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枢轴刹车夹器,适用于与一刹车输入装置及一刹车线连接并配合动作,其包含:一个第一卡钳臂、一个第二卡钳臂,及一对称连接该等卡钳臂的桥接装置,该桥接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桥接件与一个第二桥接件,该第一桥接件具有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一轴件,该第二桥接件具有一第二本体及一第二轴件,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分别通过该第一轴件与该第二轴件互相连接,该刹车线的一端与该第一卡钳臂与该第二卡钳臂其中一个连接,该刹车线的另一端与该刹车输入装置连接。当使用者驱动该刹车输入装置并带动该刹车线时,该第一卡钳臂与该第二卡钳臂彼此相对接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揭示一种刹车夹器,尤指一种双枢轴刹车夹器。
技术介绍
在自行车领域中,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与更佳的安全性,刹车一直以来都是高级车种展现其技术力的首要零件之一。在快速行驶的状态下,急速刹车时所带来的扭力对于刹车零件而言是一大冲击,为了克服强大的扭力,研发者多以增加刹车夹器的刚性来作为对策。而在高级车种的应用上,如何达成轻量化的目标也是研发者面对的挑战之一。因此,如何增加刹车夹器的刚性并进行轻量化便成为研发者展示其技术力的最好平台。现有的双枢轴刹车夹器包含一个第一卡钳臂与一个第二卡钳臂,该第一卡钳臂与该第二卡钳臂分别连接于一个一体成形的桥接件两端。该第一卡钳臂与该第二卡钳臂分别对称地连接于一个摇臂连杆。当现有的双枢轴刹车夹器动作时,该第一卡钳臂与该第二卡钳臂彼此相对接近而夹掣。在刹车的反作用力被传导至现有双枢轴刹车夹器固定于车体的支点的过程中,该第一卡钳臂与该第二卡钳臂会同时受到扭转负载与弯曲负载,因此,现有的双枢轴刹车夹器在急刹时常会因为承受突如其来的强大扭力而发生弯曲或断裂。在制造现有的双枢轴刹车夹器时,若选用的材料刚性不足或是锻造方法失当,常会导致该现有的双枢轴夹器自其第一卡钳臂或是第二卡钳臂断裂或产生形变,使得车手暴露于刹车失灵的风险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双枢轴刹车夹器,利用一桥接装置承受刹车时所产生的扭力,使该第一卡钳臂与该第二卡钳臂仅受到弯曲力,不会因为同时受到弯曲力与扭力而产生变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枢轴刹车夹器,与一刹车输入装置及一刹车线连接并配合动作,该双枢轴刹车夹器包含: 一第一卡钳臂; 一第二卡钳臂;及 一桥接装置,对称连接该等卡钳臂,并包括一第一桥接件与一第二桥接件,该第一桥接件具有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一轴件,该第二桥接件具有一第二本体及一第二轴件,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分别通过该第一轴件与该第二轴件互相连接; 该刹车线的一端与该第一卡钳臂和该第二卡钳臂的其中一个连接,该刹车线的另一端与该刹车输入装置连接。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卡钳臂枢接于该第一轴件,该第二卡钳臂枢接于该第二轴件,该第一轴件成形于该第一桥接件或该第二桥接件一端,该第二轴件成形于该第一桥接件或该第二桥接件另一端。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卡钳臂具有一摇臂连杆,该第二卡钳臂具有一顶抵部,当该刹车输入装置牵动该刹车线时,刹车线牵动该第二卡钳臂,使该第二卡钳臂转动并带动该顶抵部顶抵该摇臂连杆,使该摇臂连杆转动,使该第一卡钳臂与该第二卡钳臂互相接近以进行夹掣。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装设于该第一轴件与该第二卡钳臂之间。进一步地,其中,该弹性件包括两端部及一圈部,该两端部分别顶抵于该第一轴件与该第二卡钳臂,该圈部供第二轴件穿设。进一步地,其中,该顶抵部是自该穿孔向第一卡钳臂延伸,该摇臂连杆是自该通孔向第二卡钳臂延伸。本专利技术因该桥接装置能有效地分散原本集中作用于同一位置的扭力及弯曲力,故可避免于高速刹车时发生卡钳臂变形或断裂的危险。此外,现有的一体形式的桥接装置由本专利技术中较薄的组合式桥接装置所取代,故可有效地减少重量,进而达到轻量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枢轴刹车夹器一实施列的立体外观 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枢轴刹车夹器的立体分解 图3:图1中3-3剖面图,表示车轮位于本专利技术双枢轴刹车夹器的该第一与第二卡钳之间以及刹车线连接于该第一卡钳与该连接单元,其中车轮与刹车线以虚线表示; 图4:为图3的延续,表示该本专利技术双枢轴刹车夹器夹掣于车轮; 图5:图1中5-5剖面 图6:为图5的延续,表示该本专利技术双枢轴刹车夹器夹掣于车轮; 图7:图5中7-7剖面图。图中,10.第一卡钳臂, 101.摇臂连杆; 102.通孔,11.调整螺丝; 12.第一刹车片,20.第二卡钳臂; 201.穿孔,202.