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换挡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18880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包括换挡摇臂、换挡轴、凸轮板、杆关节轴承、换向板、拨头、驻车弹簧导杆、回位弹簧、螺旋弹簧、压力块导向板、驻车压力块、驻车爪,换挡摇臂、凸轮板固定于换挡轴上,凸轮板通过杆关节轴承与换向板连接,换向板的传动端与拨头连接,拨头与手动阀接触,驻车弹簧导杆与凸轮板连接,驻车压力块连接在驻车弹簧导杆上,驻车爪可旋转的安装于驻车爪固定轴上,通过螺旋弹簧的预紧力使驻车爪与驻车压力块接触,驻车爪固定轴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具有逻辑简单,换挡元件少,结构紧凑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变速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驻车换挡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CVT (无级自动变速器)或AT (有段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一般均安装于变速器壳体内,通过拉动换挡手柄,手柄通过机械系统向手动阀传动以控制手动阀位置进而控制油路切换,实现P(驻车)、R(倒车)、N(空挡)、D(前进)档位的切换,同时驻车换挡传动系统还控制安装于变速器壳体内的驻车轮的转动,由此实现驻车功能。现有驻车换挡传动系统设计局限性大,传动结构复杂,对于安装位置要求严格,难以实现灵活多方位传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结构简单,换挡元件少,结构紧凑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本技术实施例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所述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安装于变速器壳体内,用于向手动阀传动并控制驻车轮的转动,包括换挡摇臂、换挡轴、凸轮板、杆关节轴承、换向板、拨头、驻车弹簧导杆、回位弹簧、压力块导向板、驻车压力块、驻车爪、螺旋弹簧, 所述换挡摇臂、所述凸轮板分别通过安装孔固定于所述换挡轴上,所述凸轮板通过所述杆关节轴承与所述换向板的连接端连接,所述换向板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换向板的传动端与所述拨头连接,所述拨头与所述手动阀接触,所述驻车弹簧导杆与所述凸轮板连接,所述回位弹簧安装在所述驻车弹簧导杆上并与所述驻车压力块相接触,所述驻车压力块连接在所述驻车弹簧导杆上,所述压力块导向板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 所述压力块导向板对所述驻车压力块限位,所述驻车爪可旋转的安装于驻车爪固定轴上, 所述螺旋弹簧套于所述驻车爪固定轴上,所述螺旋弹簧一端抵在所述驻车爪上,所述螺旋弹簧另一端抵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通过所述螺旋弹簧的预紧力使所述驻车爪与所述驻车压力块接触,所述驻车爪固定轴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优选的,所述凸轮板包括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板、所述第二传动板的连接体,所述第一传动板通过所述杆关节轴承与所述换向板的连接端连接,所述驻车弹簧导杆与所述凸轮板的第二传动板可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凸轮板的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传动板、所述第二传动板及所述连接体,所述凸轮板的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小孔,通过所述小孔内的定位销所述凸轮板固定于所述换挡轴上。优选的,还包括叶片弹簧总成,所述叶片弹簧总成包括板簧滚轴、板簧内滚轴及叶片弹簧,所述叶片弹簧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叶片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板簧内滚轴,所述板簧内滚轴外套有所述板簧滚轴,所述板簧滚轴与所述凸轮板的第一传动板的齿形面相接触构成滚动副以对所述凸轮板提供预压力。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采用杆关节轴承传动结构,使换挡力传递方向灵活可变,可适应换挡机构在复杂内部结构条件下的功能需要。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具有逻辑简单,换挡元件少,结构紧凑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在驻车挡位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本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在驻车挡位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在驻车挡位时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在前进挡位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在前进挡位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在空挡位