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2769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复位臂、复位轮、弹性部件、减震机构、与闸杆固定相连的凸轮,所述复位轮安装于所述复位臂处,所述复位臂与所述减震机构分别对称置于所述凸轮两侧,所述凸轮设有第一至第三凸起部和第一至第三凹陷部,所述弹性部件一端与所述复位臂相连,所述弹性部件另一端与闸机本体相连,所述复位轮和所述减震机构均与所述凸轮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为所述复位轮和所述减震机构均与所述凸轮相接触,当凸轮转动时,通过复位轮、复位臂及减震机构均与凸轮的配合来完成对凸轮的缓冲,从而使整个闸机的品质得到提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震装置,尤其涉及智能通道领域的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行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供应厂商生产的三辊闸通过电机解锁或者电磁阀拉开后通过人工推杆完成通行过程;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没有任何限速,由于惯性的原因,闸杆转盘转到下个位置时定位臂和定位盘之间产生撞击,从而发出刺耳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复位臂、复位轮、弹性部件、减震机构、与闸杆固定相连的凸轮,所述复位轮安装于所述复位臂处,所述复位臂与所述减震机构分别对称置于所述凸轮两侧,所述凸轮设有第一至第三凸起部和第一至第三凹陷部,所述弹性部件一端与所述复位臂相连,所述弹性部件另一端与间机本体相连,所述复位轮和所述减震机构均与所述凸轮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顶点至凸轮轴心的距离等于所述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顶点至凸轮轴心的距离,所述所述第三凸起部的顶点至凸轮轴心的距离等于所述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顶点至凸轮轴心的距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减震滑轮,所述减震滑轮与所述凸轮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机构为液压减震器,所述减震滑轮位于所述液压减震器端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为所述复位轮和所述减震机构均与所述凸轮相接触,当凸轮转动时,通过复位轮、复位臂及减震机构均与凸轮的配合来完成对凸轮的缓冲, 从而使整个闸机的品质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凸轮顺时针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复位臂1、复位轮2、弹性部件 5、减震机构6、与闸杆固定相连的凸轮3,所述复位轮2安装于所述复位臂1处,所述复位臂 1与所述减震机构6分别对称置于所述凸轮3两侧,所述凸轮3设有第一至第三凸起部31 至33和第一至第三凹陷部34至36,所述弹性部件5 —端与所述复位臂1相连,所述弹性部件5另一端与闸机本体相连,所述复位轮2和所述减震机构6均与所述凸轮3相接触。因为所述复位轮2和所述减震机构6均与所述凸轮3相接触,当凸轮3转动时,通过复位轮2、复位臂1及减震机构6均与凸轮3的配合来完成对凸轮3的缓冲,从而使整个闸机的品质得到提高。所述第一凸起部31的顶点至凸轮3轴心的距离等于所述所述第二凸起部32的顶点至凸轮3轴心的距离,所述所述第三凸起部33的顶点至凸轮3轴心的距离等于所述所述第二凸起部32的顶点至凸轮3轴心的距离。所述减震机构6还包括减震滑轮4,所述减震滑轮4与所述凸轮3相接触。所述减震机构6为液压减震器,所述减震滑轮4位于所述液压减震器端部。所述弹性部件5为弹簧。如图1所示,当闸机处于加锁状态时,减震机构6受凸轮3挤压顶住第二凸起部 32,复位轮2靠在第三凹陷部36,形成相对平行的支点。如图2所示,当凸轮3顺时针转动时,减震机构6慢慢释放压力,复位轮2开始慢慢滑动,滑动过程中弹性部件5被拉开发生变形,当复位轮2被推过凸轮3的某一凸起部后,发生变形的弹性部件5开始复位,使复位轮2继续向下滑动,滑动过程中,减震机构6受到凸轮3的凸起部的挤压,起到缓冲的作用, 当复位轮2转到凸轮3的凹陷处,弹性部件5恢复弹力,减震滑轮4顶到凸轮3最高点,即减震滑轮4顶到第一至第三凸起部31至33中的任意一个;此时形成力平衡,完成缓冲过程。转动闸杆,以使凸轮3挤压液压减震器,从而达到缓解冲击力的目的,该减震装置方便实用。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臂、复位轮、弹性部件、减震机构、与闸杆固定相连的凸轮,所述复位轮安装于所述复位臂处,所述复位臂与所述减震机构分别对称置于所述凸轮两侧,所述凸轮设有第一至第三凸起部和第一至第三凹陷部,所述弹性部件一端与所述复位臂相连,所述弹性部件另一端与闸机本体相连,所述复位轮和所述减震机构均与所述凸轮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臂、复位轮、弹性部件、减震机构、与闸杆固定相连的凸轮,所述复位轮安装于所述复位臂处,所述复位臂与所述减震机构分别对称置于所述凸轮两侧,所述凸轮设有第一至第三凸起部和第一至第三凹陷部,所述弹性部件一端与所述复位臂相连,所述弹性部件另一端与间机本体相连,所述复位轮和所述减震机构均与所述凸轮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顶点至凸轮轴心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东波张金守杨增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罗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