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多联杆悬挂系统的控制臂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306292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车辆的多联杆悬挂系统的控制臂,其可以通过将前部部件和后部部件组装在一起而形成,所述前部部件和后部部件分别具有上凸缘和下凸缘,从而形成管状横截面,并且弯曲部分可以通过向下弯曲所述前部部件的下凸缘形成,从而当所述前部部件和所述后部部件组装在一起时,通过向下突出的所述弯曲部分形成排出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具有多联杆的悬挂系统的控制臂。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 涉及一种多联杆悬挂系统的控制臂,该控制臂能够易于通过排出孔排出外来材料,所述外 来材料通过用于制造该控制臂的定位孔而进入其中。
技术介绍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设置在车身与车轮之间,并且通过使用一个或者更多联杆将 两个刚性体连接起来。从道路传递至车轮的向上或者向下的载荷通过弹簧以及液压减震器进行支撑,施 加至其他方向的载荷通过协调高的刚度和挠度来进行支撑。因此,该悬架系统机械地协调 了在车身和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各种类型的悬架系统被发展并且应用至车辆,一种类型的悬架是具有多联杆的悬 架系统,其使高性能车辆的性能最大化。多联杆类型的后轮悬挂系统一般包括轮架,其可旋转地支撑车轮。轮架的下端部 通过使用下控制臂连接至车身的副车架,并且通过使用拖臂连接至车身,该下控制臂沿车 辆的宽度方向设置,该拖臂沿车辆的长度方向设置。另外,轮架的上端部通过使用两个上控制臂连接至车身,该上控制臂沿车辆的宽 度方向设置。卷簧和减震器整体地或者分离地沿车辆的高度方向设置于下控制臂的预定位置。因此,车辆的颠簸和回弹引起的载荷沿下控制臂、上控制臂以及拖臂的移动轨迹 传递,所述载荷由减震装置吸收和降低,该减震装置包括卷簧和减震器。如图7所示,多联杆悬挂系统的上控制臂100是“U”形的(亦即,其两个端部位于 高于其中间部分的位置),从而防止与设置在上控制臂100上方的车身的部件(例如车身的 侧面部件)干涉。特别地,大部分后部上控制臂100具有向下弯曲的中间部分。在压制钢板来制造前部和后部部件102和104后,上控制臂100通过将前部和后 部部件102和104组装在一起而形成。前部和后部部件102和104通过诸如焊接的方法彼 此组装在一起。如上所述的上控制臂100可能会被进入上控制臂100的外来材料腐蚀。为了制造前部和后部部件必须形成定位孔106。如果上控制臂100安装在车辆上, 诸如水和防冻剂的外来材料会通过定位孔106流入上控制臂100中。如果没有排出孔,那 么上控制臂100会被腐蚀。此外,在发生腐蚀疲劳的情况下,控制臂会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断 裂,并且会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如图8所示,传统的控制臂具有在下方中间部分形成的排出孔108,从而外来材料掉下并且通过排出孔108排出。这样的排出孔108能够排出外来材 料,但是下方中间部分的横截面积必须增大以钻出具有足够尺寸的排出孔108。因此,控制臂的重量会增大。公开于本专利技术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 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多联杆悬挂系统的控制臂,其优点为形成排 出孔而没有增大其横截面积,通过该排出孔移除外来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臂装置可以包括具有多个多联杆的 多联杆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多联杆包括至少一个控制臂,并且其中,排出孔通过榫接方法 (joggle method)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臂的最下部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臂装置可以包括具有多个多联杆的 多联杆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多联杆包括至少一个控制臂,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控制臂通过 将前部部件和后部部件组装在一起而形成,所述前部部件和后部部件分别具有上凸缘和下 凸缘,从而形成管状横截面;其中,弯曲部分通过向下弯曲所述前部部件的下凸缘的一部分 形成,从而当所述前部部件和所述后部部件组装在一起时通过向下突出的所述弯曲部分形 成排出孔。在所述前部部件内,所述后部部件的所述上凸缘和下凸缘可以分别联接至所述前 部部件的所述上凸缘和下凸缘。对应于所述前部部件的所述弯曲部分的切割部分可以在所述后部部件的下凸缘 上形成,从而当所述前部部件和所述后部部件组装在一起时排出孔通过所述弯曲部分和所 述切割部分形成。所述弯曲部分可以在所述前部部件的下凸缘的最下部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臂装置可以包括具有多个多联杆的 多联杆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多联杆包括至少一个控制臂,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控制臂 通过将前部部件和后部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所述前部部件和后部部件分别具有上凸缘和 下凸缘,从而形成管状横截面;弯曲部分通过向下弯曲所述后部部件的下凸缘的一部分形 成,从而当所述前部部件和所述后部部件组装在一起时通过向下突出的所述弯曲部分形成 排出孔。在所述后部部件内,所述前部部件的所述上凸缘和下凸缘可以分别联接至所述后 部部件的所述上凸缘和下凸缘。对应于所述后部部件的所述弯曲部分的切割部分可以在所述前部部件的下凸缘 上形成,从而当所述前部部件和所述后部部件组装在一起时排出孔通过所述弯曲部分和所 述切割部分形成。所述弯曲部分可以在所述后部部件的下凸缘的最下部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 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 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控制臂的多联杆悬挂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控制臂的前部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控制臂的后部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控制臂的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4的线I-I取得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和传统技术的控制臂的屈曲压缩应力的图表。图7是没有排出孔的传统控制臂的立体图和横截面视图。图8是具有排出孔的传统控制臂的立体图和横截面视图。应了解附图呈现了阐述本专利技术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简化的表示,从而 不需要按比例绘制。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取向、位置 以及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意图的应用以及使用环境确定。在附图中,附图标记在全部的几个附图中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相同或者等效的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进行 描述。虽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但应了解该描述不是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那些 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仅仅覆盖示例性实施例,还覆盖可以包括在由所附权 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里的各种替代、改进、等效结构以及其他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臂的多联杆悬挂系统的立体图。图1 中的附图标记2表示轮架,其能够旋转地支撑车轮。为了使轮架2连接至车身,轮架2的下部通过一个下控制臂4连接至车身,轮架2 的上部通过两个上控制臂6和8连接至车身,下控制臂4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上控制臂 6和8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下控制臂4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车轮的中心轴线上,两个连接部分10和12 分别通过插置在它们之间的衬套连接至车身以及车架2。减震器14和弹簧16分离地竖直地或者倾斜地设置在下控制臂4上,从而吸收并 且降低从车轮输入的向上和向下振动。因此,使传递至车身的振动最小化。两个上控制臂6和8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它们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前部的 上控制臂6比后部的上控制臂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联杆悬挂系统的控制臂装置,所述多联杆悬挂系统包括多个多联杆,其中,所述多联杆包括至少一个控制臂,并且其中,排出孔通过榫接方法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臂的最下部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厚光朴种运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