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舱盖撑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1936 阅读:3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盖撑杆机构,包括活塞杆、套杆,其特征在于,活塞杆的第一端位于套杆内部,在活塞杆上靠近活塞杆第一端附近固装有锁止机构,在套杆上靠近套杆第一端附近设有锁止孔,所述活塞杆可在套杆内相对套杆滑动,所述活塞杆上的锁止机构与套杆上的锁止孔的位置相对应时,锁止机构可自动锁止活塞杆与套杆的相对移动,活塞杆的第二端与发动机舱盖固定相连,套杆第二端可转动连接于发动机舱内。通过设置活塞杆在套杆内滑动,并在活塞杆上安装锁止机构,实现了开启发动机舱盖时撑杆机构自动撑起发动机舱盖,简化了发动机舱盖的开启过程。(*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盖撑杆机构,特别是一种可伸縮的汽车发动机舱盖撑 杆机构。
技术介绍
现在的汽车发动机舱盖支撑机构普遍使用气弹簧结构或者单个撑杆的形式。使用一根或 两根气弹簧支撑的发动机舱盖,开关时轻便,可减轻开关舱盖的工作强度,但气弹簧造价高 不利于汽车成本控制,也有一定的失效伤人的可能。 一般来说,发动机舱盖的开启并不频繁, 因此经济类车辆普遍选用单撑杆来支撑发动机舱盖,单撑杆支撑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布置 容易,但是单撑杆支撑时,在打开发动机舱盖时必须双手同时工作,即一手将发动机舱盖向 上掀,另一只手去拿支撑杆来将发动机舱盖支撑起,并且撑杆必须固定到某个固定的位置, 不熟悉的人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寻找撑杆的安放位置,这使得开启发动机舱盖变得很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启发动机舱盖需要两只手协同操作而引起的复杂过 程,即一只手向上掀起发动机舱盖,另外一只手去拿发动机舱盖撑杆进而将发动机舱盖撑起 的过程,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随着发动机舱盖向上移动而自动伸长并最终支撑起发动机舱盖的 撑杆机构,关闭发动机舱盖时,该撑杆机构能够自动收縮进发动机舱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发动机舱盖撑杆机构,包 括活塞杆、套杆,其特征在于,活塞杆的第一端位于套杆内部,在活塞杆上靠近活塞杆第一 端附近固装有锁止机构,在套杆上靠近套杆第一端附近设有锁止孔,所述活塞杆可在套杆内 相对套杆滑动,所述活塞杆上的锁止机构与套杆上的锁止孔的位置相对应时,锁止机构可自 动锁止活塞杆与套杆的相对移动,活塞杆的第二端与发动机舱盖固定相连,套杆第二端可转 动连接于发动机舱内。本技术通过釆用活塞杆和套杆的相对滑动实现伸縮功能,并通过锁止销来固定套杆与活塞杆的相对运动,使得在需要时保证活塞杆与套杆的位置的相对固定;活塞杆与发动机舱盖固定相连,从而活塞杆的运动情况与发动机舱盖的运动情况一致,套杆下端利用球铰链 与发动机舱内某处相连,从而实现了套杆的转动运动功能,保证了发动机舱盖可顺利的开启。 开启发动机舱盖时,活塞杆随着发动机舱盖运动,并且活塞杆与套杆产生相对移动从而实现 了自动伸长的功能,当锁止机构锁止活塞杆与套杆后,活塞杆便相对套杆固定而不能在产生 相对移动,此时可以对发动机舱盖产生稳定的支撑作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用手去扶持撑杆,对发动机舱盖的支撑是由活塞杆与套杆的相对移动伸长而自动完成的;关闭发动机舱盖时, 只需用手按下锁止销的末端使锁止销向套杆内退回一定位移,接下来便由套杆和锁止销之间 的相互作用使锁止销退回到套杆内部,活塞杆与套杆产生相对移动而縮短,直到发动机完全 关闭活塞杆和套杆完全收縮进发动机舱内。所以发动机舱盖的开启与关闭的操作就变得很简 单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动机舱盖撑杆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2为本技术所采用的一种锁止机构4的剖视示意图3为锁止销41受套杆3上的锁止孔32的孔壁的压力作用示意图4为开有两个锁止孔的套杆以及在锁止销上开有小槽后的结构示意图5为发动机舱盖2的开启后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为本技术发动机舱盖撑杆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活塞杆 1第二端12与发动机舱盖2固定连接在一起,套杆3第二端以可转动的形式连接于发动机 舱内某处,根据具体的车型可将套3杆该端连接在发动机舱内的不同地方,本技术中选 用球铰链5可转动连接于发动机舱内的钣金件上,球铰链5连接的好处是套杆3可发生任意 方向的转动,这样很有利于发动机舱盖2的开启与关闭,即当开启发动机舱盖2时,套杆3 向上转动从而撑起发动机舱盖,当关闭发动机舱盖2时,套杆3向下转动从而有利于套杆3 收縮进空间有限的发动机舱内;活塞杆1的第一端11伸进到套杆内部,并且活塞杆1可在 套杆3内相对套杆3作滑动运动,在活塞杆1上靠近活塞杆第一端11附近装有锁止机构4。