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属真菌生防颗粒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701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木霉属真菌生防颗粒菌剂,其特征是由木霉属真菌纯培养活菌和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及包衣剂组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Biocontrol agent of Trichoderma fungi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iocontrol agent of Trichoderma spp.,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osed of a pure fungus culture fungus and a granular solid medium and a coating ag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木霉属真菌生物防治颗粒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长期来,由于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所产生的残留问题,已经带来了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不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了危害,因此,研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微生物活性菌剂是微生物农药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国内外木霉属真菌中应用最多的是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常用剂型为麸皮制剂。美国哈茨木霉的麸皮制剂在大田条件下应用,可降低棉花立枯病60%,并提高出苗率14%;(Pineda-JB,2001;Nagaraju-P,2002;Gracia-Garza-JA,2003等等)国内浙江省玉环县也有同类产品上市(农药登记号LS94694)。但是目前的木霉麸皮制剂,主要以木霉属真菌的产生孢子与麸皮组成,呈粉状,其不足之处是保质期较短,据实际测定产品的孢子存活期只有半年左右,同时孢子在田间萌发及适应性较差,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因此,从定殖到增殖,直至形成优势菌群后开始发挥抑制植物病害的速度较慢,此外,麸皮制剂在田间易受生产环境如大风、雨水等影响,也降低了应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木霉属真菌麸皮制剂的不足之处,研制一种保质期长,应用方便,木霉菌生长定殖增殖速度快,受生产环境影响小,防病效果好,成本较低的颗粒型菌剂及其配套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木霉属真菌生防颗粒菌剂,由木霉属真菌纯培养活菌和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及包衣剂组成;所述木霉属真菌菌种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vid)或是该菌种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uiride)(《中国真菌总汇》戴芳澜,科学出版社,1997年,《真菌鉴定手册》魏景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79年)之中的任意一种或若干种按任意比例复合的真菌菌种。所述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为粒径在1-5mm之间的小米、稻米、玉米、大小麦或高梁之中任选一种的碎粒或以上述基物粉为原料与其它辅料配制而成的粒径同上的颗粒状制剂。所述包衣剂由包衣粉和粘结剂混合而成,包衣粉为上述基物之中任选一种原料,加工而成的超微粉,其中小麦或稻米的超微粉为优选原料;粘结剂是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或羧甲基淀粉钠与水的混合物。所述木霉属真菌生防颗粒菌剂的制备方法,它经过如下加工工艺过程制备而成(1)木霉属真菌菌种的分离,纯化和培养,至含菌量达到100%的纯度且无其它杂菌;(2)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的制备将选定基物的碎粒或以该基物粉为原料与其它辅料配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从中筛选出粒径在1-5mm的颗粒,在15-20磅压力,120℃左右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后,室温下冷却; (3)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的菌种接种与发酵培养设备消毒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将菌种和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在常温下按1∶200~300重量比例接种,在室温20~30℃,湿度65~90%条件下,发酵培养4~7天,木霉菌布满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表面时即成;(4)包衣剂的制备(a)将上述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或羧甲基淀粉钠与水按1~3(克重量)∶1000(毫升容积)比例相混,搅拌成稀糊状即成粘结剂;(b)将上述任选基物经研磨加工后过250~360目筛即为超微状包衣粉;(c)将包衣粉与稀糊状粘结剂按50~100(克重量)∶1~10(毫升容积)比例相混合,经搅拌制成包衣剂。