靠连接,并且可以吸收动力总成的振动和噪声,使之不能传递到乘客舱内,满足NVH性能要求。但是目前这种动力总成支撑系统并不能满足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布置和安装的需要,因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不再是体积庞大、重量很重的发动机与变速器,而是体积很小、重量很轻的电机与减速器,而汽车前舱的空间不变,动力总成(电机与减速器)与车身纵梁等之间的间隙很大,换言之,动力总成与车身纵梁的距离很“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采用原来的三个或者四个橡胶悬置来连接动力总成(电机与减速器),那么橡胶悬置的体积很大,悬置两端连接点的跨度很大,成本很高,悬置的刚度也不足,也不能满足NVH 和安全的需求,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动力总成更容易被挤入驾驶舱内,伤害到司乘人员, 再者,前舱的一些体积较大的附件如蓄电池、动力系统控制器等却没有地方布置,电动汽车电机的振动特性也不同于普通燃油汽车。所以现有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不能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现有汽车动力总成支撑系统如图1、图2所示,其主要包括有前悬置100、后悬置 200、右悬置300以及左悬置400。这四个悬置分别布置在动力总成700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上,从而分别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将动力总成700连接到车架800、车身横梁810、车身左纵梁500、车身右纵梁600上。如果将现有的汽车动力总成支撑系统应用到电动汽车上,如图3和图4所示意,前悬置100、后悬置200、右悬置300,左悬置400分别布置在动力总成700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上,从而分别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将动力总成700连接到车架800、车身横梁810、车身左纵梁500、车身右纵梁600上。但是,如图中所示意,电动汽车动力总成700主要由电机和减速器构成,其体积相比于传统车辆的动力总成较小。因此,设计时必须将前悬置100、后悬置200、左悬置300,右悬置400的尺寸设计为相对较大从而与车架800、车身横梁810、车身左纵梁500、车身右纵梁600相连接。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悬置的刚度也会相应地不足, 并且动力总成的振动幅度也会增加,不满足NVH要求,连接强度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且成本增加很多。此外,由于电动汽车中需要考虑体积较大的附件如蓄电池、动力系统控制器等的安全可靠布置,在图3和4中所示意的结构中显然没有合适位置用于这些附件的安装布置。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悬置刚度较小,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辆的动力总成更容易被挤入到驾驶舱内,从而伤害到司乘人员。由此可见,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用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诚为3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正是如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支撑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动力总成支撑系统包括有第一悬置、第二悬置、第三悬置、上横梁、下横梁、左纵梁、右纵梁,动力总成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下方,其中,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分别固定在车身上并平行地保持在同一水平上,所述上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所述下横梁固定在车身上或车身的加强结构上,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上横梁保持平行,所述下横梁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的后侧并且其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的下方,以及所述第一悬置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动力总成的左侧之间并分别与之相连接,所述第二悬置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动力总成的右侧之间并分别与之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悬置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动力总成的后侧之间并分别与之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优选地,所述上横梁接近于所述动力总成。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优选地,所述下横梁接近于所述动力总成。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优选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动力总成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优选地,所述上横梁的上部进一步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装置包括有电池组和/ 或动力总成控制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优选地,所述动力总成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ο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优选地,所述下横梁相比于所述动力总成更接近于车辆的驾驶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悬置、所述第二悬置和所述第三悬置为橡胶悬置或者为液压悬置。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支撑系统尤其适用于电动汽车,它可以很好地满足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安装和布置的要求。该系统主要包括有上下两个横梁和几个橡胶悬置。上横梁的两端安装在车身左右纵梁上,通过两个悬置,上横梁下方连接电动车动力总成。下横梁的两端安装在车身左右纵梁的下端,通过一个悬置下横梁连接动力总成。 此外,上横梁的上方还有很大的空间,用来安装蓄电池、动力系统控制器等前舱附件。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支撑系统有效地解决电动车动力总成寸小,动力总成无法通过悬置直接连接到车身纵梁上的缺陷,并且为蓄电池、动力系统控制器提供了安装空间。进一步地,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即使动力总成悬置都被损坏,致使动力总成移向驾驶舱,动力总成也是首先碰撞到横向设置的下横梁,从而通过下横梁将其挡在驾驶舱以外,使得动力总成不至于挤入驾驶舱,伤害到司乘人员,有效地保护了人身安全。本专利技术所述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支撑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类电动轿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支撑。相对于现有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本专利技术很好地适应了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体积较小,距离车身和车架上的安装点较远这一特点,动力总成悬置的体积并不需要做的很大、 且不用担心悬置刚度不足,也能满足NVH要求,并且不存在车辆碰撞时动力总成涌入驾驶舱,伤害到司乘人员的情况,满足安全碰撞要求。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前舱零部件的布置情况,如电动汽车蓄电池、动力系统控制器很方便地就布置在了上横梁上部。其结构简单可靠,便于制造,价格低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进行详细或者优选的描述,其中,图1是一种现有的汽车动力总成支撑系统的示意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的现有的汽车动力总成支撑系统的示意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现有的汽车动力总成支撑系统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示意结构的正视图;图4是图1中的现有的汽车动力总成支撑系统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示意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的示意结构的正视图;以及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的示意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结构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6所示。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总成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有后悬置2、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张平,张平,樊逸斌,徐峰,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