顶抵部; 21.连接臂,22.连动端; 23.垫圈,24.固定件; 25.第二刹车片,30.桥接装置; 31.第一桥接件,311.第一本体; 312.第一轴件,32.第二桥接件; 321.第二本体,322.第二轴件; 40.弹性件,41.端部; 42.圈部,50.锁固单元; 501.锁固栓,502.锁固端; 51.锁固件,60.衬套; 601.穿设部,602.挡止部; 61.定位环,70.刹车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双枢轴刹车夹器,适用于与一刹车输入装置(图未示)及一刹车线70连接并配合动作,该双枢轴刹车夹器包含一个第一卡钳臂10、一个第二卡钳臂20、一个桥接装置30、一个弹性件40、一个锁固单元50、两个衬套60及两个定位环61。该第一卡钳臂10包括一装设于该第一卡钳臂10顶端的调整螺丝11、一自该第一卡钳臂10向外延伸的摇臂连杆101及一形成于该第一卡钳臂10上的通孔102。该第二卡钳臂20包括形成于该第二卡钳臂20上的一穿孔201、一自该第二卡钳臂20向外延伸的顶抵部202、一自该第二卡钳臂20顶端延伸的连接臂21、一装设于该连接臂21的连动端22、一可供装设于该连动端22的垫圈23及一供固定该垫圈23的固定件24。该第一卡钳臂10与该第二卡钳臂20分别装设一个第一刹车片12与一个第二刹车片25,该第一刹车片12与该第二刹车片25彼此对称。该摇臂连杆101自该通孔102向该第二卡钳臂20方向延伸。该顶抵部202自该穿孔201向该第一卡钳臂10方向延伸,并与该摇臂连杆101可分离地互相顶抵。该连接臂21自该第二卡钳臂20向该第一^^钳臂10方向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二卡钳臂20的一端设置该连动端22供装设该垫圈23及该固定件24。该刹车线70通过该调整螺丝11后,其一端装设于该连动端22与该垫圈23之间,并通过该固定件24固定于该连动端22。该刹车线70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刹车输入装置。该桥接装置30对称连接该第一^^钳臂10及该第二卡钳臂20,其包括一个第一桥接件31与一个第二桥接件32。该第一桥接件31具有一个第一本体311及一个第一轴件312,该第二桥接件32具有一个第二本体321及一个第二轴件322。该第一本体311及该第二本体321的一端分别延伸出该第一轴件312及该第二轴件322。该第一轴件312穿设于该通孔102,该第二轴件322穿设于该穿孔201。该等本体311、321未延伸出该等轴件312、322的一端则与非自其延伸出的该等轴件312、322的另一端相连接。该弹性件40装设于该第一轴件312与该第二卡钳臂20之间。该弹性件40包括二位于两端的端部41,及中间挠曲形成的至少一圈部42。该等端部41分别顶抵于该第一轴件312与该第二卡钳臂20,该第二轴件322穿设于该圈部42。该锁固单元50包括一锁固件51、一延伸至自行车体的锁固栓501及可供该锁固件51锁固的锁固端502。该锁固件51穿设于该第一轴件312并将该第一轴件312锁固于该锁固端502,如图7所示,该双枢轴刹车夹器以此固定于自行车体上。该等衬套60包括一穿设部601与一挡止部602。该穿设部601穿设于该穿孔201中,并通过该挡止部602挡止于该穿孔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枢轴刹车夹器,与一刹车输入装置及一刹车线连接并配合动作,其特征在于,该双枢轴刹车夹器包含:一第一卡钳臂;一第二卡钳臂;及一桥接装置,对称连接该等卡钳臂,并包括一第一桥接件与一第二桥接件,该第一桥接件具有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一轴件,该第二桥接件具有一第二本体及一第二轴件,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分别通过该第一轴件与该第二轴件互相连接;该刹车线的一端与该第一卡钳臂和该第二卡钳臂的其中一个连接,该刹车线的另一端与该刹车输入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7 US 13/191,5491.一种双枢轴刹车夹器,与一刹车输入装置及一刹车线连接并配合动作,其特征在于,该双枢轴刹车夹器包含: 一第一卡钳臂; 一第二卡钳臂;及 一桥接装置,对称连接该等卡钳臂,并包括一第一桥接件与一第二桥接件,该第一桥接件具有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一轴件,该第二桥接件具有一第二本体及一第二轴件,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分别通过该第一轴件与该第二轴件互相连接; 该刹车线的一端与该第一卡钳臂和该第二卡钳臂的其中一个连接,该刹车线的另一端与该刹车输入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枢轴刹车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卡钳臂枢接于该第一轴件,该第二卡钳臂枢接于该第二轴件,该第一轴件成形于该第一桥接件或该第二桥接件一端,该第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多福伟海格,
申请(专利权)人: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