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夹器的弹力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891 阅读:5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刹车夹器的弹力调整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刹臂、用以连结两刹臂的连结块,以及以弹力作用于其中一刹臂与连结块的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于连结块或该刹臂的其中之一,结合设有一可位移且抵靠该复位弹簧的调整元件,借以利用调整元件来调整改变复位弹簧对两刹臂所产生的弹性作用力,让刹车夹器能够实现因应实际需求而灵活调整弹力大小的功能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刹车夹器的弹力调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刹车制动的刹车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 够调整复位弹簧作用于两刹臂的弹力的弹力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证书号M262444号专利案揭露一种运用于自行车的刹车夹 器,该刹车夹器主要是由一第一刹臂、 一第二刹臂、 一用以连结两刹臂的 连结片、 一中心螺丝及一巻形弹簧等构件组装构成;其中,该刹车夹器是 利用巻形弹簧所提供的弹性力,让两刹臂能够于刹车动作后回复到初始位 置。由于巻形弹簧所具备的弹性力是固定的,并且现有的刹车夹器均未设 有调整巻形弹簧所产生弹性作用力的调整机制,使得刹车夹器无法针对不 同的车型或不同的使用者,灵活地调整改变巻形弹簧所产生的弹性作用 力,导致刹车夹器业者必须针对不同的使用需求,准备多种不同弹性力规 格的巻形弹簧来搭配因应,造成备料及安装使用的诸多问题与不便。再者,当刹车夹器安装使用一段时间的后,巻形弹簧难免会因为疲劳 或老化而产生弹性力退化的现象,造成使用者可能只是因为巻形弹簧的疲 劳老化,便必须更换整个刹车夹器的问题,相当地浪费且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刹车夹器因为缺乏调整复位弹簧弹性力的相关构造,导致 刹车夹器无法因应实际需求而灵活调整的限制与不足,本技术的主要 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整复位弹簧所产生弹性作用力的刹车夹器的弹 力调整装置。本技术主要是于复位弹簧抵靠于两刹臂或连结块的位置,相对应 地设有一个供复位弹簧抵靠的调整元件,能够借由改变调整元件结合位置4的方式,有效地达到调整改变复位弹簧对两刹臂所产生的弹性作用力的功 能效果。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种刹车夹器的弹力调整装 置,是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刹臂与一第二刹臂、 一用以连结两刹臂的 连结块,以及一以弹力作用于该第一刹臂与该连结块的复位弹簧,其特征 在于至少于该连结块或该第一刹臂的其中之一,结合设有一可位移且抵 靠该复位弹簧的调整元件。前述的弹力调整装置,其中的复位弹簧为巻形弹簧,并包括有一位于 中间位置的圈巻部及分别由该圈巻部伸出的一推抵杆及一顶抵杆;该第一 刹臂于对应该推抵杆的位置设有一供该推抵杆抵靠的推抵部,并可以于该 推抵部嵌置设有一供该推抵杆端部穿设的杆套;该连结块于对应该顶抵杆 的位置设有一供该顶抵杆抵靠的抵靠部。前述的弹力调整装置,其中的调整元件为一螺杆,并可以螺合设于推 抵部且抵靠复位弹簧的推抵杆,或者是螺合设于连结块且抵靠复位弹簧的 顶抵杆。前述的弹力调整装置,其中的连结块于对应顶抵杆的端部的位置设有 一孔槽,该顶抵杆的端部折弯形成一弯折端,该调整元件是由该连结块的 顶侧螺合穿设至该孔槽而抵靠该弯折端。前述刹车夹器的弹力调整装置,其中的第一刹臂于中段位置贯设有一 枢孔,并设有一中心栓穿经该枢孔及该连结块而与一抵紧螺帽相螺合;该 第一刹臂分别朝下延伸形成一压掣臂、倾斜朝上延伸形成一引动臂,以及 由邻靠该枢孔的位置而横向延伸形成一连动臂;该第二刹臂于中段部位设有一具内螺纹的结合孔,并设有一枢接栓穿经所述的连结块而螺锁结合于该结合孔,该第二刹臂设有一朝下延伸形成 的压掣臂及一朝该第一刹臂方向延伸的驱动臂,并凸设有一位于该连动臂 端部下方的连动部;以及该连结块于对应该中心栓及该枢接栓的位置分别贯设有一第一穿孔及 一第二穿孔。本技术所提供的刹车夹器的弹力调整装置,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 效增包括1.本技术于复位弹簧抵靠于两刹臂或连结块的位置,相对应地设有一个供复位弹簧抵靠且可以调整改变位置的调整元件,利用调整元件 的设计,能够适度地调整改变复位弹簧作用于两刹臂的弹性力,有效地让 刹车夹器能够配合不同的车型或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因应,大幅 提高刹车夹器的生产制造及实施利用的方便性。