(5)带菌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的包衣,干燥及包装将接菌种发酵后的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倒入适量包衣剂中,搅拌均匀后捞出摊开,用常温气流风干后包装即成产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是颗粒菌剂内含有颗粒状核心,它既是菌种发酵培养基,又是菌丝体与孢子的载体,其外又有包膜保护,对贮藏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故其保质期可长达2年左右;二是使用方便,不易受生产环境如刮风,下雨等天气条件影响,对生产环境适应范围较广,一般在10~40℃均可生长繁殖;三是田间应用后,菌种定殖、繁殖速度快,因该菌剂内尚带有一定量的残存培养基物,而菌丝体在一般环境下均能早于孢子繁殖、生长,经7至10天即能初见成效,以后随着孢子的萌发繁殖,效果就更为明显;四是试验表明,该菌剂防治菌谱较广,防治效果较好,可广泛应用于大麦、玉米、棉花、花生、草莓、番茄、黄瓜、甘兰、花椰菜、洋葱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效防治菌核病,枯萎病、立枯病等病害(见表1)表1对菌核病,枯萎病、立枯病等病害的防治效果 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木霉属真菌生物防治颗粒菌剂,由木霉属真菌单菌种或复合菌种纯培养活菌和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及包衣剂组成,具体制备步骤,工艺按照附图生产流程示意图进行。实施例1(1)木霉属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vid)菌种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按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农业出版社,1979年出版)所述常规方法,从田间作物或土壤中,进行定向分离,随后纯化与培养,至含菌量达到100%的纯度且无其它杂菌。(2)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的制备以稻米作为原料,从其破碎下脚料中筛选出粒径1-5mm颗粒,投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按15磅压力,120℃左右,灭菌30分钟后,室温下冷却;(3)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的菌种接种与发酵培养设备,场地消毒灭菌后,将上述分离、纯化、培养的绿色木霉菌和灭菌冷却后的基物,在常温下按1∶200重量比例进行混合与接种,在室温20-30℃,湿度65-90%条件下,发酵培养4-7天,待绿色木霉菌繁殖布满大米颗粒表面时即成;(4)包衣剂的制备(a)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上海化学试剂站分装厂产)与无菌水按1(克重量)∶1000(毫升容积)比例搅拌混合成稀糊状粘结剂;(b)以小麦为原料,经研磨加工后过250~360目筛的超微细粉作为包衣粉;(c)将上述包衣粉和粘结剂按50(克重量)∶3(毫升容积)比例相混,经搅拌制成稀糊状包衣剂。(5)带菌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的包衣,干燥及包装将经接种,发酵培养的颗粒状大米倒入适量稀糊状包衣剂中,搅拌均匀后,捞出摊开,用常温气流风干机风干,干燥后,称量,并用化纤编织袋进行包装即成产品,在常温下贮存和运转。实施例2(1)木霉属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vid)在自然条件下经常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uiride)之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混生在一起,按方中达编“植病研究方法”一书所述常规方法,将上述任一种混生菌种从田间作物或土壤中,进行定向分离,随后纯化与培养,至含菌量达到100%的纯度且无其它杂菌。(2)以玉米粉为主料,添加适量羧甲基淀粉钠及水经混合造粒,干燥后,从中筛选出粒径1-5mm的颗粒,经灭菌后,室温下冷却后成固体培养基物;(3将上述复合菌种与玉米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在常温下按1∶300重量比例进行混合和接种,在室温2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木霉属真菌生防颗粒菌剂,其特征是由木霉属真菌纯培养活菌和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及包衣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霉属真菌生防颗粒菌剂,其特征是所述木霉属真菌菌种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vid)或是该菌种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xeoviride),桔绿木霉(Trichodermacitrinouirier)之中的一种或若干种按任意比例复合的真菌菌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霉属真菌生防颗粒菌剂,其特征是所述颗粒状固体培养基物为粒径在1-5mm之间的小米、稻米、玉米、大小麦或高梁之中任选一种的碎粒或以该基物粉为原料与其它辅料配制而成的粒径同上的颗粒状制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霉属真菌生防颗粒菌剂,其特征是所述包衣剂由包衣粉和粘结剂混合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木霉属真菌生防颗粒菌剂,其特征是所述包衣粉为上述培养基物之中任选一种为原料加工成的超微粉,其中小麦或稻米超微粉为优选原料;所述粘结剂是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或羧甲基淀粉钠与水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霉属真菌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汉荣茹水江王连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