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振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544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振减振装置,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振减振装置,所述扭振减振装置包括扭振减振器(18),所述扭振减振器具有初级侧(36)和能够克服减振弹簧装置(42)的作用相对于初级侧(36)绕旋转轴线(A)转动的次级侧(38),其中,初级侧(36)和次级侧(38)中的一侧包括两个盖盘元件(28、30),而初级侧(36)和次级侧(38)中的另一侧包括设置在盖盘元件(28、30)之间的中央盘元件(40),其中,所述盖盘元件(28、30)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元件(46)在径向上在减振弹簧装置(42)之内相互轴向固定地连接并且用于传递转矩,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盘元件(28、30)通过多个第二连接元件(50)相互联接,防止沿轴向相互分开地运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50)基本上不能在所述盖盘元件(28、30)之间传递转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振减振装置,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振减振装置,所述扭振减振器装置包括扭振减振器,所述扭振减振器具有初级侧和可以克服减振弹簧装置的作用相对于初级侧绕旋转轴线转动的次级侧,其中,初级侧和次级侧中的一例包括两个盖盘元件,而初级侧和次级侧的另一侧包括设置在所述盖盘元件之间的中央盘元件,其中,所述盖盘元件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元件在径向上在减振弹簧装置之内相互轴向固定地连接并且用来传递转矩。
技术介绍
由DE 44 30 262 Al已知一种这类的扭振减振装置,其形式为被设计用于机动车辆-摩擦式离合器的离合器盘。该已知的扭振减振装置的次级侧的,也就是与离合器盘毂固定连接的两个盖盘元件在径向上在减振弹簧装置的大致沿周向延伸的减振弹簧之内通过铆钉相互固定连接。通过铆钉的在外部与盖盘元件搭接的铆钉头,将两个盖盘元件沿轴向相互靠近地压靠在设置在两个盖盘元件之间的法兰环上,从而产生一个固定的结构单元,在所述结构单元中,一方面两个盖盘元件通过铆钉沿轴向既相互靠近地又互相分开地固定连接,并且能够通过这些设置在径向上在减振弹簧装置之内的铆钉在两个盖盘元件之间传递转矩。DE 27 36 492 C2公开了一种离合器盘,所述离合器盘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扭振减振装置,在所述扭振减振装置中,两个盖盘元件位于初级侧,即支承离合器盘的摩擦片。在这种装置中,在径向上在减振弹簧装置之内设有具有矩形横截面的铆钉,所述铆钉在其轴向端部区域中以嵌入的方式设置在盖盘元件的相应形成的贯穿孔中,并且随后使所述铆钉变形用于形成铆钉头或者说与所述盖盘元件搭接的部分。在该变形过程中,通过材料流动, 消除了最初在铆钉的轴向端部区域与盖盘元件之间形成的很小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扭振减振装置,在所述扭振减振装置中实现一种在盖盘元件之间的改善的联接。依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一种扭振减振装置,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振减振装置得以解决,所述扭振减振装置包括扭振减振器,所述扭振减振器具有初级侧和可以克服减振弹簧装置的作用相对于初级侧绕旋转轴线转动的次级侧,其中,初级侧和次级侧中的一侧包括两个盖盘元件,而初级侧和次级侧中的另一侧包括设置在盖盘元件之间的中央盘元件,其中,盖盘元件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元件在径向上在减振弹簧装置之内沿轴向相互固定连接并且用于传递转矩。在此进一步规定,所述盖盘元件通过多个第二连接元件彼此联接,防止沿轴向相互分开地运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基本上不能在盖盘元件之间传递转矩。在一种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扭振减振装置的结构中,首先确保了,通过在径向上在减振4弹簧装置之外设置第二连接元件抵抗由于所述减振弹簧装置的径向向外的离心力加载而引起的盖盘元件分开。在这里需考虑的是,这些盖盘元件通常由板材制成,并且由此由于这类板材的可变形性而倾向于在相应的负荷下沿轴向相互远离地运动。因为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还进一步确保使第二连接元件基本上不能在盖盘元件之间传递转矩,也就是说实际上仅用于轴向支撑,所以避免了包括两个盖盘元件和第一连接元件以及第二连接元件的系统的过定位。两个盖盘元件的用于传递转矩的固定且确定的连接,也就是不可相对转动的联接,仅通过沿径向更靠内的第一连接元件产生,从而在第二连接元件的区域中,特别是在周向上不会出现卡死或者永久存在的负荷,所述卡死或负荷会导致过载,甚至可能导致连接元件断裂。为了确保以更简单的方式使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基本上仅能够传递轴向力,进一步建议,对于每个第二连接元件而言,在两个盖盘元件中分别设置一个贯穿孔,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每个轴向端部区域容纳在一个贯穿孔中;并且还建议,在至少一个贯穿孔中,在第二连接元件的穿过贯穿孔的端部区域和具有贯穿孔的盖盘元件之间至少局部形成间隙, 其中,可以规定,所述间隙实现第二连接元件和盖盘元件之间的在0. 2mm到0. 6mm,优选大约0. 4mm的范围内的相对运动。