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在空挡位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在倒车挡位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在倒车挡位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的凸轮板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的凸轮板的主视图;图12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的凸轮板的右视图;图13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的杆关节轴承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通过换挡摇臂动作控制变速器液压阀体回路切换及PRND传感器输出控制信号,实现变速器前进挡、空挡、倒挡、驻车挡模式的切换。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安装于变速器壳体(图中未示出)内,用于向手动阀70传动并控制驻车轮15的转动,手动阀70的位移变化实现液压换挡油路切换。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包括换挡摇臂1、换挡轴2、第一定位销3、凸轮板4、杆关节轴承5、换向板6、第二定位销7、拨头8、驻车弹簧导杆9、回位弹簧10、 压力块导向板11、驻车压力块12、导杆螺母13、驻车爪14、驻车爪固定轴16、螺旋弹簧17、 叶片弹簧总成18、锁紧螺母19、PRND传感器20。本技术的驻车换挡传动系统由两条动力传动路线构成其中,换挡摇臂1和PRND传感器20依次安装在换挡轴2 —端上,通过锁紧螺母19 锁紧。PRND传感器20通过换挡轴2端部的卡槽与其固定;换挡摇臂1通过其中心的安装孔与换挡轴2定位连接;换挡摇臂1与PRND传感器20接触并通过锁紧螺母20锁紧。凸轮板4通过安装孔固定于换挡轴2上,凸轮板4和换挡轴2通过第一定位销3固定连接。凸轮板4通过所述杆关节轴承5与换向板6的连接端61连接。换向板6为“〈”形,包括连接端61、固定端62和传动端63。换向板6通过固定端62可转动的安装于变速器壳体上。凸轮板4与杆关节轴承5 —端连接,杆关节轴承5另一端与换向板6的连接端61连接,换向板6与第二定位销7构成转动副,并于第二定位销7中心孔处通过螺栓将其固定于变速器壳体上,换向板7的传动端与拨头8连接,拨头8与手动阀70接触用于控制变速器内部液压回路的切换。另外,凸轮板4与驻车弹簧导杆9可转动连接。回位弹簧10安装在驻车弹簧导杆 9上并与驻车压力块12相接触,回位弹簧10 —端与驻车弹簧导杆9接触,另一端与驻车压力块12接触;驻车压力块12由导杆螺母13通过螺纹连接在驻车弹簧导杆9上进行限位。 压力块导向板11由螺栓固定于变速器壳体上,并与驻车压力块12滑动接触,压力块导向板 11起导向和限位作用,压力块导向板11对驻车压力块12进行限位。驻车爪14可旋转的安装于驻车爪固定轴16,驻车爪固定轴16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螺旋弹簧17穿套在驻车爪固定轴16上,其一端抵在驻车爪14上,另一端抵在变速器壳体上,通过螺旋弹簧17的预紧力使驻车爪14与驻车压力块12接触,驻车爪固定轴16两端固定于变速器壳体上。驻车轮 15通过内花键固定于变速器的带轮轴上。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凸轮板4包括第一传动板41、第二传动板42、连接第一传动板41、第二传动板42的连接体43,第一传动板41通过杆关节轴承5与换向板6的连接端61连接,所述驻车弹簧导杆9与凸轮板4的第二传动板42可转动连接。凸轮板4的安装孔贯穿第一传动板41、第二传动板41及连接体43,凸轮板4的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小孔,通过上述小孔内的第一定位销3,凸轮板4固定于换挡轴2上。叶片弹簧总成18包括板簧滚轴32、板簧内滚轴(图中未示出)及叶片弹簧31,叶片弹簧31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叶片弹簧31的一端连接板簧内滚轴,板簧内滚轴外套有板簧滚轴32,板簧滚轴32与凸轮板4的第一传动板41的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驻车换挡传动系统,所述驻车换挡传动系统安装于变速器壳体内,用于向手动阀传动并控制驻车轮的转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摇臂、换挡轴、凸轮板、杆关节轴承、换向板、拨头、驻车弹簧导杆、回位弹簧、压力块导向板、驻车压力块、驻车爪、螺旋弹簧,所述换挡摇臂、所述凸轮板分别通过安装孔固定于所述换挡轴上,所述凸轮板通过所述杆关节轴承与所述换向板的连接端连接,所述换向板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换向板的传动端与所述拨头连接,所述拨头与所述手动阀接触,所述驻车弹簧导杆与所述凸轮板连接,所述回位弹簧安装在所述驻车弹簧导杆上并与所述驻车压力块相接触,所述驻车压力块连接在所述驻车弹簧导杆上,所述压力块导向板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压力块导向板对所述驻车压力块限位,所述驻车爪可旋转的安装于驻车爪固定轴上,所述螺旋弹簧套于所述驻车爪固定轴上,所述螺旋弹簧一端抵在所述驻车爪上,所述螺旋弹簧另一端抵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通过所述螺旋弹簧的预紧力使所述驻车爪与所述驻车压力块接触,所述驻车爪固定轴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来明王兆辉刘伟祥贾刚王振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