如图3所示,锁止机构4位于活塞杆1上,该锁止机构包括锁止销41、弹簧411和底 座412,锁止销41位于活塞杆1内,并可以从套杆3上的锁止孔32 (该锁止孔32将在下文 中描述)伸出,锁止销41下端连接弹簧411的一端,弹簧另一端连接于固定在活塞杆1上的底座412上。弹簧对锁止销41有一个推力的作用,正是在弹簧的推力作用下,锁止销41 才得以从套杆3的锁止孔32伸出;当用外力按压锁止销41时,从而锁止销41压縮弹簧, 最终弹簧收縮,锁止销41退回得到活塞杆1内从而接触对活塞杆和套杆相对滑动的锁止作 用。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采用的另一种锁止机构4的剖视示意图,该锁止机构4类似 于现在自动伸縮圆珠笔的结构,该锁止机构4包括锁止销41、内管42、弹簧43、底座44, 锁止销41的第一端具有环形棘齿45,内管42的第二端也具有环形棘齿46,且内管42的第 二端小直径部分伸进到锁止销41的第二端的空腔中,弹簧43 —端伸进内管42的第一端的 空腔中,形成抵触连接,其另一端与底座44固定连接在一起,底座44固定在活塞杆1上, 在底座44的内壁上具有数个导轨47,该导轨47起着给锁止销41运动导向的作用。当用外 力按压锁止销41的第二端时,锁止销41第一端的环形棘齿45推压内管42第二端的环形棘 齿46,内管42推压弹簧43,弹簧43被压縮,于是内管42向下移动,锁止销41也跟着向 下移动,内管42下移的同时有一个旋转的趋势,因为锁止销41的环形棘齿对内管42产生 的作用力不不是沿着内管42的轴向的,而是与内管42的轴向有一定的角度,但因为底座 44内壁上导轨47的阻挡作用使得内管42不能发生转动,当内管42第二端的环形棘齿46 超导轨47的末端时,内管42发生旋转,从而旋转一小角度,此后导轨47末端正好卡止于 内管42的环形棘齿46上,此时锁止销41到达最里端的位置,锁止销41第一端的环形棘齿 45对着内管42的环形棘齿46的另一斜面上;当锁止销41处于最里端的位置时,再给锁止 销41的第二端一个向下的外力,同样内管42会在锁止销41的压力下下移,当内管42下移 到其环形棘齿46中间的最高点超过导轨47的末端时,内管42会发生一小角度转动,此时 解除对锁止销41第二端的外力作用,内管42会在弹簧43的弹力作用下相对底座44向上移 动,同时发生转动,最终导轨47卡进内管42环形棘齿46间的凹槽48内,锁止销41此时 位于最外端的位置。本技术优选设计锁止销41的第二端为圆弧形或者斜面,其作用主 要是有利于套杆3对其施加压力,详细内容将在下文叙述。在套杆3上靠近套杆第一端附近设有锁止孔32,锁止孔32的大小与锁止销41的直径 大小相对应,其使得锁止销41能够自如的穿过,总之,锁止孔32的直径比锁止销41的直 径稍大。上文提到将锁止销41的第二端制成圆弧形或者倾斜的形状,这主要是从锁止销41 的受力情况来考虑的,如附图3所示,为锁止销41受套杆3上的锁止孔32的孔壁的压力作 用示意图,当活塞杆1相对套杆有相对滑动趋势的时候(如需关闭发动机舱盖2的时候), 锁止孔壁32会与锁止销41的第二端接触并产生力的作用,此力F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的法 线方向,若接触面为斜面,则经力的分解后,其中一分力Fl便沿着锁止销的轴线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舱盖撑杆机构,包括活塞杆(1)、套杆(3),其特征在于,活塞杆(1)的第一端位(11)于套杆(3)内部,在活塞杆(1)上靠近活塞杆第一端(11)附近固装有锁止机构(4),在套杆(3)上靠近套杆第一端(31)附近设有锁止孔(32),所述活塞杆(1)可在套杆(3)内相对套杆(3)滑动,所述活塞杆(1)上的锁止机构(4)与套杆(3)上的锁止孔(32)的位置相对应时,锁止机构(4)可自动锁止活塞杆(1)与套杆(3)的相对移动,活塞杆(1)的第二端(12)与发动机舱盖固定相连,套杆(3)第二端(33)可转动连接于发动机舱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磊朱江磊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