缝隙状的间隙的存在还进一步使得,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元件能够相对于至少一个盖盘元件倾斜。在一种特别简单的、却可稳定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规定,第二连接元件被构造为铆接元件。在这里,优选地规定,在第二连接元件的轴向端部区域上形成的铆钉头实现了盖盘元件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的轴向支撑。通过至少一个铆钉头在对应的盖盘元件的环绕贯穿孔的区域中搭接在该盖盘元件上,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对盖盘元件的轴向可支撑性,特别是朝相互分开方向的轴向可支撑性。也就是在这里所述盖盘元件能够在相应的轴向负荷下直接抵靠在一个或者多个铆钉头上。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建议,所述至少一个铆钉头搭接在一个支承在第二连接元件上的支撑盘上并且该支撑盘在对应的盖盘元件的环绕贯穿孔的区域中搭接在该盖盘元件上。因此,在这里所述盖盘元件能够抵靠在一个或者多个支撑盘上,从而间接实现轴向支撑,其中,当然还可以规定,固定支撑盘的相应的铆钉头的大小同样被设计成使得所述铆钉头能搭接在对应的盖盘元件上。在该变型实施方式中,特别有利的是,支撑盘固定在铆钉头和在第二连接元件上形成的第一支撑区域之间。通过为支撑盘提供第一支撑区域,确保在第二连接元件的用于产生铆钉头的变形过程中将该支撑盘相对于连接元件且因此也相对于对应的盖盘元件保持在确定的定位位置中。因此,在铆接中的变形过程能明显更容易地实现,因为无需担心连接元件的程度过大的变形对连接元件和盖盘元件之间的所需的活动间隙产生不利影响。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盘可以是可弹性变形的。为了也在沿轴向相互靠近的方向上固定两个盖盘元件,还进一步规定,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元件对于至少一个盖盘元件而言具有第二支撑区域,以支撑该盖盘元件,防止该盖盘元件向另一个盖盘元件运动。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也可以优选地被构造为铆接元件。如果规定盖盘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盖盘元件在径向上在减振弹簧装置之外朝向另一个盖盘元件延伸,用于为减振弹簧装置提供径向支撑部,则能够防止减振弹簧装置的减振弹簧在离心力负荷下发生不希望的径向偏移。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扭振减振装置的进一步的变型实施方案中规定,扭振减振器的盖盘元件总体上提供了另一个扭振减振器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中的一侧,并且所述另一个扭振减振器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中的另一侧总体上由设置在所述盖盘元件之间的另一个中央盘元件提供,其中,所述另一个中央盘元件可克服另一个减振弹簧装置的作用相对于盖盘元件绕旋转轴线转动。因此,在此扭振减振装置被构造为具有两个串联作用的扭振减振器的两级式结构,其中,通过第二连接元件同时确保在所述另一个扭振减振器的区域中也避免盖盘元件相互间不希望的或者不确定的轴向运动。所述另一个扭振减振器可以设置在径向上在所述扭振减振器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液力耦合装置,特别是一种液力变矩器,该液力耦合装置包括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扭振减振装置,该扭振减振装置位于锁止离合器和从动机构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中。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湿式运转的离合器装置,特别是片式离合器,该离合器装置包括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扭振减振装置,该扭振减振装置位于摩擦面结构和从动机构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中。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中图1以纵剖视图示出了扭振减振装置;图2示出了具有图1的扭振减振装置的液力变矩器;图3示出了图1的扭振减振装置的两个盖盘元件通过被实施为铆接元件的连接元件进行连接的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振减振装置,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振减振装置,所述扭振减振装置包括扭振减振器(18),所述扭振减振器具有初级侧(36)和能够克服减振弹簧装置(42)的作用相对于初级侧(36)围绕旋转轴线(A)转动的次级侧(38),其中,所述初级侧(36)和所述次级侧(38)中的一侧包括两个盖盘元件(28、30),而所述初级侧(36)和所述次级侧(38)中的另一侧包括设置在所述盖盘元件(28、30)之间的中央盘元件(40),其中,所述盖盘元件(28、30)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元件(46)在径向上在减振弹簧装置(42)之内相互沿轴向固定地连接并且用于传递转矩,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盘元件(28、30)通过多个第二连接元件(50)互相联接,防止沿轴向相互分开地运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50)基本上不能在所述盖盘元件(28,30)之间传递转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费尔德豪斯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