2.本技术在复位弹簧因为疲劳或老化而造成弹性力退化时,能 够直接透过调整元件来调整校正,让刹车夹器依然可以精确地正常运作, 有效地提高刹车夹器的耐用寿命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后视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成构件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后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利用枢接栓将第二刹臂与连结块相结合 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有关于连动臂以顶销抵靠于连动部的抵 动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进行弹力微调的结构示意图。(IO)第一刹臂 (111)衬套 (121)抵紧螺帽 (14)引动臂(16) 连动臂(17) 推抵部 (20)第二刹臂(22) 枢接栓 (222)内螺纹(23) 压掣臂 (25)钢索固定件 (261)抵动件 (30)连结块 (311)迫紧栓 (321)衬套(11) 枢孔(12) 中心栓(13) 压掣臂 (15)钢索连结件 (161)顶销(18)杆套 (21)结合孔 (221)轴通孔 (223)迫紧栓 (24)驱动臂 (26)连动部(31) 第一穿孔(32) 第二穿孔(33) 抵靠部(34)孔槽(35)螺孔(36)调整元件 (40)复位弹簧 (42)推抵杆 (431)弯折端 (50)制动件 (60)钢索套管(41)圈巻部 (43)顶抵杆(61)刹车钢索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详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 内容来实施,兹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所提供的弹力调整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是如图1所示,该刹 车夹器是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刹臂10与一第二刹臂20、 一用以连 结第一、第二刹臂10,20的连结块30、 一以弹力作用于第一刹臂10与连 结块30的复位弹簧40,以及二相对装设于第一、第二刹臂10,20底端相 向侧的制动件50等组成构件;其中如图1、 2、 3所示,该第一刹臂10是为呈立设形态的三叉状弯弧形 杆架,于第一刹臂lO的中间基部的一侧贯设有一枢孔ll,于该枢孔ll套 设有一具可挠性且耐磨耗的衬套ill,并设有一中心栓12穿经枢孔11、衬套111及前述的连结块30后,以一抵紧螺帽121螺合于中心栓12而将 该第一刹臂10与该连结块30结合定位,同时可以利用该中心栓12将刹 车夹器结合于自行车车架的安装位置;前述第一刹臂10由中间基部朝下延伸形成一大致呈直立板座形态的 压掣臂13,借以供前述的制动件50锁装结合于该压掣臂13处;该第一刹 臂10由中间基部倾斜朝上延伸形成一引动臂14,于该引动臂14的端部结 合设有一配合钢索套管60及刹车钢索61安装的钢索连结件15;该第一刹 臂10由邻靠前述枢孔11的位置横向延伸形成一连动臂16,于该连动臂 16自由端的底侧结合有一具圆弧形头部的顶销161;该第一刹臂10于中 间基部与压掣臂13的连接位置设有一供前述复位弹簧40抵靠的推抵部 17,如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于该推抵部17嵌掣结合有一呈圆筒形的杆套18;7如图1、 2所示,该第二刹臂20是为呈立设形态的弯弧形杆架,并于 中段部位设有一具内螺纹的结合孔21,借以供一枢接栓22穿经前述连结 块30而螺锁结合于该结合孔21,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基于提供该连结 块30能够具备足够的枢转自由度,该枢接栓22于轴心位贯设有一轴通孔 221,于该轴通孔221朝向该结合孔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刹车夹器的弹力调整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刹臂与一第二刹臂、一用以连结两刹臂的连结块,以及一以弹力作用于该第一刹臂与该连结块的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至少于该连结块或该第一刹臂的其中之一,结合设有一可位移且抵靠该复位弹簧的调整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元
申请(专利权)人: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